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36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塔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它包括固装于塔机回转台下端的顶升架、液压缸A、导轮、塔节和上顶机构等,其中嵌套于塔节的顶升架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于平台两侧且水平伸缩的液压缸A,两个液压缸A末端安装有将通过起重小车吊至平台的塔节水平牵拉入顶升架内的推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两个液压缸A通过推板可以将起重小车吊装至平台上的塔节自动牵拉进顶升架内,并且在塔节牵拉进顶升架内后通过电动推杆B推动相应锁块插入相应固定块A上的锁槽将塔节进行紧固锁定,同时,液压缸B在其对回转台的顶升过程中的往复摆动由电动推杆A完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无人化,为后续塔机的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机的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机的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塔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塔式起重机(tower crane)简称塔机,起源于西欧。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金属结构包括塔身、动臂和底座等。工作机构有起升、变幅、回转和行走四部分。
[0003]塔机在使用中需顶升装置对其进行提升加高操作,操作中需要工人在顶升平台上进行先顶升架内前拉塔节和用螺栓固定等辅助操作,效率较低。在顶升架高前还需要工人配合对起重小车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塔架平衡,此过程繁琐费时。在平衡调节前还需要将顶升架上的16个导轮与塔节之间的间隙调试至2毫米至5毫米,否则在顶升时极易出现因塔节出产外形不精确或变形导致的卡死而增加液压缸的提升阻力。另外,由于导轮与塔节之间具有间隙,所以在顶升过程中会因调节平衡不到位而产生晃动。
[0004]顶升前的调节平衡及导轮与塔节之间的间隙调节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于塔机的智能无人化顶升而言,其效率较低。
[0005]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解决如上问题,为后续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08]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它包括固装于塔机回转台下端的顶升架、液压缸A、推板、外套、内杆、弹簧A、导轮、导座、限位杆A、电动推杆A、塔节、卡板、电动推杆B、上顶机构,其中嵌套于塔节的顶升架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于平台两侧且水平伸缩的液压缸A,两个液压缸A末端安装有将通过起重小车吊至平台的塔节水平牵拉入顶升架内的推板;顶升架上铰接有两个对称分布于平台两侧用来将回转台向上顶升且能有效限制顶升架相对于塔节摆动的上顶机构;上顶机构被顶升架上的电动推杆A驱动进行摆动并与塔节上相应两个卡板的卡槽配合;顶升架与塔节之间具有在顶升架被顶升二分之一塔节高度时防止顶升架相对于塔节下降的结构。
[0009]顶升架的内侧安装有两层外套,每层中具有对称的八个外套;每个外套中均沿与
顶升架侧面垂直的方向滑动有内杆并安装有对内杆运动复位的弹簧A,内杆末端安装有与顶升架侧壁相抵的导轮;每个内杆壁面上的限位槽A均对应配合有限位杆A,限位杆A竖直滑动于顶升架上导座的滑槽A内,每个限位杆A均与相对导轮所在内杆传动连接;塔节与回转台之间及塔节与塔节之间均通过被顶升架上电动推杆B驱动的特定锁结构进行锁紧固定,此结构通过人工方式解锁。
[0010]在顶升过程中,相对的两个导轮所受的作用力会因其所经塔节外形尺寸的突增而同时增大,相应两个内杆因同时发生微小收缩而分别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限位杆A瞬间解除对相应内杆的收缩限制,使得相对两个导轮因越过塔节上的外形尺寸变大部位而不会发生卡死;当顶升架因平衡臂与起重臂不平衡而相对于塔节摆动时,受力增大的导轮所在的内杆的微小收缩会带动相对导轮对应的限位杆A解除对相应内杆的收缩限制并有效限制顶升架相对于塔节的大幅摆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杆A上的齿牙与相应导座中安装的齿轮B啮合,齿轮B所在轴上安装的齿轮A与相对内杆上安装的齿条啮合;内杆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A,两个导向块A分别滑动于相应外套内壁的两个导向槽A内;弹簧A为压缩弹簧。导向块A与导向槽A的配合对内杆在外套中的滑动发挥导向作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顶机构包括液压缸B、扁担梁、顶销、顶板、弹簧B,其中上端与顶升架球铰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两个液压缸B的末端铰接有扁担梁,扁担梁的两端对称安装有两个与塔节上卡板的卡槽配合的圆柱顶销;扁担梁中部具有与相应电动推杆A配合的顶板;两个液压缸B之间安装有限制两者间距变化的高弹性系数弹簧B;弹簧B为压缩弹簧。