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822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22
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属于高炉烘炉技术领域,根据烘炉时间的算法得到烘炉时间,根据烘炉温度的算法得到烘炉温度,高温热风吹入炉内,热风从下套管经过铁口孔道进入上套管吹出炉外,将铁口孔道烘烤干。其中还得到达到烘炉温度之前的升温速度的算法,使用本方法可以解铁口喷溅的问题,解决原来正常的安全生产的困扰。铁口区的水汽在烘炉过程中被烘干不会产生喷溅。烘干不会产生喷溅。烘干不会产生喷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烘炉
,特别涉及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炉开炉后经常出现铁口喷溅的现象,给正常的安全生产带来不少困扰。开炉前期的铁口喷溅,主要是因为铁口区的浇注料水汽没有在烘炉过程中烘干,在出铁过程中,水汽进入铁口孔道,体积快速增大,进而产生喷溅。常规的烘炉方法难以将铁口区域的水汽烘干,为了解决铁口区域的烘烤难题,在此专利技术了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铁口区的水汽在烘炉过程中被烘干不会产生喷溅。
[0004]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0006]烘炉时间的算法:
[0007]t=40*+48,t为烘炉时间,单位为小时,l为铁口浇注厚度,单位为米。
[0008]烘炉温度的算法:
[0009]T=2222*A*B+450,T为烘炉温度,单位℃,A为硅溶胶结合剂的含水量,单位%,B为硅溶胶结合剂在浇注料里添加量,单位%。
[0010]使用的铁口烘炉装置设备包括:上套管、下套管、内部热电偶和外部热电偶。
[0011]下套管的进气口位于炉内。上套管的出气口位于炉外。
[0012]上套管的出气口端部安装有阀门。
[0013]上套管和下套管连通浇注料层中的铁口孔道的两端。
[0014]在达到烘炉温度之前的升温速度的算法:
[0015]s=25

5*L/7,s为升温速度,单位℃/小时,L为炉缸直径,单位为m。
[0016]升温时根据需要设定保温时间段。
[0017]其优点在于:
[0018]使用本方法可以解铁口喷溅的问题,解决原来正常的安全生产的困扰。铁口区的水汽在烘炉过程中被烘干不会产生喷溅。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铁口区烘炉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情况下的烘炉曲线。
[0021]上套管1、阀门2、铁口框3、内部热电偶4、下套管5、进气口6、外部热电偶7、进气孔8、浇注料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使用的铁口烘炉装置设备包括:上套管1、下套管5、内部热电偶4和外部热电偶7。
[0023]上套管1和下套管2在浇注时与浇注料层9浇注在了一起,
[0024]下套管2的进气口6位于炉内。
[0025]上套管1的出气口位于炉外。
[0026]上套管1的出气口端部安装有阀门2(手动),烘炉时保持常开,利于高温气流排出,在高炉憋压试漏时关闭。
[0027]上套管1和下套管2连通浇注料层9中的铁口孔道9的两端。
[0028]外部热电偶7安装在进气口6外部的炉体内,内部热电偶4安装在铁口孔道9的中间部位,内部热电偶4的补偿导线从上套管1引出。烘炉温度以外部热电偶7的显示值为准,内部热电偶4作为衡量铁口孔道9烘烤状态的一个参数。
[0029]进一步的,进气口6为外扩的喇叭形。
[0030]进一步的,在下套管2的外侧加设多个进气孔8。
[0031]进气孔8的作用是为了增大进风面积,在高炉投产时,炉内装满了矿石和焦炭,有时候进气口6会被部分遮挡。
[0032]烘炉时间的算法:
[0033]烘炉时间的长短与铁口区的铁口浇注厚度(铁口深度)直接相关,需要至少48小时,铁口浇注厚度越厚,需要烘炉的时间越长,两者的关系为t=40*(l

1.5)+48,t为烘炉时间,单位为小时,l为铁口浇注厚度,单位为米。*为乘号。
[0034]烘炉温度的算法:
[0035]烘炉温度也是烘炉作业中的重要参数,与浇注料中的含水量相关,浇注料的水来源于硅溶胶结合剂。浇注料包括干粉和硅溶胶结合剂。硅溶胶结合剂包括硅溶胶和水。
[0036]硅溶胶结合剂的含水量一般为60~70%(重量),硅溶胶结合剂在浇注料里添加量一般为6.5~8.5%(重量),含水量越多,烘炉温度也需要越高,因为此类材料的水都是物理游离态的水,不需要像传统的耐火材料需要特定的温度范围。两者的关系算法为:T=2222*A*B+450,T为烘炉温度,单位℃,A为硅溶胶结合剂的含水量,单位%(重量),B为硅溶胶结合剂在浇注料里添加量,单位%(重量)。
[0037]此烘炉温度为烘炉的最高温度,前面的温度段是为了一步一步升温,避免温度一次到位而造成浇注料爆裂。
[0038]采用下述的升温速度的算法:
[0039]升温速度的快慢与高炉炉缸直径有关,因为所有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炉缸直径越大的高炉,膨胀量越大,升温速度要越慢,两者的关系为:s=25

5*L/7,s为升温速度,单位℃/小时,L为炉缸直径,单位为m。为了缓解升温过程的水分快速释放速度,降低裂纹的产生,在125℃、250℃和350℃设定保温时间段。
[0040]在烘炉开始之前,根据高炉的具体情况,确定好烘炉的各项控制指标参数,确定好烘炉曲线,见图2为一种具体情况。横轴是时间(小时),纵轴是温度,单位℃
[0041]t=40*(l

1.5)+48=40*(3.3

1.5)+48=120小时。
[0042]T=2222*A*B+450=2222*60%*7.5%+450=550℃。
[0043]在铁口烘炉装置安装到位后,则开始按照上述曲线进行烘炉,可以达到解决铁口喷溅的效果。
[0044]上套管1外侧穿过固定在炉体外的铁口框3。
[0045]通过科学设定烘炉时间与铁口浇注厚度的算法,烘炉温度与浇注料含水量的算法,烘炉升温速度与炉缸直径的算法,达到了最佳的烘炉效果,可以解决浇注型高炉铁口开炉阶段的铁口喷溅难题。
[0046]高温热风吹入炉内,热风从下套管5经过铁口孔道9进入上套管1吹出炉外,将铁口孔道9烘烤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烘炉时间的算法:t=40*(l

1.5)+48,t为烘炉时间,单位为小时,l为铁口浇注厚度,单位为米;烘炉温度的算法:T=2222*A*B+450,T为烘炉温度,单位℃,A为硅溶胶结合剂的含水量,单位%(重量),B为硅溶胶结合剂在浇注料里添加量,单位%(重量);使用的铁口烘炉装置设备包括:上套管(1)、下套管(5)、内部热电偶(4)和外部热电偶(7);下套管(2)的进气口(6)位于炉内;上套管(1)的出气口位于炉外;上套管(1)的出气口端部安装有阀门(2);上套管(1)和下套管(2)连通浇注料层(9)中的铁口孔道(9)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浇注型铁口喷溅的烘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阳孙荣国王仁栋张亮王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科萌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