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47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包括培养箱主体,培养箱主体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箱盖的一侧表面与培养箱主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打开卡扣,将箱盖通过铰链旋转,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后,箱盖复位,卡扣将箱盖和培养箱主体固定,密封环将箱盖与培养箱主体之间的缝隙填充,避免空气中的菌类进入培养箱主体的内部,电阻丝加热板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调节培养箱主体内部的温度,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扇叶组旋转,使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将热量均匀的分布在培养箱主体内部,避免培养箱主体内部温度不均,提高培育效率。提高培育效率。提高培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尤其涉及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因此,作为供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药名、用法用量、规格和特定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而且要有确切的疗效,明确的适用范围、应用禁忌与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常常使用霉菌培养箱进行人工培育。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霉菌培养箱在使用加热板调控温度时,空气受热不均,影响霉菌的培养过程,降低了培育效率,而且现有技术中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热量不断通过培养箱主体向外部空气传递,热量流失速度快,培养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霉菌培养箱在使用加热板调控温度时,空气受热不均,影响霉菌的培养过程,降低了培育效率,而且现有技术中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热量不断通过培养箱主体向外部空气传递,热量流失速度快,培养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所述培养箱主体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的一侧表面与培养箱主体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阻丝加热板,所述箱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箱盖的上表面设置有轴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嵌设于轴承的内壁表面,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组,所述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嵌设于培养箱主体的上表面。
[0006]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
[0007]优选的,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四个旋转杆,两个所述旋转杆为一组,每组所述旋转杆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把手的一侧表面想贴合,两个所述把手的横截面呈钻石型。
[0009]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上表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部嵌设有透明玻璃。
[0010]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护罩,所述电机位于保护罩的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打开卡扣,将箱盖通过铰链旋转,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后,箱盖复位,卡扣将箱盖和培养箱主体固定,密封环将箱盖与培养箱主体之间的缝隙填充,避免空气中的菌类进入培养箱主体的内部,电阻丝加热板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调节培养箱主体内部的温度,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扇叶组旋转,使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
将热量均匀的分布在培养箱主体内部,避免培养箱主体内部温度不均,提高培育效率。
[0013]2、本技术中,在培养箱主体内部的电阻丝加热板放热时,真空腔减少热传递,降低热量的流失速度,节约电能,降低能耗,搬运培养箱主体时,旋转两组旋转杆,将两个把手的一侧表面相贴合后,握住两个把手,将培养箱主体向上提起,避免培养箱主体放入培养皿后重心偏移导致培养箱主体倾斜,提高使用体验,通过观察窗内部嵌设的透明玻璃,观察培养皿中霉菌的生长繁殖状况,并进行记录,避免打开箱盖观察记录时污染物进入培养皿中,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培养箱主体;2、箱盖;3、卡扣;4、观察窗;5、透明玻璃;6、旋转杆;7、把手;8、保护罩;9、密封环;10、真空腔;11、电机;12、扇叶组;13、轴承;14、电阻丝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培养箱主体1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2,箱盖2的一侧表面与培养箱主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3,培养箱主体1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阻丝加热板14,箱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1,箱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轴承13,电机11的输出端嵌设于轴承13的内壁表面,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组12,箱盖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9,密封环9的外表面嵌设于培养箱主体1的上表面。
[0021]其达到的效果为,打开卡扣3,将箱盖2通过铰链旋转,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后,箱盖2复位,卡扣3将箱盖2和培养箱主体1固定,密封环9将箱盖2与培养箱主体1之间的缝隙填充,避免空气中的菌类进入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电阻丝加热板14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调节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温度,电机11的输出端带动扇叶组12旋转,使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将热量均匀的分布在培养箱主体1内部,避免培养箱主体1内部温度不均,提高培育效率,电机11为生活中常见设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0022]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10,培养箱主体1的外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四个旋转杆6,两个旋转杆6为一组,每组旋转杆6的相对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7,两个把手7的一侧表面想贴合,两个把手7的横截面呈钻石型,箱盖2的上表面
开设有观察窗4,观察窗4的内部嵌设有透明玻璃5,箱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护罩8,电机11位于保护罩8的内部。
[0023]其达到的效果为,在培养箱主体1内部的电阻丝加热板14放热时,真空腔10减少热传递,降低热量的流失速度,节约电能,降低能耗,搬运培养箱主体1时,旋转两组旋转杆6,将两个把手7的一侧表面相贴合后,握住两个把手7,将培养箱主体1向上提起,避免培养箱主体1放入培养皿后重心偏移导致培养箱主体1倾斜,提高使用体验,通过观察窗4内部嵌设的透明玻璃5,观察培养皿中霉菌的生长繁殖状况,并进行记录,避免打开箱盖2观察记录时污染物进入培养皿中,保护罩8避免杂物卷入电机11的输出端,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0024]工作原理:打开卡扣3,将箱盖2通过铰链旋转,将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后,箱盖2复位,卡扣3将箱盖2和培养箱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上表面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盖(2)的一侧表面与培养箱主体(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扣(3),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电阻丝加热板(14),所述箱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1),所述箱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轴承(13),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嵌设于轴承(13)的内壁表面,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扇叶组(12),所述箱盖(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环(9),所述密封环(9)的外表面嵌设于培养箱主体(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生产用药液霉菌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真空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亿华陈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恩康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