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杆通过导杆与相应齿条固连,导杆水平滑动于顶套上的导轨内。齿轮A与相应齿轮B的分度圆直径比小于1,保证内杆在其发生极微小位移时即可以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相应限位杆A快速脱离相对导轮对应的内杆上的限位槽A。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架内侧通过摆销铰接安装有上下两层总共八个卡块,每个摆销上均嵌套有对相应卡块摆动复位的涡簧;顶升架上安装有八个与卡块一一对应配合且用来阻止卡块由水平状态上摆的限摆块;卡块与塔节上相应的支撑块配合。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台的下端或塔节的下端均具有四个对称的固定块A,塔节的上端具有四个与其上固定块A一一对应的固定块B;每个固定块B上的滑槽B内均水平滑动有滑杆,滑杆上嵌套有对其复位的弹簧C;滑槽B内壁的滑槽C内竖直滑动有滑套,滑套内竖直滑动有与相应滑杆上限位槽B配合的限位杆B并安装有对限位杆B复位的弹簧D;滑槽C底部的螺纹孔内旋合有与滑套旋转配合的螺杆,螺杆末端具有手动旋钮;滑杆A上的两个楔形锁块分别与上方相邻塔节或回转台上相应固定块A的两个楔形锁槽配合。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C和弹簧D均为压缩弹簧;弹簧C位于相应滑槽B内壁的环槽内;弹簧C一端与环槽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相应滑杆上安装的压簧环连接;对称安装于限位杆B上的两个导向块B分别滑动于相应滑套内壁的两个导向槽B内。导向块B与导向槽B的配合对限位杆B在滑套内的滑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保证通过手动旋动螺杆可以带动限位杆B脱离滑杆上的限位槽B,以实现手动解除限位杆B对滑杆的限制。
[0017]相对于传统的塔吊顶升结构,本专利技术中的两个液压缸A通过推板可以将起重小车吊装至平台上的塔节自动牵拉进顶升架内,并且在塔节牵拉进顶升架内后通过电动推杆B
推动相应锁块插入相应固定块A上的锁槽将塔节进行紧固锁定,同时,液压缸B在其对回转台的顶升过程中的往复摆动由电动推杆A完成,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无人化,为后续塔机的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0018]本专利技术中的16个导轮因任意相对两个导轮所在伸缩结构之间的传动连接配合始终保持与塔节的紧贴,无需在顶升前对导轮与塔节之间进行间隙调节,节省工序,效率较高。任意相对两个导轮所在伸缩结构之间的传动连接配合会有效阻止回转台在抬升过程中相对于塔身塔节因平衡臂与起重臂不平衡而产生的晃动,同时,任意相对两个导轮所在伸缩结构之间的传动连接配合在顶升过程中保证出产外形不精确或变形的塔节不会与导轮发生卡死,从而实现塔吊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装于塔机回转台下端的顶升架、液压缸A、推板、外套、内杆、弹簧A、导轮、导座、限位杆A、电动推杆A、塔节、卡板、电动推杆B、上顶机构,其中嵌套于塔节的顶升架上安装有两个对称分布于平台两侧且水平伸缩的液压缸A,两个液压缸A末端安装有将通过起重小车吊至平台的塔节水平牵拉入顶升架内的推板;顶升架上铰接有两个对称分布于平台两侧用来将回转台向上顶升且能有效限制顶升架相对于塔节摆动的上顶机构;上顶机构被顶升架上的电动推杆A驱动进行摆动并与塔节上相应两个卡板的卡槽配合;顶升架与塔节之间具有在顶升架被顶升二分之一塔节高度时防止顶升架相对于塔节下降的结构;顶升架的内侧安装有两层外套,每层中具有对称的八个外套;每个外套中均沿与顶升架侧面垂直的方向滑动有内杆并安装有对内杆运动复位的弹簧A,内杆末端安装有与顶升架侧壁相抵的导轮;每个内杆壁面上的限位槽A均对应配合有限位杆A,限位杆A竖直滑动于顶升架上导座的滑槽A内,每个限位杆A均与相对导轮所在内杆传动连接;塔节与回转台之间及塔节与塔节之间均通过被顶升架上电动推杆B驱动的特定锁结构进行锁紧固定,此结构通过人工方式解锁;在顶升过程中,相对的两个导轮所受的作用力会因其所经塔节外形尺寸的突增而同时增大,相应两个内杆因同时发生微小收缩而分别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限位杆A瞬间解除对相应内杆的收缩限制,使得相对两个导轮因越过塔节上的外形尺寸变大部位而不会发生卡死;当顶升架因平衡臂与起重臂不平衡而相对于塔节摆动时,受力增大的导轮所在的内杆的微小收缩会带动相对导轮对应的限位杆A解除对相应内杆的收缩限制并有效限制顶升架相对于塔节的大幅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顶升塔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A上的齿牙与相应导座中安装的齿轮B啮合,齿轮B所在轴上安装的齿轮A与相对内杆上安装的齿条啮合;内杆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导向块A,两个导向块A分别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海龙罗斌飞晏勇斌陈东标叶南祥邓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天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