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0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包括地热水罐、地热水泵、热回收箱、表冷器、蒸发器、冷凝器、空气源热泵主机、循环水箱、循环泵、热泵水箱、热水泵、翅片管系统和三通比例阀,在该热回收箱的一端形成第一进风口,另一端形成第二进风口以及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在该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热回收箱的箱体内依次形成进风腔、冷却腔、排风腔和预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空气源热泵将外排湿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将回收回来的热量注入干燥系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能耗。大大降低能耗。大大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涉及挂面干燥设备的热量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1.挂面的生产加工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挂面干燥,挂面干燥需要消耗大量热能,有专门的挂面干燥设备完成此工序;
[0003]2.现有的挂面干燥设备可以利用蒸汽、热水或导热油作为加热介质对挂面进行干燥,而蒸汽、热水和导热油又由锅炉消耗煤炭、天然气、生物质或者电能来提供热量,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节能理念的深入,天然气已经成为目前挂面干燥的热源首选,而加热介质中蒸汽更适合高、中温挂面干燥,热水更适合低温干燥,导热油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被淘汰;
[0004]3.目前的挂面干燥设备,采取的基本方式均是将干燥后潮湿的气体直接排至室外,随着湿气的排出,热量也被排出,干燥能耗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包括地热水罐、地热水泵、热回收箱、表冷器、蒸发器、冷凝器、空气源热泵主机、循环水箱、循环泵、热泵水箱、热水泵、翅片管系统和三通比例阀,在该热回收箱的一端形成第一进风口,另一端形成第二进风口以及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在该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热回收箱的箱体内依次形成进风腔、冷却腔、排风腔和预热腔,在所述的进风腔处安装有与烘房排潮风管连通的进风管,所述的进风管处安装有第一风阀,在所述的排风腔处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管,该排风管处安装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阀,所述的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的预热腔与排风腔之间还安装有第三风阀,在所述的预热腔内设置有冷凝器,冷却腔内设置有蒸发器和表冷器;在所述热回收箱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水箱、热泵水箱和地热水罐,所述地热水罐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地热水泵,该循环水箱与第一表冷器以及地热水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组和截止阀组;第二表冷器、第三表冷器与循环水箱和地热水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组,所述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均接入空气源热泵机;该翅片管系统的出水口接入空气源热泵机的入水口,该空气源热泵机的出水口接入所述的热泵水箱,该热泵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热水泵接入翅片管系统的进水口;所述的三通比例阀安装在地热水罐与第一表冷器之间的管道上。
[0007]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在所述第一表冷器的进水口处形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该第一支管与所述的循环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在该第一支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第
二支管与所述的地热水罐连通,在该第二支管上依次安装有第五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三通比例阀;在该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处形成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该第三支管接入所述循环水箱的进水口,第四支管接入所述的第二支管,在所述的第三支管上依次安装有第六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循环泵;在该第四支管上安装有第七电磁阀;该地热水罐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三支管连通的第五支管,在所述的第五支管上依次安装有所述的地热水泵、截止阀组和第一电磁阀,该三通比例阀的第三端口接入所述的第五支管。
[0008]所述的第二电磁阀组包括第八电磁阀和第九电磁阀,所述的第二表冷器的进水口与第二支管连通,出水口通过第六支管与第五支管连通,在该第六支管上安装有第八电磁阀;第二表冷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的第二支管连通,该第二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七支管接入所述的第五支管,在所述的第七支管上安装有第九电磁阀。
[0009]所述的截止阀组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所述的第四截止阀安在所述的第一电磁阀和地热水泵之间的第五支管上;地热水源管道与所述的地热水罐之间安装有第一截止阀,该地热水源管道与所述的第五支管之间安装有第三截止阀,在第一截止阀与第三截止阀之间的地热水源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截止阀。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1]1、利用空气源热泵将外排湿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将回收回来的热量注入干燥系统,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能耗。
[0012]2、采用地热作为热源对挂面干燥提供初始热量:利用地热资源产生热水,再经过空气源热泵置换后将热量注入干燥系统,降低能耗。
[0013]3、采用小功率多级回收的方式对排潮余热进行回收,对不同干燥区不同干燥温度提供不同温度的热水,从而提高低温干燥区的能效比。
[0014]4、冬季采用空气内循环的方式,避免外界冷空气进入烘房,从而提升节能效果。
[0015]5、系统配备地热水用表冷器,可以保证顺利启动,同时在生产时,利用少量的地热水,进一步提高能效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8]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包括地热水罐39、地热水泵41、热回收箱1、表冷器(第一表冷器16、第二表冷器17和第三表冷器18)、蒸发器19、冷凝器15、空气源热泵主机38、循环水箱20、循环泵40、热泵水箱35、热水泵36、翅片管系统37和三通比例阀30,在该热回收箱1的一端形成第一进风口6,另一端形成第二进风口12以及与第二进风口12相对设置的出风口13,在该第一进风口6与出风口13之间
的热回收箱1的箱体内依次形成进风腔2、冷却腔3、排风腔4和预热腔5,在所述的进风腔2处安装有与烘房排潮风管连通的进风管7,所述的进风管7处安装有第一风阀8,在所述的排风腔4处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管9,该排风管9处安装有第一风机11和第二风阀10,所述的出风口13处安装有第二风机14,所述的预热腔5与排风腔4之间还安装有第三风阀,在所述的预热腔5内设置有冷凝器15,冷却腔3内设置有蒸发器19和表冷器;在所述热回收箱1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水箱20、热泵水箱35和地热水罐39,所述地热水罐30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地热水泵41,该循环水箱20与第一表冷器16以及地热水罐39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组和截止阀组;第二表冷器17、第三表冷器18与循环水箱20和地热水罐39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组,所述的冷凝器15和蒸发器19均接入空气源热泵机38;该翅片管系统37的出水口接入空气源热泵机38的入水口,该空气源热泵机38的出水口接入所述的热泵水箱35,该热泵水箱35的出水口通过热水泵36接入翅片管系统37的进水口;所述的三通比例阀30安装在地热水罐39与第一表冷器16之间的管道上。
[0019]所述的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热水罐、地热水泵、热回收箱、表冷器、蒸发器、冷凝器、空气源热泵主机、循环水箱、循环泵、热泵水箱、热水泵、翅片管系统和三通比例阀,在该热回收箱的一端形成第一进风口,另一端形成第二进风口以及与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在该第一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热回收箱的箱体内依次形成进风腔、冷却腔、排风腔和预热腔,在所述的进风腔处安装有与烘房排潮风管连通的进风管,所述的进风管处安装有第一风阀,在所述的排风腔处安装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管,该排风管处安装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阀,所述的出风口处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的预热腔与排风腔之间还安装有第三风阀,在所述的预热腔内设置有冷凝器,冷却腔内设置有蒸发器和表冷器;在所述热回收箱的外部设置有循环水箱、热泵水箱和地热水罐,所述地热水罐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地热水泵,该循环水箱与第一表冷器以及地热水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组和截止阀组;第二表冷器、第三表冷器与循环水箱和地热水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组,所述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均接入空气源热泵机;该翅片管系统的出水口接入空气源热泵机的入水口,该空气源热泵机的出水口接入所述的热泵水箱,该热泵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热水泵接入翅片管系统的进水口;所述的三通比例阀安装在地热水罐与第一表冷器之间的管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与空气源热泵结合的挂面干燥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先知郏松筠王金永夏廷润王富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科永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