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09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一电控滑轨、第一电控滑块、第二固定板、第二通孔、第二电控滑轨、第二电控滑块、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二电机、第二皮带、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顶板、升降装置,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一电机的转轴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一皮带,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二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二电机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二皮带。应的第二皮带。应的第二皮带。

An external tube grinding device for iron nickel base corrosion resistant alloy seamless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抛磨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的


技术介绍

[0002]圆钢穿孔后称荒管,荒管经过扩径、减径及减壁后等工序后成为人们需求规格的成品,荒管在生产过程中其管体上会产生缺陷,不利于下一步加工,为了提高成品性能,需要对荒管表面进行抛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能够显著改善产品表面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一电控滑轨、第一电控滑块、第二固定板、第二通孔、第二电控滑轨、第二电控滑块、第一电机、第一皮带、第二电机、第二皮带、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顶板、升降装置,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在第二支架前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端面设有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前端与第一支架铰接,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后端与第二支架铰接,顶板设在底板正上方,顶板下端面设有竖直设置且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设在第一支架前侧,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一转杆的轴线平行,第一通孔的径向截面呈圆弧状且圆弧向下凸出,第一通孔内设有圆弧状且同轴的第一电控滑轨,第一固定板前端面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二固定板设在第二支架后侧,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第一转杆的轴线平行,第二通孔的径向截面呈圆弧状且圆弧向下凸出,第二通孔内设有圆弧状且同轴的第二电控滑轨,第二固定板后端面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左平行右对称的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和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的轴线均与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轴线平行,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的前端设在第一通孔内,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分别与第一电控滑轨之间连有一个第一电控滑块且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均与对应的第一电控滑块铰接,第一粗抛磨转杆前端从第一固定板前端面伸出且伸出的第一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一电机的转轴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一皮带,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的后端设在第二通孔内,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分别与第二电控滑轨之间连有一个第二电控滑块且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均与对应的第二电控滑块铰接,第二粗抛磨转杆后端从第二固定板后端面伸出
且伸出的第二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二电机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二皮带,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前端与第一固定板适应性铰接,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后端与第二固定板适应性铰接,顶板右端与升降装置适应相连。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均连有相适应的电机,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与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相适应。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最顶端水平面高度高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最顶端水平面高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粗抛磨转杆两端设有平行对称的两个第一电控伸缩杆,一个第一电控伸缩杆设在第一支架、第一固定板之间,另一个第一电控伸缩杆设在第二支架、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第一电控伸缩杆均设在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一细抛磨转杆前侧,两个第一电控伸缩杆上端与顶板左端适应性铰接且铰接的转轴与第一粗抛磨转杆平行,两个第一电控伸缩杆下端与第一粗抛磨转杆铰接且铰接的转轴与第一粗抛磨转杆同轴,第二粗抛磨转杆两端设有平行对称的两个第二电控伸缩杆,一个第二电控伸缩杆设在第一支架、第一固定板之间,另一个第二电控伸缩杆设在第二支架、第二固定板之间,两个第二电控伸缩杆均设在第二粗抛磨转杆、第一细抛磨转杆后侧,两个第二电控伸缩杆上端与顶板右端适应性铰接且铰接的转轴与第二粗抛磨转杆平行,两个第二电控伸缩杆下端与第二粗抛磨转杆铰接且铰接的转轴与第二粗抛磨转杆同轴。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第一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一电机的转轴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一皮带,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二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二电机之间连有相适应的第二皮带,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通孔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因此当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在第一电控滑轨、第二电控滑轨上旋转时,第一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一电机之间的相对距离不会改变,第二粗抛磨转杆杆体与第二电机之间的相对距离不会改变,同时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的连接性能能够不受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的旋转影响;通过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和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相互配合,第一粗抛磨转杆、第二粗抛磨转杆初步抛磨荒管上的缺陷,荒管上的缺陷变小后在继续用第一细抛磨转杆、第二细抛磨转杆,能够最大程度、最大效率的去除荒管上的缺陷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对荒管管壁的损伤。
[0009]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的主视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第一固定板31、第一
通孔311、第一电控滑轨312、第一电控滑块313、第二固定板32、第二通孔321、第二电控滑轨322、第二电控滑块323、第一电机41、第一皮带411、第二电机42、第二皮带421、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第一细抛磨转杆61、第二细抛磨转杆62、顶板8、升降装置9,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第一支架201设在第二支架202前方,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上端面设有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前端与第一支架201铰接,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后端与第二支架202铰接,顶板8设在底板1正上方,顶板8下端面设有竖直设置且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第一固定板31设在第一支架201前侧,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的轴线与第一转杆21的轴线平行,第一通孔311的径向截面呈圆弧状且圆弧向下凸出,第一通孔311内设有圆弧状且同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镍基耐腐蚀合金无缝管的荒管外管修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第一固定板(31)、第一通孔(311)、第一电控滑轨(312)、第一电控滑块(313)、第二固定板(32)、第二通孔(321)、第二电控滑轨(322)、第二电控滑块(323)、第一电机(41)、第一皮带(411)、第二电机(42)、第二皮带(421)、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第一细抛磨转杆(61)、第二细抛磨转杆(62)、顶板(8)、升降装置(9),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第一支架(201)设在第二支架(202)前方,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上端面设有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前端与第一支架(201)铰接,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后端与第二支架(202)铰接,顶板(8)设在底板(1)正上方,顶板(8)下端面设有竖直设置且前后平行对称的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第一固定板(31)设在第一支架(201)前侧,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的轴线与第一转杆(21)的轴线平行,第一通孔(311)的径向截面呈圆弧状且圆弧向下凸出,第一通孔(311)内设有圆弧状且同轴的第一电控滑轨(312),第一固定板(31)前端面设有第一电机(41),第一电机(41)的转轴与第一通孔(311)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二固定板(32)设在第二支架(202)后侧,第二固定板(32)上设有第二通孔(321),第二通孔(321)的轴线与第一转杆(21)的轴线平行,第二通孔(321)的径向截面呈圆弧状且圆弧向下凸出,第二通孔(321)内设有圆弧状且同轴的第二电控滑轨(322),第二固定板(32)后端面设有第二电机(42),第二电机(42)的转轴与第一通孔(311)的径向圆弧截面的圆心共轴,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之间设有左平行右对称的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和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细抛磨转杆(61)、第二细抛磨转杆(62),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第一细抛磨转杆(61)、第二细抛磨转杆(62)的轴线均与第一转杆(21)、第二转杆(22)的轴线平行,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的前端设在第一通孔(311)内,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分别与第一电控滑轨(312)之间连有一个第一电控滑块(313)且第一粗抛磨转杆(51)、第二粗抛磨转杆(52)均与对应的第一电控滑块(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兴万琪俊叶建芳李文豪沈佳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