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23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Bi/BiOCl异质结为主体结构,将其掺杂进纤维蛋白凝胶网络中,赋予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近红外响应精准高效抗菌和促愈合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反应条件易控;所得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有良好的抗菌和促愈合效果,是一种很好的糖尿病感染伤口喷剂材料。剂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及其制备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响应等离子激元共振效应的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促糖尿病感染伤口愈合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手足等部位造成多种并发症。糖尿病伤口溃烂是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高糖环境导致的伤口难愈合,甚至造成截肢风险。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是延缓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在这些溃疡中可以发现多种细菌,最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清创、植皮、伤口敷料等往往需要辅助抗生素治疗,而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受损阻碍了活性抗生素作用,并且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等副作用。其他类型的抗菌材料(如季铵化合物、银纳米粒子或抗菌聚合物)被用于伤口修复,但是这些替代品的副作用(如细胞毒性、免疫原性、不稳定的抗菌性)不容忽视。因此,开发具有抗菌促愈合的敷料仍然是糖尿病感染性伤口的迫切临床需求。
[0003]与抗生素相比,光热疗法(PTT)抗菌显示了可控、微创和深层组织穿透能力的优势。此外,PTT可以实现精准治疗,因为激光仅聚焦于目标区域,对全身的影响较小,并且其独特的抗菌机制,诱发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只有超过70℃的高温才能彻底根除细菌,这一条件会严重损害周围健康组织。而组织细胞可以耐受的温度(50~60℃)会衰减抗菌效果。因此,抗菌剂与近红外激光的结合可能是一种更有前景的策略。近年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BiOCl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光致发光和热刺激导电性的是潜在的近红外光热纳米剂。但是BiOCl的带隙较宽(3.5eV),因此只能响应紫外光,不利于临床应用。构建Bi/BiOCl金属

半导体异质结是一种有效策略,与一般的贵金属改性相比,Bi金属生物相容更好,更经济。使用原位还原法合成的Bi/BiOCl更容易制备且成本更低。由于Bi纳米颗粒是原位层层反应形成,具有更好的晶格匹配有利于电荷的转移,能够实现生物窗口近红外光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具有等离子激元共振效应的Bi/BiOCl异质结为主体结构,将其掺杂进纤维蛋白凝胶网络中,赋予纤维蛋白凝胶近红外响应,实现精准高效抗菌和促愈合的功能。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得的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
凝胶在糖尿病感染伤口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水热法制备BiOCl纳米粉体;
[0010](2)将BiOCl纳米粉体分散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搅拌反应3~10min,得到Bi/BiOCl异质结粉体;
[0011](3)将Bi/BiOCl异质结粉体分散在纤维蛋白胶原溶液中,然后与凝血酶溶液混合均匀并成胶,得到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
[0012]优选地,步骤(1)具体为:将甘露醇溶解在水中,加入铋源并搅拌溶解后,加入饱和氯源溶液,然后在140~160℃水热反应3~5h,洗涤,干燥,得到BiOCl纳米粉体。
[0013]更优选地,所述铋源为五水硝酸铋,所述氯源为氯化钠;所述甘露醇、铋源和饱和氯源溶液的比例为1.82g:1.944~5.832g:10mL。
[0014]更优选地,所述甘露醇和水的比例为1.82~5.46g:50mL。
[0015]优选地,步骤(2)所述BiOCl纳米粉体、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还原剂的比例为0.5g:0.025g:0.375~1.875g。
[0016]优选地,步骤(2)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的浓度为0.5~1.5mg/mL。
[0017]优选地,步骤(2)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和/或硼氢化钾;所述还原剂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其水溶液的浓度为25~125mmol/L。
[0018]优选地,步骤(2)和(3)均在室温下进行。
[0019]优选地,步骤(3)所述Bi/BiOCl异质结粉体、纤维蛋白胶原溶液和凝血酶溶液的比例为0.001~0.01g:0.5mL:0.5mL;所述纤维蛋白胶原溶液的浓度为0.005~0.02g/mL;所述凝血酶溶液的浓度为10~100U/mL。
[0020]优选地,步骤(3)所述成胶指混合或喷射成胶。
[0021]上述方法制得的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
[0022]上述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在糖尿病感染伤口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0023]优选地,所述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在糖尿病感染伤口抗菌喷剂制备中的应用。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等离子激元共振效应的Bi/BiOCl为主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优异的近红外光响应性和广谱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可以与水凝胶复合而不降低其抗菌性能;
[0026](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Bi/BiOCl异质结,拓展了BiOCl的光吸收,使原来只能响应紫外光的材料可以实现生物窗口近红外响应,并且具有稳定抗菌性;
[0027](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大量制备,且功能全面,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实现了一种可智能调控、精准定位同时满足抑菌止血、促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糖尿病感染伤口喷剂。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0029]图2为实施例1制备BiOCl和Bi/BiOCl异质结的SEM图。
[0030]图3为实施例1制备BiOCl和Bi/BiOCl异质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0031]图4为实施例1制备BiOCl和Bi/BiOCl异质结的吸收光谱图。
[0032]图5为实施例1制备的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SEM图。
[0033]图6为实施例1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和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实物图。
[0034]图7为实施例1制备的BiOCl和Bi/BiOCl异质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25923)的作用效果图。
[0035]图8为实施例1制备的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对糖尿病感染伤口的作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热法制备BiOCl纳米粉体;(2)将BiOCl纳米粉体分散到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搅拌反应3~10min,得到Bi/BiOCl异质结粉体;(3)将Bi/BiOCl异质结粉体分散在纤维蛋白胶原溶液中,然后与凝血酶溶液混合均匀并成胶,得到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BiOCl纳米粉体、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还原剂的比例为0.5g:0.025g:0.375~1.875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和/或硼氢化钾;所述还原剂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其水溶液的浓度为25~125m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近红外响应Bi/BiOCl异质结复合纤维蛋白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Bi/BiOCl异质结粉体、纤维蛋白胶原溶液和凝血酶溶液的比例为0.001~0.01g:0.5mL:0.5mL;所述纤维蛋白胶原溶液的浓度为0.005~0.02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成云李玮王珍高于鹏张哲琨张欢杨法邦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