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4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股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结构是在调压盘的中心螺孔中旋接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加压盘,在调压盘上部的调节螺杆上穿接有固定带,在调压盘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带回穿扣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止血器克服了现有多种股动脉止血装置存在的设计缺陷或使用不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术的良好完善和补充,可成为一种统一专用的股动脉止血器械,对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止血包扎效果和质量,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等,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术后止血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在股动脉插管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
技术介绍
目前,经股动脉插管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十分普遍地应用于医学临床工作中,但介入治疗后的股动脉压迫、包扎止血工作,仍然缺乏一种专门的器械。经股动脉插管的介入治疗后需对股动脉实施压迫止血,一般是用“十”字形加压包扎。压迫过程约10-15分钟,由医生徒手完成。医生压迫时一般以左手食指和中指施力于穿刺点,手指处于强迫姿态,很快甚至几分钟后就会疲劳、僵硬、麻木,造成施压不均匀或压迫移位,从而出现皮下血肿等。而一些力量较大的医生,因为施压用力过度,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股动脉血流阻断,甚至发生动脉闭塞、动脉内血栓形成等医源性损害,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实施加压包扎时,国内医生使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如使用通用绷带需“十”字形缠绕多圈才能有效,使绷带勒紧皮肤,造成患者皮肉疼痛,也有用宽而长的医用胶布“十”字交叉粘贴,这对胶布过敏者就无法使用。医生限于无专用器材,只好自制“加压物”垫于穿刺点上。问题在于,其一,自制的加压物大小质量不一,很难保证止血作用;其二,过大的加压物还会压迫相邻的股静脉,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甚至血栓形成。材料的不统一和非专用器材的应用,使包扎止血的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中国专利库中公开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主要分为支架式、气囊加压式、带式和弹簧式四种结构形式。支架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一般有固定于病床上的底座和支架,支架的伸出臂上加装向下的加压头完成止血作用。这类装置的缺点是支架无法与病人同步相连,病人只能服从于支架,相对位置略有移动就会因移位而影响止血效果,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气囊加压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多以皮球加压,附属压力表配件,但由于病人的体形、皮下脂肪的厚度与密度等均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时无法对某个患者确定一个比较准确的压力参数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如果气囊没有达到某个止血的压力值时,仍需医生手工操作,辅助止血,因此使用有所不便,且当固定气囊的系带被血迹污染后,也不宜再次用于他人。带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设计过于简单,与传统的包扎方式基本无二。弹簧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设计失误在于,无法以一个固定弹力的弹簧调整到每个病人所需的不同压力值,且弹簧式的最大缺点是没有足够的使用稳定性。近年来,临床上还采用有一种由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血管缝合器。使用这种血管缝合器,可迅速缝合股动脉穿刺口。这种血管缝合器的使用效果虽然不错,但其高昂的价格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承受的,因此不太适合我国的国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医生操作和使用的、在股动脉插管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用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以减少医护工作的负担,提高止血包扎效果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是在调压盘的中心螺孔中旋接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加压盘,在调压盘上部的调节螺杆上穿接有固定带,在调压盘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带回穿扣件。使用时,将由调节螺杆、调压盘和加压盘构成的加压头置于患者的股动脉穿刺点上方皮肤上,在进行拨管操作的同时,首先,医生用手施力于调压盘上,将加压头压紧,勿使穿刺点出血。然后,将套接调节螺杆、位于调压盘上部的固定带斜向布设于患者的腰腿之间。固定带的一端绕过患者腰部、从另一侧的腰部穿出后引向调压盘,再从调压盘上的一个回穿扣件穿出并固定。固定带的另一端绕过患者的大腿跟部、从大腿内侧穿出,再从调压盘上的另一个相对的回穿扣件上穿出并固定。由此即可通过固定带与加压头的配合,在患者的股动脉穿刺点上方皮肤上形成一个对加压头的“十”字形缠绕固定。最后,转动加压头上的调节螺杆,使受固定带压迫的调压盘与加压盘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这样就可使固定带的绷紧力加大,其反作用力也就是使加压盘对股动脉穿刺点上方皮肤施加的压力逐步增大。调整加压适度(患者的足背动脉有搏动,下肢的皮色皮温基本正常)后,医生即可停止对加压头的手按施力,然后再触摸患者的足背动脉,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色、皮温,根据需要适当微调加压头压力的大小即可。通过使用本装置和采用上述相应的操作方法,即可一步到位、方便快捷地完成股动脉插管介入术后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操作。本专利技术止血器的设计要点在于,一是通过固定带与加压头的配合,以及调压盘上固定带回穿扣件的设置,使得采用本装置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加压头的“十”字形稳固定位。经临床试用,仅用两分钟即可完成止血包扎操作,是现有常规绷带包扎止血用时的1/10,其方便快捷性可见一斑。由于不存在支架、底座等部件,病人可适当活动、侧身,既不会影响止血效果,又减轻了病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变所带来的痛苦。二是通过调节螺杆与调压盘的螺纹连接设置,可简单方便地进行加压头的压力调节,对不同患者均可起到基本相同的压迫止血作用,由此明显提高了止血包扎效果和质量,避免了因施压用力过度,对患者可能造成的股动脉血流阻断、动脉内血栓形成等的医源性损害。三是加压头各部件可注塑成型,固定带的成本也很低廉,由此可实现本装置的一次性使用。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使用安全,且降低了医患矛盾。本专利技术止血器相对于支架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相对于气囊加压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压迫止血的位置准确,止血效果好,无需压力表等附属配件,可一次性使用,安全卫生;相对于带式和弹簧式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其便捷的十字形定位方式,使得加压头的稳定性最为合理、可靠,且加压头的压力值可调,可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要。本专利技术止血器克服了现有多种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存在的设计缺陷或使用不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术的良好完善和补充,可成为一种统一专用的股动脉止血器械,对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止血包扎效果和质量,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等,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有加压头和固定带两部分。加压头部分是在调压盘3的中心螺孔中旋接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加压盘2,在调压盘3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带回穿扣件6。固定带7套接在调压盘3上部的调节螺杆4上。调压盘3可制成为球冠形,其顶面突起,便于手持;底面为平面,以与下部的加压盘2的顶面相合。在调压盘3的顶面最好设有指压槽,以方便初始操作时医生对加压头部分的指压定位和固定带的绑扎操作。与上述调压盘3形状相适应的是,加压盘2的顶面为与调压盘3的底面对应相合的平面。在调压盘3的底面可粘接附着一个柔性压垫1,以避免长时间压迫止血后,在患者的皮肤上留下过深的压痕,从而可以适当减轻患者的痛苦。调节螺杆4与加压盘2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多种连接方式。图1中所给出的一种连接方式是在加压盘2的顶面中部设有芯轴2a,芯轴上设有横向凸环,在调节螺杆4的下端开有芯孔;加压盘2的芯轴2a穿接在调节螺杆4的下端芯孔内,芯轴上的横向凸环卡接在芯孔内的环槽内。在上述的各种压迫止血器的结构基础上,本装置最好在调压盘上部的调节螺杆4上旋接一个固定带紧固螺盘5。下旋该紧固螺盘,可将固定带7压紧在调节盘3的顶面,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介入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的一次性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该止血器是在调压盘(3)的中心螺孔中旋接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加压盘(2),在调压盘上部的调节螺杆(4)上穿接有固定带(7),在调压盘(3)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带回穿扣件(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子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