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812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楔形导光板和光源组件,楔形导光板包括入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入光面连接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与入光面相对设置且连接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的第三出光面;其中,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相对倾斜设置。光源组件设置于楔形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光源组件包括光源芯片和光线调节层,光线调节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光源芯片朝向入光面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光源芯片上设置光线调节层,光线调节层可以调控光线路径,从而增大光源组件射向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的出光量,减小光源组件射向第三出光面的出光量,可以改善由于楔形导光板漏光严重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致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致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一些显示设备对于视角和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VR显示设备、防窥显示设备、屏内指纹显示设备等,都要求显示设备的屏幕在小角度视角上具有更高的亮度。准直背光可将大角度光线准直到正视角度,同时提升正视角度的亮度,降低大视角的亮度。目前,现有的一种准直背光方案是采用楔形导光板,如图1所示,该背光模组由光源1、楔形导光板2、逆棱镜片3、反射片4组成,其中楔形导光板2包括入光面a、第一出光面b、第二出光面c和第三出光面d,其中,入光面a一侧的光源1的一部分光线可从第三出光面d垂直射出,使楔形导光板产生漏光,导致光损失严重,其中光损失量与第三出光面d与入光面a的高度比值有关,一般可达到30%~50%,因此造成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由于楔形导光板存在漏光导致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楔形导光板,包括入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入光面连接的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的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相对倾斜设置;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楔形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芯片和光线调节层,所述光线调节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光源芯片朝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其中,所述光源芯片发出的射向所述第三出光面的光线中的至少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光线调节层改变光线路径并射向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中的至少一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入光面平行设置,所述光源组件发射的光束包括第一出光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出光区至少一侧的第二出光区,自所述第二出光区射向所述入光面的光线与垂直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自所述第一出光区射向所述入光面的光线与所述垂直面之间的夹角,其中,所述垂直面为垂直于所述入光面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出光面的平面;所述第二出光区的光线自所述入光面射向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出光面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出光区的出光量大于所述第一出光区的出光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出光区射向所述入光面的光线与所述垂直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30
°
,自所述第二出光区射向所述入光面的光线与所述垂直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芯片包括面向所述入光面的正面以及位于所述正面四周并与所述正面连接的侧面,其中,所述光线调节层至少覆盖所述正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调节层为光学透镜,且所述光学透镜罩设于所述正面和所述侧面上,所述光学透镜背向所述光源芯片一侧的表面为至少一个弧面;其中,所述光源芯片发出的自所述第一出光区射向所述第三出光面的光线中的至少一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光学透镜改变光线路径并向所述第二出光区偏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背向所述光源芯片一侧的表面为一个弧面,所述弧面靠近所述第一出光面一侧的曲率大于所述弧面靠近所述第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玉刘广坤查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