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54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该光纤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内护套、光纤和伞裙护套,其中,内护套包覆在芯棒的外表面,内护套的远离芯棒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为以芯棒为轴心的螺旋凹槽;光纤沿凹槽缠绕内护套设置;伞裙护套包覆光纤和内护套设置。本申请将光纤植入到复合绝缘子的内护套的凹槽内,避免了光纤与芯棒直接接触,可以很好的固定光纤,更好地解决了光纤复合绝缘子内在各种界面粘接不良的问题,保证光纤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后不会发生内绝缘击穿现象,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可靠的运行。可靠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的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对应力和温度的灵敏性高,而且体积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与敏感元件组合或利用本身的特性,可以测量压力、流量、温度、位移、光泽和颜色等,在能量传输和信息传输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光纤被植入进复合绝缘子中,承担传感和传递信号的功能,是智能化复合绝缘子封装微小传感器的良好选择。
[0003]市面上的光纤复合绝缘子结构多种多样,有穿心式、芯棒开槽式、整体拉挤式和整体缠绕式等,但是各种结构类型的光纤复合绝缘子都存在光纤本体中包层与涂覆层,涂覆层与外护套层之间的界面,光纤与硅橡胶护套、芯棒或者硅脂填充物之间的界面粘接不良问题,长时间运行后的光纤复合绝缘子会发生内绝缘击穿现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会导致重大的经济安全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纤绝缘子内部各种界面粘接不良以及由此带来的绝缘击穿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该光纤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内护套、光纤和伞裙护套,其中,内护套包覆在芯棒的外表面,内护套的远离芯棒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为以芯棒为轴心的螺旋凹槽;光纤沿凹槽缠绕内护套设置;伞裙护套包覆光纤和内护套设置。
[0006]进一步地,内护套的厚度为0.5~6mm,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光纤的半径。
[0007]进一步地,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弧形的直径与光纤的直径差值为0.5~2mm。
[0008]进一步地,芯棒与内护套之间具有偶联剂层。
[0009]进一步地,光纤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纤芯、包层和外护层,外护层为硅橡胶外护套,包层为石英玻璃。
[0010]进一步地,光纤还包括涂覆层,涂覆层设置在包层和外护层之间,涂覆层为室温硫化型硅橡胶层。
[0011]进一步地,内护套为硅橡胶内护套,伞裙护套为硅橡胶伞裙护套。
[0012]进一步地,光纤复合绝缘子还包括端部金具,端部金具连接设置在芯棒的两端。
[0013]进一步地,端部金具的包胶与伞裙护套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地,光纤复合绝缘子还包括连接器和保护罩,其中,连接器与光纤在端部金具的外侧处连接;保护罩密封保护连接器。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光纤植入到复合绝缘子的内护套的凹槽内,避免了光纤与芯棒直接接触,可以很好的固定光纤,而且可以防止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因外力或者温差变化引起材料膨胀收缩等受到损伤。且将凹槽设置在内护套上,而不是设置
在芯棒上,在内护套上设置凹槽相比于在在芯棒上设置凹槽,简化了芯棒的加工过程,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因此本申请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而且,虽然同样利用凹槽固定光纤,但是将凹槽设置在内护套上相对于将凹槽设置在芯棒上,对于相同等级的光纤绝缘子采用的芯棒的直径更小,还可以降低成本,且凹槽与光纤的嵌合率更好,对光纤的固定作用更可靠。因此,本申请的光纤复合绝缘子更好地解决了光纤复合绝缘子内在各种界面粘接不良的问题,保证光纤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后不会发生内绝缘击穿现象,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光纤复合绝缘子的主视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光纤复合绝缘子的内护套主视图;
[0019]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光纤的硅橡胶外护套的生产装置图。
[0021]其中,1、端部金具;2、光纤连接器;3、芯棒;4、内护套;5、光纤;6、伞裙护套;7、保护罩;51、纤芯;52、包层;53、涂覆层;54外护层;01、放线装置;02、护套成型模具;03、橡胶挤出机;04、硫化装置、06、收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光纤绝缘子中由于界面粘接不良,使得光纤面临绝缘击穿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如图1和图2所示,该光纤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3、内护套4、光纤5和伞裙护套6,其中,内护套包覆在芯棒3的外表面,内护套4的远离芯棒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为以芯棒3为轴心的螺旋凹槽;光纤5沿凹槽缠绕内护套设置;伞裙护套6包覆光纤5和内护套4设置。
[0024]本申请将光纤植入到复合绝缘子的内护套的凹槽内,避免了光纤与芯棒直接接触,可以很好的固定光纤,而且可以防止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因外力或者温差变化引起材料膨胀收缩等受到损伤。且将凹槽设置在内护套4上,而不是设置在芯棒3上,在内护套4上设置凹槽相比于在在芯棒3上设置凹槽,简化了芯棒的加工过程,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因此本申请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而且,虽然同样利用凹槽固定光纤,但是将凹槽设置在内护套4上相对于将凹槽设置在芯棒3上,对于相同等级的光纤绝缘子采用的芯棒的直径更小,还可以降低成本,且凹槽与光纤5的嵌合率更好,对光纤5的固定作用更可靠。因此,本申请的光纤复合绝缘子更好地解决了光纤复合绝缘子内在各种界面粘接不良的问题,保证光纤复合绝缘子长期运行后不会发生内绝缘击穿现象,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
[0025]上述内护套4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方法制备,比如模具注射成型,采用模腔内自带
凸起螺旋的注射成型模具,注射成型后的内护套即带有螺旋凹槽。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护套4的厚度为0.5~6mm,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光纤的半径。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弧形的直径比光纤稍大,使其能够容纳光纤5,且便于光纤5的设置,比如弧形的直径与光纤直径的差值为0.5~2mm,同时在凹槽和光纤5之间存在空隙,设置伞裙护套6时,伞裙护套6的材料流动至光纤与凹槽之间的空隙中填充该空隙,进而使光纤5得到了凹槽和伞裙护套6的双重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在凹槽的底部注入少量内护套4原料或者伞裙护套6原料,再放入光纤5,避免光纤5与内护套4间留有间隙。
[0026]为了使内护套与芯棒的接触更加牢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芯棒与内护套之间具有偶联剂层。偶联剂层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不做特殊要求,举例而言,可以采用涂刷的方式设置,涂刷时,注意芯棒上无漏涂,以充分保证粘结强度。上述偶联剂层可以采用常规的偶联剂涂刷而成,比如硅烷类偶联剂。
[0027]上述的光纤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类型的光纤,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包覆在所述芯棒的外表面,所述内护套的远离所述芯棒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以所述芯棒为轴心的螺旋凹槽;光纤,所述光纤沿所述凹槽缠绕所述内护套设置;伞裙护套,所述伞裙护套包覆所述光纤和所述内护套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的厚度为0.5~6mm,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光纤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弧形的直径与所述光纤的直径差值为0.5~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与所述内护套之间具有偶联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纤芯、包层和外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冒新国韩世建李欣欣刘维弟姜琳玲周崔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