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694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导光板靠近第一入光面的相对两个角落处设有多个阶部,且每一个阶部的阶面为第二入光面。光源具有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基板上。第一发光单元面对第一入光面。第二发光单元分别面对第二入光面。二发光单元分别面对第二入光面。二发光单元分别面对第二入光面。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背光模组及包含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窄边框显示器大多为矩形,其内部使用具有对应矩形形状的背光模组。为因应市场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具有圆弧造型的窄边框显示器。然而,因为圆弧的窄边框的角落的空间较小,故对于具有相同可视区尺寸的显示器来说,矩形显示器所使用的矩形背光模组较难放入具有圆弧角的显示器边框中,且因为应具有圆弧角的显示器边框,则需要减少背光模组的光源数量或是增加边框的尺寸,这不但会导致显示器出现暗角,更会影响整体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可解决背光模组角落出现暗角的问题,并可应用至具有圆弧角的窄边框显示装置中。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其中该导光板靠近第一入光面的相对两个角落处设有多个阶部,且每一个阶部的阶面为第二入光面。光源具有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其中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基板上,其中第一发光单元面对第一入光面,第二发光单元分别面对第二入光面。
[0005]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个第二入光面与第一入光面平行。
[0006]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每一个第二入光面相对第一入光面呈倾斜。
[0007]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入光面具有第一法线。每一个第二入光面具有第二法线,第二法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法线平行,且阶部沿着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形成段差。
[0008]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入光面具有第一法线。每一个第二入光面具有第二法线,其中第二法线与第一法线具有交会点,交会点位于导光板的外部,且阶部沿着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形成段差。
[0009]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入光面的第二法线分别与第一法线的夹角随着远离第一入光面而渐增。
[0010]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发光单元以一对一的方式邻设于第二入光面。
[0011]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一入光面或第二入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结构,该微结构配置为发散第一发光单元或第二发光单元所射出的光线。
[0012]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第二发光单元中的至少一者的出光范围涵盖导光板的侧缘。
[0013]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位于第二入光面中最远离第一入光面的一者上的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光范围涵盖导光板的侧缘。
[0014]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背光模组还包含背板。背板包含底板以及立设于底板上的侧壁,其中导光板靠近第一入光面的两个相对角落分别具有弧度,且侧壁沿着弧度延伸,且光源的基板沿着侧壁设置在背板中。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此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上方。
[0016]由上述可知,本公开主要是在导光板的入光侧的相对两个角落上设计阶部,以使导光板同时具有第一入光面以及具有段差的多个第二入光面。藉此,光源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所提供的光线可分别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以及角落上的阶部的第二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通过角落上的阶部可将光线引导至导光板的角落暗区,以提升整体导光板的出光均齐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完整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参照结合所附附图所做的下列描述,其中:
[0018]图1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2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0020]图3是对应图2的A部分的位置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的光学趋势模拟图;
[0022]图5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
[0023]图6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的光学趋势模拟图;
[0024]图7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装置示意图;
[0025]图8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的装置示意图;以及
[0026]图9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的装置的俯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显示装置
[0029]110:显示面板
[0030]200:背光模组
[0031]210:背板
[0032]211:底板
[0033]212:侧壁
[0034]220:导光板
[0035]221:第一入光面
[0036]222:阶部
[0037]222a:第二入光面
[0038]230:光源
[0039]231:基板
[0040]232:第一发光单元
[0041]233:第二发光单元
包含背板210、导光板220及光源230。背板210包含底板211以及侧壁 212。侧壁212立设于底板211上。导光板220与光源230设置在背板210 中。其中,导光板220靠近其入光侧的两个相对角落分别具有弧度。侧壁 212的弧度与导光板220的入光侧的相对两个角落的弧度相对应,且顺着导光板220的弧度延伸,且光源230沿着侧壁212设置在背板210中。
[0076]另请一并参照图3,图3是对应图2的A部分的位置放大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光源230具有基板231、多个第一发光单元232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233,其中第一发光单元232与第二发光单元233设置在基板 231上。在一例子中,第一发光单元232与第二发光单元233设置在同一基板231上。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220的一侧面定义为第一入光面 221,且导光板220靠近第一入光面221的相对两个角落处设有多个阶部 222,且每一个阶部222的阶面设计为第二入光面222a。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入光面221具有第一法线A1,每一个第二入光面222a 具有第二法线A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入光面222a的第二法线A2 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入光面221的第一法线A1的延伸方向,且阶部222 沿着第一法线A1的延伸方向形成段差。
[0077]光源230邻设于导光板220,且光源230的第一发光单元232面对第一入光面221,第二发光单元233面对第二入光面222a。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单元233以一对一的方式邻设于第二入光面222a。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位于这些第二入光面222a中的该第二发光单元233的出光范围涵盖该导光板220的侧缘,例如:图3中每一个第二发光单元233的半开光角为60度,分别为光线L1、光线L2、光线L3可涵盖该导光板220的侧缘。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入光面222a中最远离第一入光面221的一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其中该导光板靠近该第一入光面的相对两个角落处设有多个阶部,其中每一该些阶部的阶面为第二入光面;以及光源,具有基板、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与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设置在该基板上,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单元面对该第一入光面,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分别面对所述多个第二入光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入光面与该第一入光面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入光面相对该第一入光面呈倾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具有第一法线;以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入光面具有第二法线,所述第二法线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法线平行,且所述多个阶部沿着该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形成段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具有第一法线;以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入光面具有第二法线,其中第二法线与该第一法线具有交会点,该交会点位于该导光板的外部,且所述多个阶部沿着该第一法线的延伸方向形成段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麟李品勋陈元璋郑彦平郑鸿斌刘仕钒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