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957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由加筋绿化毯、预制沉井、人工浮岛、光伏发电装置、曝气装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六部分组成;加筋绿化毯铺设于原有河道护岸外侧,预制沉井为方形无底沉井,人工浮岛外侧设有人工浮岛边框,远水侧设有漂浮物收集区,中心部位设有光伏发电区,人工浮岛边框内部填充浮岛单元,底部设有吸附区;沉井中部设置鱼槽通道,人工浮岛光伏发电区设置光伏发电装置,人工浮岛底部通过塑料绳悬挂生物填料形成生物吸附区,并设置曝气装置,人工浮岛侧边漂浮物收集区设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形成立体生态浮岛护岸结构,净化及防护效果好;且浮岛在滑槽内浮动,能够有效对抗水流冲击,且固定方式可靠。且固定方式可靠。且固定方式可靠。

Three dimensional combined ec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reve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


[0001]本技术涉及受损河道驳岸生态化改造,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河湖驳岸生态化改造势在必行,生态浮岛以其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以及环境风险低等优点在河湖驳岸污染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生态浮岛结构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生态浮岛采用重力沉水式固定或驳岸锚固式固定方式,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根据水位预留绳索长度,预留绳索长度可能导致生态浮岛间的碰撞,且无法有效抗击水流。2、传统浮岛仅依靠植物的作用处理污染物,处理效果有限;3、漂浮污染物无法清除,需要采用人工对河面污染物进行清除,耗时耗力;4、生态浮岛对受损河道驳岸无法进行保护,需要对驳岸进行加固,而传统加固不具有景观性,且功能性单一。因此,需要对现有受损河道驳岸生态化浮岛改造提出新的生态浮岛护岸结构及施工方式,解决现有结构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受损河道驳岸生态化改造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4]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其特征在于,由加筋绿化毯、预制沉井、人工浮岛、光伏发电装置、曝气装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六部分组成。
[0005]所述加筋绿化毯铺设于原有河道护岸外侧,加筋绿化毯上均匀设有土工钉。
[0006]所述预制沉井为方形无底沉井,其内部设置上隔板、下隔板;上隔板以上区域设有竖隔板,并分隔为水泵仓和种植仓,种植仓外侧边设有泄水孔和抽水孔,水泵仓内设有水泵;上隔板、下隔板与预制沉井四侧面围成生态鱼槽,并于远水侧设有鱼槽孔;下隔板下部区域插入河床,且预制沉井四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位于临水侧两侧边、远水侧中部的直角型滑槽和远水侧拐角处设置的直线型滑槽。
[0007]所述人工浮岛外侧设有凸字形人工浮岛边框,远水侧设有矩形漂浮物收集区,中心部位设有光伏发电区,人工浮岛边框内部填充浮岛单元,且浮岛单元底部设有吸附区;所述凸字形人工浮岛边框突出部分位于相邻预制沉井之间,且与预制沉井相接触的拐角外部设有滑条,所述滑条设于滑槽内部;相邻人工浮岛边框之间设有绑扎扣。
[0008]所述光伏发电装置设于人工浮岛光伏发电区,底部设有光伏支架固定。
[0009]所述光伏发电装置下部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光伏发电装置之间设有防水电线连接,曝气装置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分为竖管和横管,竖管顶部与曝气装置连接,并穿过浮岛单元与吸附区,底部与横管连接,所述横管上均匀设有气泡孔;所述吸附区为人工浮岛底部与曝气横管之间的立体区域,内部设有悬挂绳、生物填料和悬挂重物;所述悬挂绳顶端与人工浮岛底部相连,底端设有悬挂重物,且悬挂绳上均匀绑扎生物填料。
[0010]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位于矩形漂浮物收集区内部,其内部设有可更换垃圾袋,底部设有固定滤网,固定滤网侧边设有抽水管,并与水泵仓内水泵连接;所述抽水管由刚性横管、柔性转角管和活动连接头组成;所述刚性横管一端连接水泵,并贯穿水泵仓、种植仓,另一端设有活动连接头,所述柔性转角管一端与固定滤网侧边连接,一端与活动连接头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的加筋绿化毯从上至下铺设范围为缓坡顶部至河床。
[0012]优选地,所述的预制沉井远水侧边与两侧边设有加筋绿化毯,其高度范围为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预制沉井顶部高程与高水位一致。
[0013]优选地,所述的水泵仓靠近临水侧,顶部设有封闭检修盖板,内部水泵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水泵底部连接抽水管,上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仅贯穿竖隔板,抽水管贯穿竖隔板和垂直相交的预制沉井侧边,且贯穿竖隔板的贯穿孔内均设有过滤填料。
[0014]优选地,所述的种植仓内贯穿的抽水管底部设有水管支架,并回填有种植土,种植土顶部种植挺水植物。
[0015]优选地,所述的浮岛单元在人工浮岛边框内部相互拼接,并形成整体,浮岛单元顶部种植浮水植物。
[0016]优选地,所述的滑槽设置范围为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滑槽两端部设有限位板,滑条只能在滑槽限位板之间随水位变化浮动。
[0017]优选地,所述的滑条包括直角型滑条和直线型滑条,设于直角型滑槽内部的为直角型滑条,设于直线型滑槽内部的为直线型滑条。
[0018]优选地,所述的柔性转角管可伸缩长度,其伸缩长度为高水位与低水位之差;刚性横管位于低水位状态时人工浮岛下方。
[0019]本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案,与传统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沉井中部设置鱼槽通道,人工浮岛顶部设置光伏板,人工浮岛底部通过塑料绳悬挂生物填料形成生物吸附区,人工浮岛侧边设置漂浮物收集区,形成立体生态浮岛护岸结构,净化及防护效果好。
[0021]2、在原有生态浮岛上增加太阳能曝气系统和漂浮物收集系统,光伏板为曝气装置、漂浮物收集装置提供电能,能源清洁;且太阳能曝气系统和漂浮物收集系统与生态浮岛结合,能够随水位变化调节高度,有效解决了传统漂浮物垃圾装置的水位控制问题。
[0022]3、曝气装置在水体中产生气泡,从而提高水体含氧量,提高生态浮岛净化效果;漂浮物收集装置在水泵作用下产生水位差,将河道漂浮物收集,减少了人工清理漂浮物难度。
[0023]4、漂浮物收集系统水泵设置在预制沉井水泵仓中,紧贴岸边便于维修。
[0024]5、在生态浮岛下方设置悬挂绳和生物填料形成生物挂膜吸附区,通过植物吸收、吸附和转化作用以及填料和悬挂绳附着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削减水体氮、磷和污染物浓度,有效对水体进行净化。
[0025]6、在河道护岸长度方向铺设加筋绿化毯,并间隔设置预制沉井,沉井与加筋绿化毯对受损驳岸进行固定,提高原有驳岸稳定性,并保证驳岸生态功能。
[0026]7、预制沉井四周设置滑槽,生态浮岛边框设有相对应的滑条从而使生态浮岛只在水位变化下进行升降,而不会产生相互碰撞的情况,能够有效应对水流冲击,固定方式可靠。
[0027]8、预制沉井顶部设置水泵仓和种植仓,种植仓内种植挺水植物,提高护岸稳定性
的同时提高观赏性;且预制沉井中部设置鱼槽孔,预制沉井内部空间可为动植物提供生存和栖息的空间,有效保证河道生物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沿河道方向俯视图;
[0029]图2是高水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预制沉井剖面图(图1中A

