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72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涉及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检测技术领域。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桩,所述检测桩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检测桩的右侧开设有滑槽,检测桩上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密封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检测桩上滑槽的内壁。该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内杆表面的线体通过凸字状的内接块带动挤压下进入线体槽的内壁,改善了传统线体与检测内杆之间通过操作者手拧固定的复杂性,降低了线体与检测内杆之间进行固定时的费时费力,保障了检测装置与检测内杆进行连接和拆卸时的灵活性,提高了操作者检测时的效率。者检测时的效率。者检测时的效率。

Detection device for cathodic protection of pipeline in c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检测
,特别涉及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阴极保护技术是电化学保护技术的一种,其原理是向被腐蚀金属结构物表面施加一个外加电流,被保护结构物成为阴极,从而使得金属腐蚀发生的电子迁移得到抑制,避免或减弱腐蚀的发生,对于现有的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装置进行检测时,针对一种使用在室外空旷地面的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检测桩,现有的大部分检测桩与检测显示器进行线体连接时,往往需要操作者将检测状上的盖板打开后,再通过操作者用手对检测桩上的检测器连接线固定丝进行手动拧动,直至线体与固定丝之间对接后再进行拧动旋转固定,检测完成后再通过操作者对固定丝进行拧动拆卸,这样的方式不但造成操作者将检测桩与检测器线体连接时费时费力,也会造成检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能够解决操作者将检测桩与检测器线体连接时费时费力,也会造成检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桩,所述检测桩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检测桩的右侧开设有滑槽,检测桩上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密封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检测桩上滑槽的内壁,盖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槽相连通的移动槽,盖板上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检测桩的内侧设置有接入装置。
[0005]优选的,所述检测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板,盖板的左侧开设有卡槽,卡槽和卡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状,卡板的表面滑动卡接在盖板上卡槽的内壁。
[0006]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盖板上移动槽的内壁,限位杆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下侧和检测桩上移动槽的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卡板的下侧开设有固定槽,移动板的上侧滑动卡接在卡板上固定槽的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接入装置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检测桩的内侧,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检测外杆,检测外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检测内杆,检测内杆的表面滑动调节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检测内杆的前端和检测外杆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检测外杆的后侧开设有线体槽,检测外杆的下侧开设有与线体槽相连通的辅助槽,检测内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接块,内接块的形状为凸字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内杆表面的线体通过凸字状的内接块带动挤压下进入线体槽的内壁,进而形成检测线体与检测内杆之间的固定,而辅助槽的作用则是为了将线体进行吻合放置,避免了内接块与检测外杆对线体造成折弯挤压的弊端,这样的方式保障了通过检测桩对套管内管道阴极进行检测时的便捷性,改善了传统线体与检测内杆之间通过操作者手拧固定的复杂性,降低了线体与检测内杆之间进行固定时的费时费力,保障了检测装置与检测内杆进行连接和拆卸时的灵活性,提高了操作者检测时的效率。
[0012](2)、该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通过移动板与固定槽吻合后,移动板在限位杆的弹力作用下卡接进入固定槽的内壁,限位杆的作用是为了保障移动板运动的稳定性,这样的方式保障了检测桩与盖板对接密封后通过移动板可以快速的使检测桩与盖板进行固定锁死,进而避免了室外检测桩使用时由于风大的原因造成盖板与检测桩发生脱离,保障了检测桩与盖板密封后的稳定性。
[0013](3)、该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通过卡槽与卡板的三角形状保障了卡板与卡槽进行滑动卡接和脱离的通畅性,这样的通过检测桩与盖板上的卡槽与卡板进行对接实现了对检测桩与盖板缝隙处的密封效果,保障了室外检测桩使用时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检测桩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检测桩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检测外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检测外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检测桩、2转动杆、3盖板、4滑槽、5滑板、6密封弹簧、7卡板、8移动槽、9移动板、10限位杆、11固定弹簧、12卡槽、13固定槽、14连接杆、15放置板、16检测外杆、17检测内杆、18复位弹簧、19线体槽、20辅助槽、21内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桩1,检测桩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转动杆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3,检测桩1的右侧开设有滑槽4,检测桩1上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
有密封弹簧6,密封弹簧6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检测桩1上滑槽4的内壁,检测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板7,盖板3的左侧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和卡板7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状,卡板7的表面滑动卡接在盖板3上卡槽12的内壁,通过检测桩1上转动杆2与盖板3的转动,进而使需要对检测桩1进行使用时只需要将盖板3与检测桩1通过转动杆2进行打开和关闭,这样的方式保障了对检测桩1进行使用时可以快速的闭合的简易性。
[0025]进一步地,通过检测桩1与盖板3进行闭合时,盖板3的下侧会挤压卡板7使卡板7进入滑槽4的内壁,直至检测桩1与盖板3闭合完成时卡板7与卡槽12相吻合,被压缩发生形变的密封弹簧6通过自身的弹力性能使卡板7卡接进入卡槽12的内壁,通过卡槽12与卡板7的三角形状保障了卡板7与卡槽12进行滑动卡接和脱离的通畅性,这样的通过检测桩1与盖板3上的卡槽12与卡板7进行对接实现了对检测桩1与盖板3缝隙处的密封效果,保障了室外检测桩1使用时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
[002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槽12相连通的移动槽8,盖板3上移动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9,移动板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盖板3上移动槽8的内壁,限位杆10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固定弹簧11,固定弹簧1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板9的下侧和检测桩1上移动槽8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桩(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转动杆(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3),检测桩(1)的右侧开设有滑槽(4),检测桩(1)上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5),滑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弹簧(6),密封弹簧(6)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检测桩(1)上滑槽(4)的内壁,盖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槽(12)相连通的移动槽(8),盖板(3)上移动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9),检测桩(1)的内侧设置有接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桩(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板(7),盖板(3)的左侧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和卡板(7)的形状均为三角形状,卡板(7)的表面滑动卡接在盖板(3)上卡槽(12)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内管道阴极保护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盖板(3)上移动槽(8)的内壁,限位杆(10)的表面滑动套接有固定弹簧(11),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宇闫文科马海瑞冯涛张胜忠
申请(专利权)人:天信管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