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36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缺陷。本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包括底座,以及通过悬吊线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主动防抖框;对焦框,位于所述主动防抖框内;并且所述对焦框和主动防抖框通过弹片连接;对焦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主动防抖框和对焦框之间;从动防抖框,固定于所述主动防抖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从动防抖框和对焦框以所述光轴呈依次分布。本申请优点:实现OIS和大行程AF对焦功能。现OIS和大行程AF对焦功能。现OIS和大行程AF对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摄像
,尤其涉及一种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长焦OIS则为单OIS对焦构成。
[0003]单OIS结构不能做到AF大行程即不能同时兼顾长焦,在需要长距离对焦行程上受到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及组合。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本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包括底座,以及通过悬吊线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主动防抖框,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0007]对焦框,位于所述主动防抖框内;并且所述对焦框和主动防抖框通过弹片连接;
[0008]对焦驱动机构,设于所述主动防抖框和对焦框之间,以驱动所述对焦框在光轴轴向运动;
[0009]从动防抖框,固定于所述主动防抖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从动防抖框跟随所述主动防抖框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通过悬吊线(2)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主动防抖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对焦框(4),位于所述主动防抖框(3)内;并且所述对焦框(4)和主动防抖框(3)通过弹片(9)连接,并且所述对焦框(4)用于承载光学部件;对焦驱动机构(5),设于所述主动防抖框(3)和对焦框(4)之间,以驱动所述对焦框(4)在光轴轴向运动;从动防抖框(6),固定于所述主动防抖框(3)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所述从动防抖框(6)跟随所述主动防抖框(3)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上运动,以及所述从动防抖框(6)用于承载光学部件;所述从动防抖框(6)和对焦框(4)以所述光轴呈依次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所述主动防抖框(3)内壁的驱动磁石(50),在所述对焦框(4)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驱动磁石(50)间隔分布的对焦驱动线圈(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动防抖框(3)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内嵌金属件(30),在所述从动防抖框(6)的内部嵌入有第二内嵌金属件(60),所述的第一内嵌金属件(30)和第二内嵌金属件(60)通过裸露部(7)焊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嵌金属件(30)以光轴方向贯穿所述主动防抖框(3),所述第二内嵌金属件(60)以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从所述从动防抖框(6)的径向向外贯穿,所述裸露部(7)包括第一裸露子部(70)和第二裸露子部(71),所述的第一内嵌金属件(30)靠近从动防抖框(6)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的第一裸露子部(70),所述第二内嵌金属件(60)径向向外贯穿所述从动防抖框(6)的外侧连接有所述的第二裸露子部(71),所述的第一裸露子部(70)和第二裸露子部(7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对焦兼防抖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