A剖面);
[0030]图3是低水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预制沉井剖面图(图1中A

A剖面);
[0031]图4是高水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光伏发电区剖面图(图1中B

B剖面);
[0032]图5是低水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光伏发电区剖面图(图1中B

B剖面);
[0033]图6是高水位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生态浮岛单元剖面图(图1中C

C剖面);
[003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岛护岸,其特征在于,由加筋绿化毯(4)、预制沉井(6)、人工浮岛(9)、光伏发电装置(21)、曝气装置(23)、漂浮物收集装置(17)六部分组成;所述加筋绿化毯(4)铺设于原有河道护岸外侧,加筋绿化毯(4)上均匀设有土工钉(5);所述预制沉井(6)为方形无底沉井,其内部设置上隔板(61)、下隔板(62);上隔板(61)以上区域设有竖隔板(63),并分隔为水泵仓(65)和种植仓(66),种植仓(66)外侧边设有泄水孔(67)和水泵(11)抽水孔(68),水泵仓(65)内设有水泵(11);上隔板(61)、下隔板(62)与预制沉井(6)四侧面围成生态鱼槽,并于远水侧设有鱼槽孔(64);下隔板(62)下部区域插入河床(2),且预制沉井(6)四周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包括位于临水侧两侧边、远水侧中部的直角型滑槽(81)和远水侧拐角处设置的直线型滑槽(82);所述人工浮岛(9)外侧设有凸字形人工浮岛边框(91),远水侧设有矩形漂浮物收集区(94),中心部位设有光伏发电区(93),人工浮岛边框(91)内部填充浮岛单元(92),且浮岛单元(92)底部设有吸附区(95);所述凸字形人工浮岛边框(91)突出部分位于相邻预制沉井(6)之间,且与预制沉井(6)相接触的拐角外部设有滑条(96),所述滑条(96)设于滑槽(8)内部;相邻人工浮岛边框(91)之间设有绑扎扣(10);所述光伏发电装置(21)设于人工浮岛光伏发电区(93),底部设有光伏支架(22)固定;所述光伏发电装置(21)下部设有曝气装置(23),曝气装置(23)与光伏发电装置(21)之间设有防水电线(29)连接,曝气装置(23)底部设有曝气管(24);所述曝气管(24)分为竖管(241)和横管(242),竖管(241)顶部与曝气装置(23)连接,并穿过浮岛单元(92)与吸附区(95),底部与横管(242)连接,所述横管(242)上均匀设有气泡孔;所述吸附区(95)为人工浮岛(9)底部与曝气横管(242)之间的立体区域,内部设有悬挂绳(18)、生物填料(20)和悬挂重物(19);所述悬挂绳(18)顶端与人工浮岛(9)底部相连,底端设有悬挂重物(19),且悬挂绳(18)上均匀绑扎生物填料(20);所述漂浮物收集装置(17)位于矩形漂浮物收集区(94)内部,其内部设有可更换垃圾袋(171),底部设有固定滤网(172),固定滤网(172)侧边设有抽水管(12),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C零二F三三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昂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