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502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臂工装,包括左支撑臂、右支撑臂和套筒;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为对称结构;左支撑臂和右支撑臂均包括支撑筋、支撑板、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支撑筋包括拉筋、筋板和撑筋,筋板底部连接有撑筋,筋板左端顶部连接有拉筋,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支撑筋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支撑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内并连接在凹槽内,支撑筋上固定连接有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且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沿着支撑筋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电机机座吊耳孔和穿线孔为基础点,使用吊臂工装,设置三个吊耳,同时吊起电机转子与端盖,更换轴承操作难度小,且吊臂工装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方便人工搬运。方便人工搬运。方便人工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臂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海上风力发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机塔筒上吊起电机转子并同时吊装端盖的情况的吊臂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某公司生产的鼠龙式海上风力发电机,在更换轴承时,需要将转子吊起,始终保持两端水平,同时将电机机座端盖拆卸下来后才能更换轴承。更换轴承工艺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0003](1)鼠龙式海上风力发电机两端的端盖与转轴之间均设置有滚柱轴承。在更换一端滚柱轴承时,必须尽可能使转子保持水平,防止对另一端滚柱轴承造成损坏,导致更换轴承操作难度加大。
[0004](2)更换滚柱轴承时,在吊起转子的同时,需拆下端盖,端盖重量为400Kg,人工力量无法移动,加大了拆装端盖的操作难度。
[0005](3)机舱上方没有起吊点,同时机座两端正上方有空冷器干涉,机舱地面除发电机等设备有承重点外,其余地方采用铝板结构,只供人行走,没有其余受力点,因此无法以地面为基础设置支撑点与吊装点,导致更换轴承操作的难度加大。
[0006](4)物料、工件、工具需人工搬运,以及上塔筒时升降梯空间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臂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撑臂(3)、右支撑臂(8)和套筒(4);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为对称结构;所述左支撑臂(3)和右支撑臂(8)均包括支撑筋(3

2)、支撑板(3

1)、吊耳一(3

3)、吊耳二(3

4)和吊耳三(3

5);所述支撑筋(3

2)包括拉筋(3
‑2‑
2)、筋板(3
‑2‑
1)和撑筋(3
‑2‑
3),所述筋板(3
‑2‑
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撑筋(3
‑2‑
3)且筋板(3
‑2‑
1)和撑筋(3
‑2‑
3)固定连接后的结构形状为T型,所述筋板(3
‑2‑
1)左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筋(3
‑2‑
2),所述撑筋(3
‑2‑
3)的长度与筋板(3
‑2‑
1)的长度相同,所述拉筋(3
‑2‑
2)的长度小于筋板(3
‑2‑
1)的长度,所述拉筋(3
‑2‑
2)、筋板(3
‑2‑
1)和撑筋(3
‑2‑
3)的左端齐平;所述支撑板(3

1)上开设有与支撑筋(3

2)左端面形状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撑筋(3

2)的左端穿入凹槽内并固定连接在凹槽内,所述支撑筋(3

2)上固定连接有吊耳一(3

3)、吊耳二(3

4)和吊耳三(3

5),且吊耳一(3

3)、吊耳二(3

4)和吊耳三(3

5)沿着支撑筋(3

2)的长度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吊耳一(3

3)、吊耳二(3

4)和吊耳三(3

5)均固定连接在筋板(3
‑2‑
1)和撑筋(3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臻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