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53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包括:自主移动小车和垂直升降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支架、电控箱、上皮带运输带平台、下皮带运输带平台、超宽带天线盒;所述电控箱安装在所述支架的背部,所述上皮带运输带平台和下皮带运输带平台一上一下安装在所述支架内部并能够沿所述支架上下升降,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一超宽带天线盒用于接收信号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升降机构,能够自动调整高度,从而方便对接不同高度的运输平台,采用双层运输平台,运送量更大,采用自动跟随技术,让机器人跟随目标行走到目的地,不用专业技术人员预先构建路线,让机器人可跟随目标灵活穿梭搬运货物,能够解放双手,自动运输。自动运输。自动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运输
,具体涉及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网购逐渐兴起,包裹数量激增;
[0003]由于新老输送系统和检测系统的不能很好的连接,导致在大型运输系统运送包裹的同时,还需要人工搬运包裹工作以解决运输系统断开问题及提高灵活性,这不但减慢了邮递的发展速度,还存在工人在日常工作上搬运重物的安全隐患;
[0004]目前,行业内使用的垂直升降机构常采用剪刀叉驱动机构,这种垂直升降机构并不支持多层升降平台,而且剪刀叉驱动机构的铰接处易磨损,导致升降过程中会出现倾斜和偏载的问题;
[0005]其次,料箱机器人只能按路标导航方式行走,欠缺灵活自主的优势;
[0006]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提供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主移动小车(1)和垂直升降机构,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自主移动小车(1)顶部;所述垂直升降机构包括:支架、电控箱(3)、上皮带运输带平台(5)、下皮带运输带平台(6)、超宽带天线盒(12);所述电控箱(3)安装在所述支架的背部,所述上皮带运输带平台(5)和下皮带运输带平台(6)一上一下安装在所述支架内部并能够沿所述支架上下升降,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一超宽带天线盒(12)用于接收信号和定位,所述电控箱(3)分别与所述上皮带运输带平台(5)、下皮带运输带平台(6)、超宽带天线盒(12)和自主移动小车(1)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上前横杆(41)、上左横杆(43)、上后横杆(42)、上右横杆(44)、左中间横杆(51)、右中间横杆(52)、底部连接杆(61);所述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上前横杆(41)、上左横杆(43)、上后横杆(42)、上右横杆(44)用于将所述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的上端进行固定,所述上前横杆(4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的上端,所述上左横杆(4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立杆(21)、左后立杆(23)的上端,所述上右横杆(4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前立杆(22)、右后立杆(24)的上端,所述上后横杆(4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的上端,所述左中间横杆(51)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立杆(21)、左后立杆(23)的中部位置,所述右中间横杆(5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右前立杆(22)、右后立杆(24)的中部位置,所述底部连接杆(61)包含若干根用于将所述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的下端固定,所述底部连接杆(61)固定在所述自主移动小车(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左横杆(43)与左前立杆(21)、左后立杆(23)连接处,所述上右横杆(44)与所述右前立杆(22)、右后立杆(24)连接处,均设置有一弧形连接杆(7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运输带垂直升降运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皮带运输带平台(5)还包括:齿轮组(31)、导轮组(32)、第一驱动电机(33)、传动轴(34)、重量感应器(3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和所述重量感应器(35)安装在所述上皮带运输带平台(5)的底部,所述齿轮组(31)、导轮组(32)均包含四组,所述齿轮组(31)、导轮组(32)相互垂直设置,四组所述齿轮组(31)、导轮组(32)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22)、左后立杆(23)、右后立杆(24)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3)通过传动轴(34)与所述齿轮组(31)传动连接,所述左前立杆(21)、右前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定汉赵智健
申请(专利权)人:精锐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