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5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所述海上风电组基础包括基础本体和人工鱼礁,所述人工鱼礁包括套箱,所述套箱为一容器,其环绕所述基础本体设置,所述套箱的竖向侧面和顶部均设有多个贯通容器壁的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海上风电组基础针对风电机组基础孤立布局的特点,研究出一套能适应单桩式基础型式、尺寸的套箱形成人工鱼礁,为减少海水流动影响鱼类产卵和憩息,通过设计消能的半球体为鱼类产卵和憩息提供平稳安静的环境,实现了人工鱼礁的经济实用和功能最大化,推动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与人工鱼礁融合发展。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与人工鱼礁融合发展。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与人工鱼礁融合发展。

A foundation of offshore wind pow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风电与海上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海上风电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海域被征用开发为海上风电场,由此导致海上风电与养殖海域的用海矛盾日益突出,使海上风电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而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日渐枯竭,传统的海水养殖模式难以为继。
[0003]当前海上风电场建成后,该海域不再完全开放、无障碍的水域,海域内形成众多孤立的风电机组基础。基础间相距不远,限制了渔网的使用,难以进行拖网、撒网捕鱼,使传统的渔网养殖、渔网捕捞变得艰难。风电机组基础作为坚固牢靠的构筑物,下端深入海底,平稳地立于大海之中,仅适合进行网箱养殖。
[0004]目前人工鱼礁大多为孤立式个体结构,受海洋水动力作用,鱼礁经常被挪动、翻滚,或者陷于海底淤泥失去鱼礁功能。同时人工鱼礁随着时间推移,鱼礁表面被海生物攀附、内部被淤泥填充,鱼礁的鱼类生息能力逐渐失去。此外当前的鱼礁多为整体式结构,尺寸大、结构重、拆换困难。如何固定人工鱼礁、保持人工鱼礁的形态稳定,如何便捷地对鱼礁进行拆洗和更换,为鱼类提供清洁、平稳、安静的憩息场所,是当前国内外的人工鱼礁急需解决的难题。
[0005]现有专利如公开号CN110027685A公示的一种海上风电基础,其采用了在重力式基础中增加若干个使鱼类可以通过和栖息的开口,以提供一种使用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人工鱼礁的技术方案,但开口直接设置在基础上,由此,增加了基础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结合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特点,在不改变基础形式的前提下,提供一种适海上风电组基础,其上设有适用基础的人工鱼礁,为鱼类繁殖提供较优的环境,实现海上风电与海上养殖共存共促。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包括基础本体和人工鱼礁,所述人工鱼礁包括套箱,所述套箱为一容器,其环绕所述基础本体设置,所述套箱的竖向侧面和顶部均设有多个贯通容器壁的孔。
[0008]上述方案中,结合基础本体的外形结构特点,设置与基础本体为分体式的人工鱼礁,并在该人工鱼礁的侧面和顶部设置多个用于通鱼的孔,给鱼类繁殖提供较优的环境,实现海上风电与海上养殖共存共促。
[0009]为能抵挡海洋水动力的正面侵扰,所述海上风电组基础还包括弹性设于所述套箱外周的多个消能组件,多个所述消能组件沿所述套箱均布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消能组件包括弹簧和半球体,所述半球体的平面端面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套箱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半球体通过至少四根所述弹簧与所述套箱连接,至少四根所述弹簧在所述半球体的平面端面上均布。
[0012]为防海水侵蚀和保持结构稳定,所述基础本体的顶部设有附属构件,所述基础本体和附属构件的外表面涂覆聚氨酯漆;所述套箱的外表面涂覆环氧树脂漆。
[0013]优选的,所述套箱由两个外形相同的半环钢制筒拼装形成的环形,在所述拼装处用紧固件固定;所述套箱的环形的内壁与所述基础本体上对应安装部位的外壁贴合。拼装式的结构能满足后期拆装和更换的需要。
[0014]在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本体为单桩式基础,所述单桩式基础包括管桩,所述套箱为与所述管桩外形匹配的圆环。该圆环为圆环状柱体空心结构。
[0015]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本体为支脚架式基础,所述支脚架式基础包括支脚架和管桩,所述支脚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所述管桩,每个所述管桩上套装一个所述人工鱼礁;所述套箱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管桩外形匹配的圆孔,所述套箱的外部为矩形。该矩形为矩状柱体空心结构。
[0016]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本体为重力式基础,所述重力式基础包括管桩,所述套箱为与所述管桩外形匹配的圆环。
[0017]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本体为导管架式基础,所述导管架式基础包括架体和设于所述架体底部的至少四个管桩,每个所述管桩上套装一个所述人工鱼礁;所述套箱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管桩外形匹配的圆孔,所述套箱的外部为矩形。
[001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针对风电机组基础孤立布局的特点,研究出能适应海上风电组基础型式、尺寸的套箱,最终形成人工鱼礁,人工鱼礁采用拼装式钢制套箱,紧密依靠基础本体固定在海底,并通过螺栓可拆卸拼装,解决了现有的孤立式个体的人工鱼礁易挪动、下陷、拆洗和更换的难题;为减少海水流动影响鱼类产卵和憩息,通过套箱外侧设置消能组件,为鱼类产卵和憩息提供平稳安静的环境,实现了人工鱼礁的经济实用和功能最大化,推动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与人工鱼礁融合发展。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的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三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四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图1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图1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五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为图1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为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六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为图1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为图1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20为图19中的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七的海上风电组基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22为图2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23为图2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24为图23中的人工鱼礁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中:1

基础本体;11

管桩;12

支脚架;13

架体;2

附属构件;3

套箱;4

弹簧;5

半球体;6

紧固件;7

孔;8

消能组件;9

人工鱼礁。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组基础,包括基础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鱼礁(9),所述人工鱼礁(9)包括套箱(3),所述套箱(3)为一容器,其环绕所述基础本体(1)设置,所述套箱(3)的竖向侧面和顶部均设有多个贯通容器壁的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组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设于所述套箱(3)外周的多个消能组件(8),多个所述消能组件(8)沿所述套箱(3)均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组件(8)包括弹簧(4)和半球体(5),所述半球体(5)的平面端面通过所述弹簧(4)与所述套箱(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风电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球体(5)通过至少四根所述弹簧(4)与所述套箱(3)连接,至少四根所述弹簧(4)在所述半球体(5)的平面端面上均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本体(1)的顶部设有附属构件(2),所述基础本体(1)和附属构件(2)的外表面涂覆聚氨酯漆;所述套箱(3)的外表面涂覆环氧树脂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箱(3)由两个外形相同的半环钢制筒拼装形成的环形,并在所述拼装处用紧固件(6)固定;所述套箱(3)的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功鹏潘江洋颜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