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内多组涡流发生器的一种新型布置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0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关于多组涡流发生器在换热管内的一种新型布置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换热管和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及布置方式的涡流发生器组,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和非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在换热管内间隔布置。换热管在换热过程中,换热管内、外部流体的运动状态,换热面的尺寸和形状等都会影响换热管的传热系数。为了提高传热系数,增强换热管的传热效率,可以通过在换热管内加装涡流发生器来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此目的对涡流发生器组的排布方式进行了创新设计。生器组的排布方式进行了创新设计。

A new arrangement of multi group vortex generators in heat exchange 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内多组涡流发生器的一种新型布置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新型的多组涡流发生器的布置方式,具体是用于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方面。
[0002]
技术介绍

[0003]流体通常在经过阻碍物之后,在其后方产生涡旋,但是涡旋的产生并不一定是有利于换热的或者说是有益的。如果阻碍物的尺寸结构受到限制,并且与流体流向有一个特定的角度,也就是攻角,那么产生的涡旋就会跟着主流继续发展运动,继而形成一系列有序的纵向涡旋。剧烈运动的涡旋使得流体流动区域与传热壁面附近流体之间发生能量和动量的交换传递,扰动减弱和破坏边界层,从而使换热提高。所以在换热管内加装涡流发生器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提高换热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以较小阻力增加的代价实现高效强化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换热管内布置多个涡流发生器,通过对涡流发生器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得到了一种特殊的换热管。由于涡流发生器的特殊布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换热管内流体的混乱程度,所以这种换热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多组涡流发生器的间距、结构、尺寸等参数,从而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内多组涡流发生器的新型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及多组涡流发生器,多组不同类型的涡流发生器间隔布置在换热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涡流发生器,其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和非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其结构包括两根相交杆和非对穿小翼。两根杆相交并共用重合部分成为一个组合体,多个非对穿小翼连接在该组合体上,每一个小翼相对于流体流入方向都有一定的倾角,称为攻角,攻角的范围在0

90度内。同时,两相交杆之间的夹角在0

180度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其整体结构与权利要求3所述非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相同,区别在于对穿翼型涡流发生器对小翼进行了冲孔设置。小孔有多种形状可以选择,比如矩形孔、圆形孔、菱形孔、三角形孔等。小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婷张坎王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