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807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涉及干熄炉管壁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往复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增效:设置有升降组件,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设置有旋转组件,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设置有固定组件,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设置有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连接杆、滑杆和缓冲弹簧,通过两个缓冲弹簧起到缓冲防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干熄炉管壁测量
,具体为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进行正常使用时需要定期对干熄炉进行维护,排焦炉口则是重点关注点之一,其中需要对排焦炉口的管壁厚度进行定期测量。
[0003]现有技术较为死板,现有的管壁厚度测量装置较为死板,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人工一手进行百分表的扶持,一手进行缓慢对管壁进行固定,一方面操作起来较慢,一方面无法满足不同高度的管壁测量需求,对于较高处还需要人工进行爬上去检测,既会占用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也会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且无法满足检测时的角度调整,使得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限位块和往复丝杆,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与一个限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且位于另一个限位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另一个限位块且与往复丝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内部安装有等距分布配合使用的缓冲块,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安装有配合固定夹转动使用的旋转组件,所述固定夹的顶部安装有百分表,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缓冲块使用的固定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箱。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和推板,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推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所述固定夹的内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靠近第一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之间转动连接有第
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二滑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滑板,所述第四滑板远离第二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所述安装板的内部且远离第三齿条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靠近第三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第三齿条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与第四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第二转动齿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的顶部均通过顶板固定连接有相同结构的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顶部均安装有延伸至U型槽内部的缓冲块。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贯穿与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内部安装两个对称分布且配合滑杆使用的缓冲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远离固定箱的一侧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安装有摇把,所述摇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延伸至第一支撑柱内部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步进电机和第三转动杆,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且位于蜗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侧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开设有配合步进电机使用的散热缝。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周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且位于固定箱的两侧均安装有照明灯,所述固定夹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管壁使用的缓冲垫。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蓄电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杆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板,所述蓄电箱的顶部安装有操作终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配合滑杆使用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固定箱使用的第一限位槽。
[0013]优选的,所述蓄电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蓄电箱、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照明灯、百分表、步进电机、电动伸缩杆和检测仪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设置有升降组件,在进行使用,打开控制面板,通过万向轮移动至所需进行管壁检测点,根据使用所需对固定夹进行高度调整,通过打开防尘罩,手动转动摇把,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往复丝杆转动,带动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带动固定箱往复上下运动,带动固定夹上下往复运动,直至固定夹移动至最佳高度,满足了不同高度的管壁检测所需,避免人工高处作业时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
[0016]2、设置有旋转组件,根据使用时所需,对固定夹进行角度调整,通过步进电机运转,带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带动固定夹转动,直至对U型槽的开口朝向调整至最佳角度,适应了使用时的个性化需求;
[0017]3、设置有固定组件,完成上述高度与角度调整后,将U型槽插入管壁,通过缓冲垫
落在管壁外侧,提高了其防滑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运转,带动了推板向顶部运动,带动了第四转动杆与第五转动杆均向上方运动,根据管壁内部残留残渣厚度不同,四个检测仪接触内壁也会对应偏差,当第一齿条顶部的检测仪先接触管壁不再发生向上运动时,此时在第一转动齿轮的继续转动下,会带动另一侧的第二齿条继续向上方运动,带动推板向上方随之转动,直至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顶部的检测仪均对管壁进行固定,另一侧两个检测仪也是如此,满足了使用管壁存在残渣容易影响检测固定的情况;
[0018]4、设置有操作终端、太阳能电板、连接杆、滑杆和缓冲弹簧,通过四个检测仪对四组数据分别进行记录,通过百分表进行分别显示,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终端进行及时记录,通过太阳能电板对户外作业中的太阳光能资源进行回收,储存至蓄电箱内部,实现了电力资源的自给自足,降低了整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安装有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限位块(17)和往复丝杆(18),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17),两个所述限位块(17)之间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8),所述往复丝杆(18)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9),所述往复丝杆(18)的一端与一个限位块(1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另一个限位块(1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1),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锥齿轮(2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2),所述第一锥齿轮(21)与第二锥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21)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20),所述第一转动杆(20)的顶部贯穿另一个限位块(17)且与往复丝杆(18)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夹(12),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开设有U型槽(13),所述U型槽(13)的内部安装有等距分布配合使用的缓冲块(47),所述固定箱(9)的内部安装有配合固定夹(12)转动使用的旋转组件(16),所述固定夹(12)的顶部安装有百分表(14),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安装有配合缓冲块(47)使用的固定组件(15),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蓄电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熄炉排焦炉口用管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5)包括电动伸缩杆(31)和推板(32),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31),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输出端安装有推板(32),所述推板(3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34),所述推板(3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五转动杆(35),所述固定夹(12)的内部且位于电动伸缩杆(3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36),所述第一滑板(3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8),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一齿条(38)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37),所述第二滑板(37)靠近第一齿条(3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39),所述第二齿条(39)与第一齿条(38)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齿轮(40),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一齿条(38)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齿轮(40)与第二齿条(39)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34)远离推板(32)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40)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四滑板(42),所述第四滑板(42)远离第二滑板(3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43),所述安装板(33)的内部且远离第三齿条(4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41),所述第三滑板(41)靠近第三齿条(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齿条(44),所述第四齿条(44)与第三齿条(4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齿轮(45),所述第二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能彭望吴惑孔祥凤胡旗显向前勇倪乾刚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市博威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