一种PEM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46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解槽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PEM电解槽,包括电解槽和底板,所述电解槽位于底板正上方,所述电解槽内垫设有一层厚度均匀的PEM膜,所述电解槽下侧壁与底板上侧壁之间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伸缩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伸缩柱上均套设有对应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电解槽下侧壁和底板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方固定设置有与电解槽匹配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和补水软管,所述储水箱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方,且补水软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补水软管向内插入电解槽内;利用电解槽内反应前后整体重量的变化自动且及时对电解槽内补充纯水,无需人工操控,保障了电解槽内纯水制氢的正常进行。解槽内纯水制氢的正常进行。解槽内纯水制氢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M电解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槽
,具体是一种PEM电解槽。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槽由槽体、阳极和阴极组成,多数用隔膜将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按电解液的不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类,当直流电通过电解槽时,在阳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与溶液界面处发生还原反应,以制取所需产品,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PEM电解槽的极板一般采用金属(钛材)材料加工而成,在电解技术中,PEM电解槽作为纯水电解制氢的重要设备,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0003]现有的PEM电解槽随着纯水制氢的正常进行,氢气不断被收集,电解槽内纯水的质量减少,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工作人员观察从而及时对电解槽内补充纯水,若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容易导致电解槽电解过程的中断,影响纯水制氢的效率。
[0004]此外,在专利公开号为CN214937843U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纯水制氢PEM电解槽,涉及电解槽设备
,包括电解槽主体,所述电解槽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电解单元槽主体,所述电解单元槽主体的两侧壳体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电解槽主体的顶部壳体上”其虽可以对多个电解单元槽进行固定,使其在对纯水进行电解制氢时不会分离,从而保证电解制氢工作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时,针对每个单元槽进行固定时均需要拉动对应的拉环,当需要对多组单元槽进行固定时,需要重复拉动多组拉环,较为不便,存在着单元槽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工作人员观察从而及时对电解槽内补充纯水,若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容易导致电解槽电解过程的中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PEM电解槽。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EM电解槽,包括电解槽和底板,所述电解槽位于底板正上方,所述电解槽内垫设有一层厚度均匀的PEM膜,所述电解槽下侧壁与底板上侧壁之间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伸缩柱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伸缩柱上均套设有对应的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电解槽下侧壁和底板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方固定设置有与电解槽匹配的补水装置;
[0007]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和补水软管,所述储水箱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方,且补水软管与储水箱连通,所述补水软管向内插入电解槽内,所述储水箱上固定安装有与补水软管连通的水泵,所述底板上侧壁中心处设置有与水泵匹配的自动补水控制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自动补水控制装置包括空心筒和弹性开关,所述弹性开关固定设置在空心筒上端内壁,且弹性开关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空心筒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空心筒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第四条形开口,所述挤压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对应的拉杆,所述拉杆贯穿对应的第四条形开口与电解槽下侧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电解槽内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单元槽主体,所述电解槽侧壁开设
