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37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和支座。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两条相对的第一连接边和两条相对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设有向外延伸的钢筋,所述钢筋锚入所述支座。所述第二连接边沿板设有桁架筋,并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支座或支座之间的梁。所述预制叠合板和支座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所述的混凝土层包覆所述钢筋和桁架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桁架筋,减少了钢筋的外伸长度,可有效地提高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效率,同时,不出筋的侧边通过桁架筋连接,预制叠合板和支座的一体性更强,受力可靠。受力可靠。受力可靠。

A force bea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laminated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时,采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能大大减少现场钢筋、混凝土、模板等结构工程的材料及人工用量,可缓解目前建筑领域人工成本增高,人工短缺的矛盾。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也能够减少现场湿作业,能节约用水用电、降低损耗、减少材料浪费、减少建筑垃圾外运,从而减少现场污染。
[0003]目前预制叠合板普遍采用四面出筋的方式,该方式的预制叠合板存在一定的生产难度,生产效率低,且安装也相对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高效率生产和组装的预制叠合板。
[0005]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和支座。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两条相对的第一连接边和两条相对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设有向外延伸的钢筋,所述钢筋锚入所述支座。所述第二连接边沿板设有桁架筋,并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支座或支座之间的梁。所述预制叠合板和支座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所述的混凝土层包覆所述钢筋和桁架筋。
[0006]本技术通过设置桁架筋,减少了钢筋的外伸长度,可有效地提高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效率,同时,不出筋的侧边通过桁架筋连接,预制叠合板和支座的一体性更强,受力可靠。
[0007]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筋与所述支座或支座的梁的箍筋和腰筋连接,形成整体的钢筋笼,共同受力,连接结构可靠。
[0008]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筋包括上弦筋、腹杆钢筋和下弦筋。为了提高连接位置的强度,所述上弦筋的直径大于等于8mm。所述腹杆钢筋的直径大于等于6mm。所述下弦筋的直径大于等于8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弦筋和下弦筋的两端延伸出所述预制叠合板并锚入所述支座,提高不出筋的边的端部的连接强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锚入所述支座的端部折弯,提高钢筋的锚入连接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叠合板的厚度为55mm

65mm,所述现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为65mm

75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叠合板的边数大于四,所述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依次设置。
[0013]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设置桁架筋,减少了钢筋的外伸长度,可有效地提高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效率。
[0015]2、不出筋的侧边通过桁架筋连接,预制叠合板和支座的一体性更强,受力可靠。
[0016]3、将所述桁架筋与所述支座或支座的梁的箍筋和腰筋连接,形成整体的钢筋笼,共同受力,连接结构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8]其中:
[0019]图1是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2是第一连接边和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第二连接边和支座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4是桁架筋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桁架筋的正视图。
[0024]图1到图5中的标识分别是:预制叠合板1、第一连接边11、第二连接边12、钢筋13、桁架筋14、括上弦筋141、腹杆钢筋142、下弦筋142、支座2、梁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请参阅图1到图5,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叠合板1和支座2。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叠合板1有四条边,包括两条相对的第一连接边11和两条相对的第二连接边1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更多的边,所述第一连接边11和第二连接边12依次设置。
[0027]所述第一连接边11设有向外延伸的钢筋13,所述钢筋13锚入所述支座2。优选的,所述钢筋13锚入所述支座2的端部折弯,提高钢筋13的锚入连接效果。
[0028]所述第二连接边12沿板设有桁架筋14,并通过所述桁架筋14连接所述支座2或支座2之间的梁21。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筋14包括上弦筋141、腹杆钢筋142和下弦筋142。为了提高连接位置的强度,所述上弦筋141的直径大于等于8mm。所述腹杆钢筋142的直径大于等于6mm。所述下弦筋142的直径大于等于8mm。所述桁架筋14与所述支座2或支座2的梁21的箍筋和腰筋连接,形成整体的钢筋13笼,共同受力,连接结构可靠。优选的,所述上弦筋141和下弦筋142的两端延伸出所述预制叠合板1并锚入所述支座2,提高不出筋的边的端部的连接强度。
[0029]所述预制叠合板1和支座2通过钢筋13锚入和桁架筋14连接后,再通过现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将预制叠合板和支座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叠合板1的厚度
为60mm,混凝土层的厚度为70mm。
[0030]本技术通过设置桁架筋14,减少了钢筋13的外伸长度,可有效地提高预制构件生产和安装效率,同时,不出筋的侧边通过桁架筋14连接,预制叠合板1和支座2的一体性更强,受力可靠。
[00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叠合板和支座;所述预制叠合板包括两条相对的第一连接边和两条相对的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设有向外延伸的钢筋,所述钢筋锚入所述支座;所述第二连接边沿板设有桁架筋,并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支座或支座之间的梁;所述预制叠合板和支座之间浇筑混凝土层,所述的混凝土层包覆所述钢筋和桁架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与所述支座或支座的梁的箍筋和腰筋连接,形成整体的钢筋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受力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筋包括上弦筋、腹杆钢筋和下弦筋;所述上弦筋的直径大于等于8mm;所述腹杆钢筋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方自奋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