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热管理系统热源为空气源,系统利用外部换热器作蒸发器在低温环境下吸收外界环境的热,然后往乘员舱处放热。但当系统长时间运行在低温高湿的外界环境时,因外部换热器表面温度比环境温度要低的多,很容易结霜结冰,系统制热性能将下降。即使是一般系统配置的有化霜模式,但当系统进入化霜模式时,性能已下降至一定水平,供热能力下降。另外,基于空气源的热管理系统外部换热器结化霜周期相对较短,化霜运行频繁,低温环境下供热稳定性较差,乘员舱的供热较难保证。同时,因考虑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性能,常规系统外部换热器的尺寸较大,前端模块因需要布置外部换热器,部件数量增多,其设计匹配工作量较大。
[0003]常规热管理系统的电机电控余热回收使用场景很多只限于给乘员舱加热,一般不能直接单独用于加热电池,在电池和乘员舱同时需要加热时,乘员舱出风温度波动较大,热舒适性较难保证。其次,当只有电池低负荷加热需求的使用场景时,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箱(130),设置于车辆的乘员舱内,所述空调箱(130)内设有暖风芯体(108);制冷循环回路,用于制冷介质的循环流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01)、第一换热器(102)、第二换热器(103);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102)、所述第二换热器(103)、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循环连通形成第一制冷支路;冷却循环回路,用于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电机电控(112)、电池(111);所述电机电控(112)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103)、所述电池(111)、所述电机电控(112)的进口循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102)的出口、所述暖风芯体(108)、所述第一换热器(102)的进口循环连通;其中,所述制冷循环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10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03)和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循环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加热器(110),其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02)的出口连通,其出口与所述暖风芯体(108)的进口连通,用于加热流经的冷却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04),所述气液分离器(104)设于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处,用于分离液态制冷介质和气态制冷介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温度压力传感器(105),所述温度压力传感器(105)分别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4)的进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02)的出口,用于测量进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04)和输出所述第一换热器(102)的制冷介质的温度值和压力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130)内还设有蒸发器(109),所述制冷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106)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07);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102)、所述蒸发器(109)、所述压缩机(101)的进口循环连通形成第二制冷支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106)设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03)之间的流路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制冷支路的流量;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107)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2)与所述蒸发器(109)之间的流路上,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制冷支路的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模块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0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通道(1021)与第二通道(1022),所述第二换热器(103)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三通道(1031)与第四通道(1034),所述第一通道(1021)和所述第三通道(1031)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赵雷兴,孟娟,杨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