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苋的育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66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包括:以雌性不育系为非轮回父本,以具有预设性状的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3~6次回交,并在进行最后一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以得到突变种子;以突变种子为父本,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杂交,并在杂交时对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得到初代;以初代为非轮回父本,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连续回交,并在每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得到籽粒苋优势品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籽粒苋育种方法,该方法不仅育成周期短,而且选育出的优势品种产量大。优势品种产量大。优势品种产量大。

Breeding methods of grain amaran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籽粒苋的育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籽粒苋又名千穗谷,是苋科苋属(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一年生粮、饲、菜兼用型作物。籽粒苋柔嫩多汁清香可口,适口性好,籽粒苋种子、叶子与茎秆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和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一般谷类作物,也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因此,可以用作“功能食品”。另外,用籽粒苋的茎、叶做鲜食或(和)青贮饲料,喂牛、羊、猪、鸡、鸭鹅、鱼虾等均喜食,效果也好,籽粒苋可用作精料,可节省饲用粮食30~45%,可降低养殖饲料成本10~20%,并可大幅度提高肉类品质,从而增加经济收入20~30%,是发展畜牧业的福音。再者,籽粒苋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对土、肥要求不高,病虫害较少,生育期短,还可间作套种,在麦茬和油菜茬后种植,可双丰收。因此,可以利用籽粒苋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作为食品添加剂和畜禽饲料作物,不争耕地,可在盐碱地、干旱地区、低产田、河沙地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推广,扩大籽粒苋种植面积,借以充分利用土地,补充我国粮食、饲料工业之不足,用以大量发展畜牧业。
[0003]籽粒苋是一个古老粮、饲兼用作物,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品种选育,种子退化严重、开枝快、结穗早,长不高造成产量低下,由于种子超微粒小,在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技术上没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致使籽粒苋不能达到理想的产业化程度。目前,籽粒苋常用的选育方法主要是在春、夏大棚内根据外形、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及抗逆性指标进行优选单株,其中叶片颜色作为早期重要指标,建立株系圃,一年两代,然后连续进行选择,将耐热、高产、低硝酸盐与叶色相结合,获得产量稳定、耐热性较好、颜色玫红有光泽的菜用苋菜新品种。这种选育方式育成周期较长,往往导致新的更高产的替代品种跟不上需要,限制了籽粒苋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旨在提供一种籽粒苋育种方法,该方法不仅育成周期短,而且选育出的优势品种产量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所述籽粒苋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0,以雌性不育系为非轮回父本,以具有预设性状的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3~6次回交,并在进行最后一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以得到突变种子;
[0007]S20,以所述突变种子为父本,所述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杂交,并在杂交时对父本进行所述细菌诱导突变,得到初代;
[0008]S30,以所述初代为非轮回父本,所述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连续回交,并在每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所述细菌诱导突变,得到籽粒苋优势品种;
[0009]其中,所述细菌诱导突变的步骤包括:种植相应的父本,得到籽粒苋植株,所述籽粒苋植株具有充满液体的鼓包,抽出所述鼓包内的液体,然后注入巴氏芽孢杆菌,继续种植,并以所述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杂交。
[0010]可选地,在所述籽粒苋植株生长至符合以下条件时进行所述细菌诱导突变:
[0011]所述籽粒苋植株株高达到1.5米,植株叶片丰满,且所述鼓包位于距地10~15cm处。
[0012]可选地,所述细菌诱导突变的步骤中,所述巴氏芽孢杆菌的添加量为2.5~3.5mg/株。
[0013]可选地,所述巴氏芽孢杆菌的添加量为3mg/株。
[0014]可选地,所述籽粒苋的育种方法在年均光照时长为3000~3300小时的环境中进行。
[0015]可选地,步骤S10中,回交次数为6次。
[0016]可选地,步骤S30中,连续回交的次数不少于4次。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先通过轮回杂交和细菌诱导的方式获得突变品种,然后以其为亲本,进一步连续回交和细菌诱导,一方面使得最终获得的优势品种得到最优化的遗传性状,且育种周期短,另一方面,获得的优势品种生长高度、产量和千粒重均远高于传统籽粒苋。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籽粒苋的育种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优势籽粒苋植株的外部气生根生长情况图;
[0021]图3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优势籽粒苋植株的内部气生根生长情况图;
[0022]图4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优势籽粒苋植株和传统籽粒苋植株的对比图,图a、b、c均为优势籽粒苋植株,图d和f为传统籽粒苋植株;
[0023]图5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优势籽粒苋植株高度测量图,其中,右下小图为测量处的近景拍摄图;
[0024]图6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籽粒苋优势品种和传统品种籽粒苋种子的大小对比图,左边两幅图为优势品种种子,右边两幅图为传统品种种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
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目前,籽粒苋常用的选育方法主要是在春、夏大棚内根据外形、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以及抗逆性指标进行优选单株,其中叶片颜色作为早期重要指标,建立株系圃,一年两代,然后连续进行选择,将耐热、高产、低硝酸盐与叶色相结合,获得产量稳定、耐热性较好、颜色玫红有光泽的菜用苋菜新品种。这种选育方式育成周期较长,往往导致新的更高产的替代品种跟不上需要,限制了籽粒苋的应用和发展。
[0027]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该方法不仅育成周期短,而且选育出的优势品种产量大。该方法适用于目前市面上任意常见的籽粒苋品种以及中华籽粒苋的育种。
[0028]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籽粒苋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S10,以雌性不育系为非轮回父本,以具有预设性状的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3~6次回交,并在进行最后一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以得到突变种子。
[0030]回交次数优选为6次,以在保证选育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籽粒苋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以雌性不育系为非轮回父本,以具有预设性状的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3~6次回交,并在进行最后一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细菌诱导突变,以得到突变种子;S20,以所述突变种子为父本,所述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杂交,并在杂交时对父本进行所述细菌诱导突变,得到初代;S30,以所述初代为非轮回父本,所述雄性不育系为轮回母本,进行连续回交,并在每次回交时对相应的父本进行所述细菌诱导突变,得到籽粒苋优势品种;其中,所述细菌诱导突变的步骤包括:种植相应的父本,得到籽粒苋植株,所述籽粒苋植株具有充满液体的鼓包,抽出所述鼓包内的液体,然后注入巴氏芽孢杆菌,继续种植,并以所述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进行杂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籽粒苋的育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洪华卢勇
申请(专利权)人:和谐城镇化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