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58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33
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具备:弯曲操作部件(30),其被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31)旋转,使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弯曲;线牵引部件(40),其被支承为与弯曲操作部件的旋转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具有规定半径的外周(40a);锁定操作部件(50),其被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凸轮部件(60),其与锁定操作部件一体地设置,在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于线牵引部件的外侧,具有面向旋转轴中心的凸轮面;以及制动部件(70),其配置于所述外周与所述凸轮面之间,形成有能够相对于凸轮面滑动的凸轮从动面,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外周抵接的抵接面,凸轮部件随着锁定操作部件的旋转而在以旋转轴为轴中心的圆弧上移动,制动部件随着凸轮部件的移动,凸轮从动面在所述凸轮面上滑动,从而朝向使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外周抵接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外周抵接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外周抵接的方向移动。

Bending operating mechanism of inser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尤其涉及具有对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机构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具备对被检体的内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的内窥镜、以及对在内窥镜中拍摄到的被摄体的观察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输出的视频处理器等的内窥镜系统在医疗领域以及工业领域等中被广泛使用。
[0003]在这样的内窥镜系统中使用的内窥镜一般具备向被检体的体腔内等插入的细长的插入部,该插入部构成为具有:设置于前端侧的硬质的前端部;设置于前端部的后端的弯曲自如的弯曲部;以及设置于弯曲部的后端的长条形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在这种内窥镜中,通常在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另外,还公知有在该操作部设置有用于对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手柄的内窥镜。
[0004]然而,在对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在使该弯曲部弯曲的状态下形成锁定状态,但若考虑操作性,则优选能够在手术者抓住操作部中的弯曲操作手柄的状态下实施使弯曲部锁定的操作。进而,优选能够通过单动作操作同时锁定2轴方向(U/D方向、R/L方向)。
[0005]作为考虑到这一点的技术,在美国专利第8608649号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对于连接有角度操作线(angle wire)的滑轮(Pulley),通过沿推入(thrust)方向(轴向)按压规定的制动机构部件来锁定该滑轮。
[0006]然而,在上述美国专利第8608649号所记载的技术中,上述的“推入方向”与操作部的厚度方向一致,另外,在该推入方向上配置有制动机构部件。
[0007]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在进行胆管内或胰管内的观察、治疗等时使用的内窥镜,具有贯穿插入到母内窥镜的处置器具贯穿插入通道的子内窥镜的母子式内窥镜系统被实用化。另外,在这种母子式内窥镜系统中,作为实际使用时的子内窥镜的操作例,已知有在将子内窥镜的操作部安装于母内窥镜的操作部下部的状态下,手术者操作该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例子。
[0008]在此,将上述美国专利第8608649号所记载的锁定机构用于如上所述的母子式内窥镜系统中的子内窥镜。如上所述,由于美国专利第8608649号中的制动机构部件配置于操作部的推入方向,因此操作部的厚度也相对变大,即,在将该子内窥镜安装于母内窥镜的状态下,从母内窥镜突出的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厚度也变大。并且,在该状态下,当手术者想要操作该子内窥镜时,由于操作部厚(即,从母内窥镜突出的突出量大),因此有可能损害该子内窥镜的操作性。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在具备操作部的内窥镜中,能够在不使操作部大型化的情况下确保良好的操作性,其中该操作部具有锁定弯曲部的状态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具备:所述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具备:弯曲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使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线牵引部件,其被支承为与所述弯曲操作部件的旋转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具有规定半径的外周;锁定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轴中心而旋转;凸轮部件,其与所述锁定操作部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线牵引部件靠外侧的位置,具有面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的凸轮面;以及制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线牵引部件的所述外周与所述凸轮部件的所述凸轮面之间,形成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面滑动的第一面,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线牵引部件的所述外周抵接的第二面。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内窥镜系统的外观图,该内窥镜系统具有内设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的内窥镜(子内窥镜)和应用该子内窥镜的母内窥镜。
[0013]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的外观的主视图。
[0014]图3是示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安装于母内窥镜时的情形的外观图。
[0015]图4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非锁定状态的图。
[0016]图5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图。
[0017]图6是从正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外观的主视图。
[0018]图7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取出弯曲操作机构而示出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19]图8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非锁定状态的图。
[0020]图9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图。
[0021]图10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非锁定状态的图。
[0022]图11是从背面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的内部的图,是表示弯曲操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图。
[0023]图12是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取出弯曲操作机构而示出的图,是示出弯曲操作机构的非锁定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0024]图13是从第三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中的操作部取出弯曲操作机构而示出的图,是示出弯曲操作机构的锁定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0025]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的外观的图,是与固定到母内窥镜的固定带一起示出的立体图。
[0026]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和母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的图,是示出将子内窥镜安装于母内窥镜时的情形的侧视图。
[0027]图16是示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安装于母内窥镜时使用的固定带的立体图。
[0028]图17是示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安装于母内窥镜时使用的固定带的一侧视图。
[0029]图18是示出收纳第一实施方式的子内窥镜的容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为了将各构成要素设为在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针对每个构成要素使比例尺不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率、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以下,对内设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的内窥镜进行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该内窥镜用于胆管内(包括胆总管内)或胰管内的观察及治疗的所谓胆道镜。另外,设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胆道镜)为子内窥镜来进行说明,该子内窥镜应用于所谓的母子式的内窥镜系统中的母内窥镜中。
[0034]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具备:弯曲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旋转,使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线牵引部件,其被支承为与所述弯曲操作部件的旋转一起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具有规定半径的外周;锁定操作部件,其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轴中心而旋转;凸轮部件,其与所述锁定操作部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线牵引部件靠外侧的位置,具有面向所述旋转轴的中心的凸轮面;以及制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线牵引部件的所述外周与所述凸轮部件的所述凸轮面之间,形成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凸轮面滑动的第一面,并且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线牵引部件的所述外周抵接的第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件随着所述锁定操作部件的旋转而在以所述旋转轴为轴中心的圆弧上移动,随着所述凸轮部件的移动,所述凸轮面在所述第一面上滑动,由此所述制动部件朝向使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线牵引部件的所述外周抵接的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设备的弯曲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件具有:第一厚壁部,其包含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为第一长度的第一长度部分;以及第二厚壁部,其包含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为比所述第一长度部分长的第二长度的第二长度部分,并且,随着所述凸轮部件在所述圆弧上的移动,与该凸轮部件滑动接触的所述第一面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基彦吉永卓斗大田司松浦航三桥启太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