有与单元槽主体匹配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电解槽内壁开设有与滑腔连通的第三条形开口,所述滑块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向外贯穿第三条形开口固定连接有对应的夹板,每组所述夹板侧壁均与单元槽主体相抵,所述电解槽外侧壁开设有与滑腔连通的第二条形开口,所述滑块远离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向外贯穿第二条形开口设置,所述电解槽外侧壁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套,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滑套均通过对应的铰接杆铰接,所述滑套远离铰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置对称的连接条,多组所述连接条共同固定连接有矩形条,所述电解槽一侧固定设置有与两个矩形条匹配的调节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空心盒和调节杆,所述空心盒与电解槽外侧壁通过位置对称的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与空心盒一侧侧壁转动连接,且调节杆向内贯穿空心盒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空心盒内对称设置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每个所述第二斜齿轮均与空心盒内端壁之间均通过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空心盒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匹配的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连接杆向外贯穿第一条形开口与对应的矩形条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杆上开设有与滑套匹配的限位滑槽,所述滑套内壁设置有与限位滑槽匹配的限位矩块。
[0012]优选的,所述滑杆远离电解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的长度大于滑套的内径。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侧壁固定设置有位置对称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空心筒上端内壁固定设置有与挤压板对应的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设置成弧形。
[0014]优选的,所述储水箱远离电解槽的一侧镶嵌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刻度线。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6]1.随着电解槽内纯水制氢的持续进行,电解槽内纯水的含量减少,电解槽整体的重量减轻,原本被压缩的弹簧随之向上顶起电解槽,与电解槽固定连接的拉杆随之带动挤压板向上挤压弹性开关,水泵随之开启,储水箱内的纯水被水泵抽入补水软管进而进入电解槽内,从而完成对电解槽内纯水的自动补给,无需人工操控,保障了电解槽内纯水制氢的正常进行;
[0017]2.正向转动调节杆,第一斜齿轮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移动套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矩形条相互远离,反之,反向转动调节杆,两个矩形条随之相互靠近,通过矩形条的远离与靠近带动夹板同时实现对多组单元槽主体的拆卸与固定,无需工作人员依次安装每组单元槽主体,提高了单元槽主体的安装效率,变相提高了电解槽的纯水制氢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实施例一的电解槽与单元槽主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2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2]图4为实施例一的空心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一的储水箱与电解槽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实施例一的空心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例二的单元槽主体与夹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电解槽、101PEM膜、2底板、3伸缩柱、4弹簧、5第一限位块、6单元槽主体、7夹板、8空心盒、9连接柱、10调节杆、11矩形条、12第一连接杆、13第一条形开口、14滑杆、15滑套、16限位滑槽、17连接条、18防脱块、19滑腔、20滑块、21第二条形开口、22第二连接杆、23铰接杆、24第三条形开口、25第三连接杆、26第一斜齿轮、27第二斜齿轮、28螺纹杆、29移动套、30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M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1)和底板(2),所述电解槽(1)位于底板(2)正上方,所述电解槽(1)内垫设有一层厚度均匀的PEM膜(101),所述电解槽(1)下侧壁与底板(2)上侧壁之间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伸缩柱(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伸缩柱(3)上均套设有对应的弹簧(4),所述弹簧(4)两端分别与电解槽(1)下侧壁和底板(2)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上方固定设置有与电解槽(1)匹配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30)和补水软管(31),所述储水箱(30)固定设置在底板(2)上方,且补水软管(31)与储水箱(30)连通,所述补水软管(31)向内插入电解槽(1)内,所述储水箱(30)上固定安装有与补水软管(31)连通的水泵(32),所述底板(2)上侧壁中心处设置有与水泵(32)匹配的自动补水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水控制装置包括空心筒(34)和弹性开关(36),所述弹性开关(36)固定设置在空心筒(34)上端内壁,且弹性开关(36)与水泵(32)电性连接,所述空心筒(34)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板(35),所述空心筒(34)两侧开设有位置对称的第四条形开口(38),所述挤压板(35)两侧固定连接有对应的拉杆(37),所述拉杆(37)贯穿对应的第四条形开口(38)与电解槽(1)下侧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EM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1)内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单元槽主体(6),所述电解槽(1)侧壁开设有与单元槽主体(6)匹配的滑腔(19),所述滑腔(19)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0),所述电解槽(1)内壁开设有与滑腔(19)连通的第三条形开口(24),所述滑块(20)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杆(25),所述第三连接杆(25)向外贯穿第三条形开口(24)固定连接有对应的夹板(7),每组所述夹板(7)侧壁均与单元槽主体(6)相抵,所述电解槽(1)外侧壁开设有与滑腔(19)连通的第二条形开口(21),所述滑块(20)远离第三连接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二连接杆(22)向外贯穿第二条形开口(21)设置,所述电解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传王佩菊
申请(专利权)人:氢牛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