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34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器,电机组件包括进风罩、电机座及电机,电机座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且朝向进风罩延伸设置的聚风板,电机设于座体和进风罩之间,其中,聚风板环绕于电机设置,聚风板、座体及电机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本方案的电机组件应用于吸尘器时,由于聚风板、座体及电机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电机排出的风汇集到聚风腔内并排出至吸尘器出风口,使得吸尘器吸入的风可以持续有效的排出至吸尘器外,从而保证吸尘器具有较佳的吸尘效果。并且,混乱的风冲击在电机上容易产生杂音,本方案的聚风腔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电机排出的风经过聚风腔的引导变得有序,从而能够减少杂音。能够减少杂音。能够减少杂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吸风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上的电机主要通过电机座固定,吸尘器上对应电机与电机座之间的位置设有出风口,电机吸入的风排出至电机与电机座之间,出风口用于将电机与电机座之间的风排出以使吸尘器能够实现循环吸排风。但是,由于现有吸尘器内部往往是相互连通的,电机排出至电机与电机座之间的混乱的风容易流动到吸尘器内部的其他区域,导致吸尘器的吸排风效果较差、吸尘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及吸尘器,以解决现有吸尘器的软管的安装难度大且安装后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0005]进风罩;
[0006]连接于所述进风罩的电机座,所述电机座包括座体及设于所述座体且朝向所述进风罩延伸设置的聚风板;
[0007]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座体和所述进风罩之间;
[0008]其中,所述聚风板环绕于所述电机设置,所述聚风板、所述座体及所述电机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聚风板包括环绕于所述电机设置的环形板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板的两侧且向外延伸设置的两侧板,两所述侧板用于将所述聚风腔内的风导向吸尘器出风口。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座还包括设于所述聚风板上的第一卡筋,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卡筋卡固于所述电机座上。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遮盖于所述聚风腔的开口的海绵。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罩朝向所述电机座延伸形成间隔设置的内环和第一外环,所述座体朝向所述进风罩延伸形成位于所述聚风板外且与所述聚风板间隔设置的第二外环,所述海绵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之间,所述海绵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聚风板与所述第二外环之间。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上还设有电机连接线,所述第二外环和所述聚风板之间还形成用于供所述电机连接线过线的过线槽,所述座体上还设有连通于所述过线槽的过线孔。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
括设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座之间的第一缓冲件。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缓冲件朝向所述定位槽延伸形成适配于所述定位槽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缓冲件相对于所述电机座发生相对旋转。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与所述进风罩之间的第二缓冲件。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设于所述吸尘器壳体内。
[0018]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器,包括进风罩、电机座及电机,电机座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且朝向进风罩延伸设置的聚风板,电机设于座体和进风罩之间,其中,聚风板环绕于电机设置,聚风板、座体及电机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本方案的电机组件应用于吸尘器时,由于聚风板、座体及电机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电机排出的风汇集到聚风腔内并排出至吸尘器出风口,使得吸尘器吸入的风可以持续有效的排出至吸尘器外,从而保证吸尘器具有较佳的吸尘效果。并且,混乱的风冲击在电机上容易产生杂音,本方案的聚风腔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电机排出的风经过聚风腔的引导变得有序,从而能够减少杂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纵向截面的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横向截面的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省略海绵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机组件的进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8]1、进风罩;11、内环;12、第一外环;13、第一连接柱;131、第一连接孔;132、防呆筋;14、进风口;2、电机座;21、座体;211、散热孔;212、信号线卡线扣;22、聚风板;221、环形板;222、侧板;223、第一卡筋;23、第二外环;231、第二卡筋;24、过线槽; 25、定位槽;26、过线孔;261、第一过线孔;262、第二过线孔;27、卡线槽;28、第二连接柱;281、第二连接孔;282、防呆槽;29、聚风腔;291、开口;3、电机;31、电机连接线;311、电机端子线; 312、电机信号线;4、海绵;5、第一缓冲件;51、定位块;6、第二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0032]实施例一
[003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该电机组件包括进风罩1、电机座2及电机3,电机座2连接于进风罩1,电机座2包括座体21及设于座体21且朝向进风罩1延伸设置的聚风板22,电机3设于座体21和进风罩1之间,其中,聚风板22环绕于电机3设置,聚风板22、座体21及电机3之间围合形成开口291 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29。
[0034]本方案的电机组件应用于吸尘器时,由于聚风板22、座体21及电机3之间围合形成开口291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29,电机3 排出的风汇集到聚风腔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组件,应用于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进风罩(1);连接于所述进风罩(1)的电机座(2),所述电机座(2)包括座体(21)及设于所述座体(21)且朝向所述进风罩(1)延伸设置的聚风板(22);电机(3),所述电机(3)设于所述座体(21)和所述进风罩(1)之间;其中,所述聚风板(22)环绕于所述电机(3)设置,所述聚风板(22)、所述座体(21)及所述电机(3)之间围合形成开口(291)朝向吸尘器出风口的聚风腔(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板(22)包括环绕于所述电机(3)设置的环形板(22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板(221)的两侧且向外延伸设置的两侧板(222),两所述侧板(222)用于将所述聚风腔(29)内的风导向吸尘器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2)还包括设于所述聚风板(22)上的第一卡筋(223),所述电机(3)通过所述第一卡筋(223)卡固于所述电机座(2)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遮盖于所述聚风腔(29)的开口(291)的海绵(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1)朝向所述电机座(2)延伸形成间隔设置的内环(11)和第一外环(12),所述座体(21)朝向所述进风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谢聪余水勇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