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晞湛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99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一侧的顶端处安装有蓄电箱,所述主杆朝向于蓄电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箱,且电控箱位于蓄电箱的下方,所述电控箱的前侧安装有蜂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监测组件处的防护罩可以对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河道漂流物撞击到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对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造成损坏,而且漂流物撞击到防护罩上,防护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防护罩表面的翅板会将漂流物导向一侧,从而极大的减轻漂流物产生的撞击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保护。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保护。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保护。

A monitoring device for warning water level of river channel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河道水位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利工程中,水位监测是水利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项重要水利基础工作,在水利规划、水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也为防汛安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0003]目前医疗机构针对河道水位监测需要使用到特定的监测装置,传统的监测装置一般为采用浮子监测或者投入式监测来对河道水位进行监测报警工作,然而传统的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的监测装置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的监测装置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0004]1、传统的监测装置一般都是一个浮子或者一个投入式传感器进行水位监测,因此在水位监测过程中,当浮子或者投入式传感器出现故障或者损坏时,或产生错误的监测信息,当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或者远程控制端时会使人员造成误判或者产生错误警报,不利于使用。
[0005]2、传统的监测装置的投入式传感器投入到河道进行水位监测时,河道水位流动过程中,河道中漂流的物体撞击到传感器,及容易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0006]目前已授权公开的技术专利“一种河道治理用的水位监测仪”(CN202021793875.9),其具体公开“通过通过在监测仪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安装柱内侧的角落处固定连接有加强柱,安装柱通过底座和钻地柱安装在河道旁的地面上,钻地柱插入地面中,能够增强安装柱和与之相连的监测仪主体的结构强度,能够使监测仪主体能够承受较湍急的水流,防止被冲歪或被冲走,固定连接在安装柱内侧角落处的加强柱进一步加强了结构强度,通过监测仪主体、安装柱、加强柱、底座和钻地柱的配合设置,能够把监测仪主体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上,解决了现有的监测仪主体容易被湍急的水流影响的情况;通过在监测仪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与滑槽的形状相适配的滑球,滑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球,浮球活动连接在监测仪主体外侧,在水位上涨时,浮球漂浮在水面上,与浮球相连的滑球在监测仪主体的滑槽中上移,线性阵列的接近开关能够透过高透防水玻璃感应到滑球的位置,之后在水位显示牌中显示数据,高透防水玻璃与监测仪主体的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并配合高透防水玻璃的特性,具有较好的防水效果,防止接近开关进水失灵,可靠性高,通过监测仪主体、滑槽、滑球、浮球、接近开关和高透防水玻璃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接近开关进行较好的防水保护,解决了现有的接近开关防水效果不够好的情况”,然而该技术方案仅仅是针对现有的水位监测仪多为简单安装,在暴雨水流湍急时,容易被水流冲歪或冲走和的水位监测仪内部的接近开关的防水性能不够好,容易造成监测失灵的情况,而无法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单个浮子或者单个投入式传感器监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和河道漂流物容易对浮子或传感器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7]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监测装置采用单个浮子或者单个投入式传感器监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和河道漂流物容易对浮子或传感器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9]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一侧的顶端处安装有蓄电箱,所述主杆朝向于蓄电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箱,且电控箱位于蓄电箱的下方,所述电控箱的前侧安装有蜂鸣器,所述主杆的顶端通过固定杆安装有太阳能组件,所述主杆背向于蓄电箱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底部背向于主杆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杆;
[0011]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安装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底板、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安装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
[0012]所述底板的底部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翅板,且防护罩的表面分布有至少两组等距的通孔。
[0013]进一步,所述主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且安装座顶部与主杆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等距的加固块。
[0014]进一步,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四个角安装有固定桩,且固定桩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倒刺。
[0015]进一步,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安装板、太阳能电池板和玻璃板,安装板底部的中央位置处与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且安装板的顶部嵌入式安装有至少两组等距的太阳能电池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玻璃板。
[0016]进一步,所述蓄电箱的内部设有锂电池,且锂电池的表面电性连接有电池保护板,且电池保护板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控箱电性连接,且电控箱通过导线分别与蜂鸣器、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底板的一周固定连接,且轴承的外圈与防护罩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该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在监测组件上采用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同时对水位进行监测,可以同时的到两组数据,当两组数据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电控箱采用两组数值平均值作为最后监测值,因此可以保证水位监测的精确性,同时当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的监测差值超出预设范围,此时人员可以及时判断出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中的某一组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出现损坏,避免人员作出错误判断,同时电控箱也不会进行报警工作,避免出现错误报警,本申请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监测装置采用单个浮子或者单个投入式传感器监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问题。
[0020]2、该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通过在监测组件处的防护罩可以对第一投
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河道漂流物撞击到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对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造成损坏,而且漂流物撞击到防护罩上,防护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防护罩表面的翅板会将漂流物导向一侧,从而极大的减轻漂流物产生的撞击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保护,本申请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的监测装置在使用时,河道漂流物容易对浮子或传感器造成损坏的问题。
[0021]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监测装置采用单个浮子或者单个投入式传感器监测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和河道漂流物容易对浮子或传感器造成损坏的问题。
[0022]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一侧的顶端处安装有蓄电箱(5),所述主杆(1)朝向于蓄电箱(5)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箱(3),且电控箱(3)位于蓄电箱(5)的下方,所述电控箱(3)的前侧安装有蜂鸣器(4),所述主杆(1)的顶端通过固定杆(204)安装有太阳能组件(2),所述主杆(1)背向于蓄电箱(5)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横杆(6),所述横杆(6)底部背向于主杆(1)的一端安装有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的底端安装有监测组件(8),所述监测组件(8)包括底板(801)、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802)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803),所述底板(801)的顶部与安装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监测组件(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投入式水位传感器(802)和第二投入式水位传感器(803);所述底板(801)的底部通过轴承(901)固定安装有防护罩(9),且防护罩(9)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组等距的翅板(902),且防护罩(9)的表面分布有至少两组等距的通孔(9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河道警戒水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01),且安装座(101)顶部与主杆(1)表面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两组等距的加固块(102)。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晞湛陈锐
申请(专利权)人:黄晞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