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533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包括吸热降碳箱,所述吸热降碳箱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吸热降碳箱的内部通过隔热板分隔为吸热室和降碳室,所述吸热室设置有蛇形换热管,所述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碳室连通,所述吸热降碳箱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且所述中转箱的上下两侧之间设置有回流管,且所述中转箱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不仅能够对高温气体进行吸热降碳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保证了排出的气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始终符合排放标准。标准。标准。

A boiler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system based on waste heat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减排
,具体为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环保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燃煤、燃气、燃油)锅炉投入使用;由于柴油、汽油资源的日趋紧张,成本不断攀升,用户的燃料费用随着大幅提高,提高锅炉的效率日趋迫切。节能与环保是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人们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意识也越来越高。
[0003]但是对于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常在排出时,不仅含有大量的热量造成浪费,同时其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包括吸热降碳箱,所述吸热降碳箱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板,所述吸热降碳箱的内部通过隔热板分隔为吸热室和降碳室,所述吸热室设置有蛇形换热管,所述隔热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蛇形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碳室连通,所述吸热降碳箱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且所述中转箱的上下两侧之间设置有回流管,且所述中转箱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吸热降碳箱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
[0007]优选的,所述吸热降碳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端所述蛇形换热管的顶端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回流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回流泵,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部和所述蛇形换热管的底端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
[0009]优选的,所述中转箱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回流管连通,且两个所述通孔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密封机构包括两个螺纹杆、两个滑块、连接杆和密封板,两个所述螺纹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滑槽和通孔内,两个所述滑块螺纹设置在所述螺纹杆上,所述连接杆设置在两个所述滑块之间,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仪。
[0010]优选的,所述中转箱一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设置吸热降碳箱和隔热板,将吸热降碳箱内部设置有通过换热管吸热的吸热室和通过加入吸收剂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降碳室,能够保证排出的烟气内的热量被大量吸收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量能够符合标准;
[0013]2、本技术同时还设置中转箱、密封机构、二氧化碳检测仪、回流管、回流泵和第二连接管,能够对被处理过要排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气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则通过密封机构密封排气管的同时打开回流管将气体重新送入到进气管内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保证排出气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吸热降碳箱;2、隔热板;3、蛇形换热管;4、第一连接管;5、中转箱;6、排气管;7、回流管;8、密封机构;801、螺纹杆;802、滑块;803、连接杆;804、密封板;9、隔热层;10、进气管;11、第二连接管;12、回流泵;13、二氧化碳检测仪;1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包括吸热降碳箱1,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安装有隔热板2,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通过隔热板2分隔为吸热室和降碳室,吸热室安装有蛇形换热管3,隔热板2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与蛇形换热管3的一端连通,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降碳室连通,吸热降碳箱1的一侧安装有相互连通的中转箱5,中转箱5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6,且中转箱5的上下两侧之间安装有回流管7,且中转箱5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安装有密封机构8;
[0020]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安装有隔热层9,吸热降碳箱1的顶部安装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底端蛇形换热管3的顶端连通,回流管7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1的一端与进气管10连通,且第二连接管11上安装有回流泵12,第二连接管11的内部和蛇形换热管3的底端内部均安装有控制阀,中转箱5的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回流管7连通,且两个通孔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密封机构8包括两个螺纹杆801、两个滑块802、连接杆803和密封板804,两个螺纹杆801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滑槽和通孔内,两个滑块802螺纹安装在螺纹杆801上,连接杆803安装在两个滑块802之间,密封板804安装在连接杆803的一侧,连接杆803的一侧安装有二氧化碳检测仪13,中转箱5一侧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驱动电机14,两个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分别与对应的螺纹杆801的一端连接。
[0021]工作原理:本技术外接有控制设备,在使用时,高温气体通过进气管10送入到吸热室内的蛇形换热管3内,吸热室内填充有换热液,被吸收热量的气体送入到降碳室内,降碳室内底端填充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后,送入到中转箱5内,中转箱
5内的二氧化碳检测仪13进行检测后,一旦气体二氧化碳不符合标准时,通过两个驱动电机14和密封机构8上的密封板804将排气管6堵住,同时原本堵住回流管7两个端口的滑块802解除对回流管7的密封,通过回流泵12和第二连接管11将气体送入到进气管10内进行重新处理。该技术在使用时,不仅能够对高温气体进行吸热降碳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保证了排出的气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始终符合排放标准。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包括吸热降碳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板(2),所述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通过隔热板(2)分隔为吸热室和降碳室,所述吸热室设置有蛇形换热管(3),所述隔热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一端与所述蛇形换热管(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降碳室连通,所述吸热降碳箱(1)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中转箱(5),所述中转箱(5)的一侧设置有排气管(6),且所述中转箱(5)的上下两侧之间设置有回流管(7),且所述中转箱(5)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降碳箱(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层(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降碳箱(1)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10),所述进气管(10)的底端所述蛇形换热管(3)的顶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锅炉节能降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7)的一侧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奇
申请(专利权)人:德工节能系统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