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叠合板的多层制作方法及相应笼屉式制板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多层叠合板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为实现上述制作方法的装配式多层叠合板笼屉式制板机。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式建筑生产领域,叠合PC构件基本是水平构件,由预制和后浇两部分组成。PC叠合板底层预制部分在工厂制作,上层后浇叠合层部分在施工现场浇筑完成。PC叠合板预制部分在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在大型平面钢模台上布置侧模边框,布料机将混凝土从上落入模腔,随后振动成型,然后连同模台进入温室加温凝固。
[0003]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①
、由于是单层生产制作,存在车间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
②
、钢模台的体量远大于预制混凝土,加温过程极大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
③
、布料机将混凝土从上落入模腔时,钢筋桁架锚入后浇混凝土的上半部分落满不易清除的积灰,形成强度较低的水泥浆隔离包膜,降低后浇混凝土与钢筋桁架的握裹力,进而影响叠合板的整体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的多层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至少从一个侧面一次性将自流平混凝土注入包括钢筋网片+钢筋桁架在内的多层架空叠置的扁平空腔;在注入混凝土相应的开放时间段,启动振动电源,让多层扁平空腔及其下面的工具式承托架整体振动,以加速混凝土的流动到位及摊平,由此得到多层成形叠合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多层制作方法,所述混凝土的注入方式由泵枪动力注入或由高于扁平空腔的储料容器内的自流平混凝土通过连通通道侧面连通扁平空腔腔体,利用落体引力作用注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多层制作方法,若仅从一个侧面注入自流平混凝土时,边振动边从注料端将包括承托板及其上的钢筋网片+钢筋桁架在内的多层扁平空腔及储料容器在内的整体机构单边举起,待倾斜的扁平空腔内的混凝土由高向低即将流至对边时,整体机构开始复位,直至恢复至水平状态,振动器振动至扁平空腔内的混凝土基本摊平为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多层制作方法,由于所述扁平空腔的厚度>混凝土叠合板的厚度,非混凝土占用腔体的空置层可以注入蒸汽加温,以加速混凝土的凝固。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多层制作方法,还可以提前将钢筋网片+钢筋桁架及水平隔模依次交替叠层放置于工具式承托盘上,将承托盘及其上的N层架空层包括架空层里的钢筋,一次性整体吊装放置于可四面开合的矩形立方体容器内,由立方体容器四面围挡闭合成多层扁平空腔;或浇筑完毕后,比规范所规定的强度龄期提前后退四面围挡,将矩形立方体内的承托盘连同其上的多层工具式承托板及砼叠合板一并整体吊出,进温室加热养护或用扣罩整体扣住自然养护;或将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先后并用。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2及5其中任一项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多层制作方法的笼屉式制板机,主要由四面开合模箱(1)、托架(2)、水平隔模(3)、振动装置(4)、弹性底座(5)、道轨(9)、水平动力系统(11)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开合模箱(1)的四周围板分别由一对长边侧模(1.1)及一对短边侧模(1.2)组成,其中,一对长边侧模(1.1)能包合一对短边侧模(1.2),且能各自在水平动力系统(11)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分别或同时沿各自道轨(9)前后移动,并能将托架(2)上表面中部矩形区域(2.2)上逐层间隔叠放的若干层水平隔模(3)及包含钢筋网片在内的钢筋桁架(7)所形成的N层架空层所围合,形成N层至少可以从一个侧边注入自流平混凝土的扁平空腔(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装配式多层叠合板笼屉式制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主结构平面呈井格状,四边探出边沿的双肢延伸体(2.1)上镶固有能承托长、短侧模(1.1;1.2)的道轨(9),所述托架(2)底部背离形心的多支点支撑于弹性底座(5)上,所述振动装置(4)设置于托架(2)及双肢延伸体(2.1)的底部或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装配式多层叠合板笼屉式制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侧模(1.1)平行依附于背面的长边支架(10),长边侧模(1.1)与长边支架(10)之间通过水平伸缩装置(11.1)连为一体机构;所述短边侧模(1.2)平行依附于背面的短边支架(13),且直接连为一体结构;长、短边支架(10;13)下端分别通过滚轮二(9.2)滚动支撑于各自道轨(9)上;长边侧模(1.1)下端通过滚轮一(9.1)同样滚动支撑于道轨(9)上;镶固于道轨(9)上方或侧边的水平动力系统(11),分别直接驱动驱动长、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峰,崔士起,王超然,赵勇,杜敏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