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及变跨架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7218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及变跨架梁方法,该双模式架桥机包括:机臂;起重总成,其吊挂于机臂上,并适于沿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前辅助支腿总成,其与机臂可拆卸连接,并适于沿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前支腿总成,其连接于机臂的下端,并适于沿机臂的长度方向自走行;中支腿总成,其连接于机臂的上端,并适于在起重总成的带动下沿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中支腿总成在机臂上的支撑位置;以及后支腿总成,其铰接于机臂的尾端,并适于在支撑于桥面上时沿桥面自走行和绕铰接轴翻折。这样,变跨架梁时无需对机臂进行拆装,过程简单,还提高了变跨作业效率。高了变跨作业效率。高了变跨作业效率。

A double mode bridge erec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variable span beam erec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及变跨架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及变跨架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架桥机可以连续架设直线、斜线、曲线等不同类型的桥梁,能够实现全副箱梁一次落梁到位,同时能够满足同一条线路不同跨度、两条线路不同跨度的箱梁高效架设。
[0003]但现有的架桥机通常采用步履式过孔,这使得架桥机在同一线路或不同线路中需要变跨时,需要拆装机臂或者调整前支腿和前辅腿在机臂上的位置来实现变跨架梁,变跨流程复杂,且过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架桥机的变跨作业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包括:
[0006]机臂;
[0007]起重总成,其吊挂于所述机臂上,并适于沿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8]前辅助支腿总成,其与所述机臂可拆卸连接,并适于沿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9]前支腿总成,其与所述机臂的下端连接,并适于沿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自走行;
[0010]中支腿总成,其与所述机臂的上端连接,并适于在所述起重总成的带动下沿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中支腿总成在所述机臂上的支撑位置;
[0011]以及后支腿总成,其与所述机臂的尾端铰接,并适于在支撑于桥面上时沿所述桥面自走行和绕铰接轴翻折。
[0012]可选地,所述前辅助支腿总成包括前辅助支腿、第一走行机构和纵移机构,所述机臂贯穿所述前辅助支腿并与所述前辅助支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走行机构设置在所述前辅助支腿上,并适于在所述机臂的上端面走行,所述纵移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辅助支腿连接,且所述纵移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辅助支腿在第一支撑位和第二支撑位之间移动。
[0013]可选地,所述前支腿总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挂轮组件、托轮组件和前支腿,所述机臂包括机臂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机臂本体底部两侧的下耳梁,所述挂轮组件吊挂在所述下耳梁上并与所述下耳梁滚动连接,所述托轮组件与所述机臂本体的底部驱动连接,且所述托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前支腿总成沿所述机臂的长度方向自走行。
[0014]可选地,所述托轮组件包括与所述前支腿连接的托轮支架、设置在所述托轮支架上的齿轮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齿轮电机上的托轮,所述挂轮组件包括挂轮和挂轮支架,所述机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臂本体的底部并沿所述机臂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结构,所述齿轮电机与所述齿条结构相啮合,所述托轮与所述机臂本体的底部滚动连接,所述挂轮适于在所述下耳梁上走行,所述挂轮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挂轮和所述托轮支架
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前支腿总成还包括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支腿连接,另一端适于在所述前支腿支撑于桥墩上时与箱梁锚固。
[0016]可选地,所述中支腿总成包括中支腿和吊挂组件,所述中支腿围成用于所述起重总成和待架箱梁通过的通道结构,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吊挂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吊挂支架上的油缸插销组件,所述吊挂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中支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臂的上端滚动连接,且所述吊挂支架适于通过所述油缸插销组件与所述起重总成连接或分离。
[0017]可选地,所述中支腿包括第三上横梁、第三下横梁、内柱体、外柱体、第一柱体插销组件、第二柱体插销组件、转换套和第三顶升油缸,所述吊挂支架与所述第三上横梁铰接,所述第三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柱体连接,第三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柱体连接,所述外柱体套设在所述内柱体上,所述转换套套设在所述内柱体上,并通过所述第一柱体插销组件与所述内柱体连接,所述外柱体与所述内柱体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柱体插销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顶升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换套和所述外柱体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内柱体相对于所述外柱体进行伸缩。
[0018]可选地,所述后支腿总成包括后支腿、折叠机构和第二走行机构,所述后支腿的一端与所述机臂的尾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走行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走行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支腿走行,所述折叠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腿和所述机臂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后支腿向上翻折。
