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1308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聚碳酸酯60~80重量份,高流动树脂15~30重量份,界面增强改性剂2~8重量份,增韧剂1~6重量份,抗氧剂0.1~0.3重量份,润滑剂0.3~0.5重量份。高流动树脂为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界面增强改性剂为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A primer free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with good appearanc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塑料
,尤其涉及聚碳酸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将塑料表面赋予金属化,可以使塑料富有金属的质感和装饰性,同时又具有轻质和低成本的特点,因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在汽车行业越来越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的今天,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的装饰件。塑料表面金属化技术按工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湿法如电镀工艺,由于其流程较长,且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强酸、强碱、重金属溶液和多种有毒有害化学品,不符合绿色生产的理念,已经逐步被淘汰。相对而言,干法如PVD镀膜工艺凭借其绿色环保和良好的性能已经是电镀替代技术的首选。
[0003]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

苯乙烯

丁二烯共聚物(ABS)组成的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刚韧平衡性、耐热性、长期耐久性等特点,是汽车装饰件PVD镀膜基材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汽车装饰件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度高、外观要求高,传统的PC/ABS合金材料注塑成型的零件极易出现“针孔、发白、发雾、应力痕、温差线”等外观问题,而PVD镀膜工艺沉积膜层薄,其膜层无法像电镀一样可以填平缺陷,零件表面缺陷在PVD镀膜后会进一步放大,必须依赖底涂处理后再进行PVD镀膜才能达到良好的光亮表面,从而增加工序、提升成本,大大限制了其发展。
[0004]现有技术中有报道一种高流动性、高光洁度及免底涂PB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是PBT材料韧性差、易开裂、耐温性低;还有公开过一种环保型真空镀铝聚丙烯膜材料,但是聚丙烯材料极性低、表面自由能低,工艺要求高,且镀铝后和金属膜层的结合力差,限制了其在汽车装饰件上的应用;还有一种用于电镀工艺的聚碳酸酯合金材料,但是只能大幅提高电镀剥离力,未对其电镀后表面外观进行描述,另外电镀工艺的成本和效率远低于PVD镀铝工艺,并且不环保。因此目前亟需一种适用于免底涂PVD镀膜工艺的良外观聚碳酸酯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碳酸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聚碳酸酯,高流动树脂,界面增强改性剂,增韧剂,抗氧剂,润滑剂。高流动树脂为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界面增强改性剂为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丙烯腈

氨基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
[0007]聚碳酸酯:60~80重量份;
[0008]高流动树脂:15~30重量份;
[0009]界面增强改性剂:2~8重量份;
[0010]增韧剂:1~6重量份;
[0011]抗氧剂:0.1~0.3重量份;
[0012]润滑剂:0.3~0.5重量份;
[0013]所述的高流动树脂为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超低粘PET或超低粘PBT在高温下流动性很高,低分子量的特点可以填充于聚碳酸酯分子链之间,提供高效率的流质改善效果,大大降低聚碳酸酯组合物的整体粘度,提高材料流动性和模具复制能力。
[0014]所述的界面增强改性剂为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丙烯腈

氨基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所述三元共聚物其中的苯乙烯

丙烯腈部分与聚碳酸酯树脂基体相容性良好,而另一端的活性氨基部分可以与超低粘PBT或PET聚酯的端羧基发生反应,形成酰胺结构,将聚碳酸酯分子链与超低粘PBT或PET聚酯分子链紧密锚合,进一步提升超低粘聚酯带来的高流动改善效果,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基体的相容性,提高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能。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体流动速率为6~30g/10min。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方法参照ISO 1133
‑1‑
2011,测试温度300℃,载荷1.2kg。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所述的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特性粘度均为0.5~0.75dL/g。特性粘度的测试方法参照ISO 1628
‑5‑
2015塑料.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稀溶液中聚合物的粘度.第5部分:热塑性聚酯(TP)均聚物和共聚物,采用苯酚/1,1,2,2

四氯乙烷=50:50(质量比)的为溶剂,按照方法A制备溶液。
[0017]所述带有活性氨基的氨基甲基丙烯酰胺部分为含有二胺结构的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与甲基丙烯酸发生反应所得。所述含有二胺结构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乙二胺、1,3

丙二胺、1,4

丁二胺或1,5

戊二胺。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丙烯腈

氨基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120000,其中苯乙烯含量为65~70wt%,丙烯腈含量为20~25wt%,氨基甲基丙烯酰胺含量为5~15wt%。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增韧剂为核

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及有机硅三元共聚物,其中交联的丙烯酸酯及有机硅共聚物作为核,外面接枝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壳,其中硅含量为10~15wt%。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0021]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2,6

二叔丁基
‑4‑
甲基苯酚、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

苯基)丙酸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双(2,4

二叔丁基)季四醇二亚磷酸酯、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二(十八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润滑剂为硅烷聚合物、硬脂酸丁酯、硬脂酸、脂肪酸盐、脂肪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各组分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10分钟,得到预混料,将所述预混料通过喂料机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螺杆转速为500~600转/分钟,加工温度为190~260℃,采用双真空,真空度为

0.07~0.08MPa,通过熔融、分散、共混,然后经过挤出拉条、冷却、干燥、切粒后,得到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在制备免底涂PVD镀膜装饰件中的应用。
[0025]综上,与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聚碳酸酯:60~80重量份;高流动树脂:15~30重量份;界面增强改性剂:2~8重量份;增韧剂:1~6重量份;抗氧剂:0.1~0.3重量份;润滑剂:0.3~0.5重量份;所述的高流动树脂为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的界面增强改性剂为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丙烯腈

氨基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碳酸酯为双酚A型聚碳酸酯,熔体流动速率为6~30g/1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所述的超低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特性粘度均为0.5~0.75dL/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底涂的良外观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活性氨基的苯乙烯

丙烯腈

氨基甲基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120000,其中苯乙烯含量为65~70wt%,丙烯腈含量为20~25wt%,氨基甲基丙烯酰胺含量为5~15wt%。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达陈平绪叶南飚季得运诸金李鹏浩孙付宇林荣涛缪启龙薛飞李明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