[0019]可选地,所述后支腿包括第四上横梁,所述第四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L型梁,所述L型梁的水平段与所述上横梁本体连接,所述折叠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L型梁的竖直段铰接。
[002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变跨架梁方法,采用上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包括第一种架梁模式和第二种架梁模式;
[0021]所述第一种架梁模式包括:
[0022]步骤A、所述双模式架桥机的前支腿总成和后支腿总成支撑,所述双模式架桥机的中支腿总成锁定在机臂上40m跨度所对应的第一预定支撑位置处并收缩腾空,完成变跨过孔准备;所述前支腿总成和所述后支腿总成同步驱动所述机臂一次性纵移到位,所述中支腿总成到位后支撑于桥面上,所述双模式架桥机的前辅助支腿总成移动至桥墩处并进行支撑,且所述双模式架桥机的起重总成移动至所述后支腿总成附近;
[0023]或者,
[0024]所述前支腿总成和所述后支腿总成支撑,所述起重总成驱动所述中支腿总成从所述第一预定支撑位置走行至指定位置后,所述中支腿总成与所述机臂锁定并收缩腾空,完成变跨过孔准备;所述前支腿总成和所述后支腿总成同步驱动所述机臂一次性纵移到位,所述前辅助支腿总成和所述中支腿总成到位后支撑,且所述起重总成移动至所述后支腿总成附近;
[0025]步骤B、所述前支腿总成收缩腾空,并自走行到前方桥墩上进行支撑;
[0026]步骤C、所述起重总成移动至所述前支腿总成附近,所述后支腿总成向上翻折到位,完成变跨过孔,等待架梁;
[0027]所述第二种架梁模式包括:
[0028]步骤a、将所述前辅助支腿总成从所述机臂上拆除,所述前支腿总成和所述后支腿总成支撑,所述起重总成驱动所述中支腿总成走行至32m跨度所对应的第二预定支撑位置,所述中支腿总成到位后与所述机臂锁定并收缩腾空,完成变跨过孔准备;
[0029]步骤b、所述前支腿总成和所述后支腿总成同步驱动所述机臂一次性纵移到位,所述中支腿总成到位后支撑于桥面上,且所述起重总成移动至所述后支腿总成附近;
[0030]步骤c、所述前支腿总成收缩腾空,并自走行到前方桥墩上进行支撑;
[0031]步骤d、所述起重总成移动至所述前支腿总成附近,所述后支腿总成向上翻折到位,完成变跨过孔,等待架梁。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模式架桥机可以根据架梁线路中待架箱梁的跨度变化来采用不同的架梁模式,当架设线路中待架箱梁的跨度在20m至40m之间变化时,既可以通过前辅助支腿总成前行或后退至对应桥墩上进行支撑来实现不同跨度箱梁的架设,也可以通过起重总成驱动中支腿总成走行至指定位置(即待架箱梁的跨度所对应的支撑位置)来实现不同跨度箱梁的架设,而当架设线路中待架箱梁的跨度在24m至32m之间变化时,既可以采用前述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臂(10);起重总成(20),其吊挂于所述机臂(10)上,并适于沿所述机臂(10)的长度方向移动;前辅助支腿总成(30),其与所述机臂(10)可拆卸连接,并适于沿所述机臂(10)的长度方向移动;前支腿总成(40),其与所述机臂(10)的下端连接,并适于沿所述机臂(10)的长度方向自走行;中支腿总成(50),其与所述机臂(10)的上端连接,并适于在所述起重总成(20)的带动下沿所述机臂(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改变所述中支腿总成(50)在所述机臂(10)上的支撑位置;以及后支腿总成(60),其与所述机臂(10)的尾端铰接,并适于在支撑于桥面上时沿所述桥面自走行和绕铰接轴翻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辅助支腿总成(30)包括前辅助支腿(31)、第一走行机构(32)和纵移机构(33),所述机臂(10)贯穿所述前辅助支腿(31)并与所述前辅助支腿(3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走行机构(32)设置在所述前辅助支腿(31)上,并适于在所述机臂(10)的上端面走行,所述纵移机构(33)的一端与所述机臂(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辅助支腿(31)连接,且所述纵移机构(33)用于驱动所述前辅助支腿(31)在第一支撑位和第二支撑位之间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总成(4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挂轮组件(43)、托轮组件(42)和前支腿(41),所述机臂(10)包括机臂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机臂本体(11)底部两侧的下耳梁(13),所述挂轮组件(43)吊挂在所述下耳梁(13)上并与所述下耳梁(13)滚动连接,所述托轮组件(42)与所述机臂本体(11)的底部驱动连接,且所述托轮组件(42)用于驱动所述前支腿总成(40)沿所述机臂(10)的长度方向自走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组件(42)包括与所述前支腿(41)连接的托轮支架(421)、设置在所述托轮支架(421)上的齿轮电机(422)以及设置在所述齿轮电机(422)上的托轮(423),所述挂轮组件(43)包括挂轮支架(431)和挂轮(432),所述机臂(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臂本体(11)的底部并沿所述机臂本体(1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齿条结构(14),所述齿轮电机(422)与所述齿条结构(14)相啮合,所述托轮(423)与所述机臂本体(11)的底部滚动连接,所述挂轮(432)适于在所述下耳梁(13)上走行,所述挂轮支架(43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挂轮(432)和所述托轮支架(4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总成(40)还包括锚杆(44),所述锚杆(44)的一端与所述前支腿(41)连接,另一端适于在所述前支腿(41)支撑于桥墩上时与箱梁锚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总成(50)包括中支腿(51)和吊挂组件(52),所述中支腿(51)围成用于所述起重总成(20)和待架箱梁通过的通道结构,所述吊挂组件(52)包括吊挂支架(521)和设置在所述吊挂支架(521)上的油缸插销组件,所述吊挂支架(521)的一端与所述中支腿(5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臂(10)的上端滚动连接,且所述吊挂支架(521)适于通过所述油缸插销组件与所述起重总成(20)连接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模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腿(51)包括第三上横梁(511)、第三下横梁(512)、内柱体(513)、外柱体(514)、第一柱体插销组件(515)、第二柱体插销组件(516)、转换套(517)和第三顶升油缸(518),所述吊挂支架(521)与所述第三上横梁(511)铰接,所述第三上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谢继伟李珍西陈记忠李兴运秦洪义曹雄鹰王秀民毛树峰朱兵吴锦明刘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