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62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安装于燃尽室上侧的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活性炭的框架,框架内部开设有用于收集气体的夹层,夹层对应框架底部具有开口,框架侧壁开设有透气孔。通过夹层底部的开口进一步分流气体,使气体进入各个夹层中,夹层的侧壁开设有透气孔,将气体通过各个通气孔排出夹层,而各个框架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通过透气孔穿过的气体在活性炭颗粒吸附作用下吸附,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吸附效率。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吸附效率。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吸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土壤治理的
,特别是涉及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脱附技术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有机污染物加热至接近或超过有机物的沸点,使有机物从污染物中挥发和分离,然后再对脱附废气进行处理,达到修复的目的。热脱附法可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等。热脱附技术可分为原位热脱附和异位热脱附两大种类,其中异位热脱附根据传热方式及脱附气的处理与处置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异位直接热脱附和异位间接热脱附两种处理方式。
[0003]在异位热脱附处理技术中,热脱附系统包括的窑体、窑头、窑尾、主窑天然气燃烧器、炉膛燃烧室等,主窑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连通有脱附气管道,主要收集的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管道收集的脱附气均经过脱附气除尘系统,过滤掉粉尘等杂质,剩余的脱附气中vocs含量高,无法直接排出至空气中,需要经过点燃并焚烧,使vocs气体转变为二氧化碳等无害化处理。脱附气经过不同的脱附气除尘后,最终汇集于同一燃烧器,统一焚烧处理。虽然燃烧器中具有天然气助燃系统,但是气体流速大,氧气供给无法完美匹配燃烧进度,导致焚烧不完全,存在多余的废气,需要通过活性炭进行适当吸附,确保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不会二次污染。由于燃烧器中气体流速快,现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无法高效吸附,气体容易发生回流,阻碍燃烧,吸附不彻底等问题。因此,本技术在脱附气燃烧器尾端加装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加大截留气体的面积,提高气体通过效率,解决气体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在脱附气燃烧器尾端加装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加大截留气体的面积,提高气体通过效率,解决气体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安装于燃尽室上侧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侧开口并与燃尽室上侧开口对接安装,所述壳体的上侧开口对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串接有负压吸气机;
[0007]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活性炭的框架,所述框架多个,所述框架由壳体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均匀排列,所述框架内部开设有用于收集气体的夹层,所述夹层对应框架底部具有开口,所述框架侧壁开设有透气孔。
[0008]进一步地,相邻的框架之间具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截面为V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对应相邻框架的槽体中内衬有网框,所述网框上侧开口,用于盛装活性炭颗粒,相邻的网框之间,其对应的开口侧具有连接条连接,使各个网框呈整体
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侧开口具有可拆卸安装的卡盖,所述卡盖呈倒漏洞状,所述卡盖的顶部收口部连通排气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盖下侧卡接于壳体上侧开口,所述壳体上侧开口的位置对应外侧壁具有支撑边,用于支撑卡盖下侧,所述卡盖卡接壳体上侧后,其对应的重合边开设螺孔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下侧开口处具有向外侧翻折的安装边,用于与燃尽室的上侧对接安装。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夹层底部的开口进一步分流气体,使气体进入各个夹层中,夹层的侧壁开设有透气孔,将气体通过各个通气孔排出夹层,而各个框架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通过透气孔穿过的气体在活性炭颗粒吸附作用下吸附,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本技术壳体及框架结构剖面图。
[0017]图3:本技术结构拆解图。
[0018]图4:本技术结构安装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壳体1、燃尽室2、排气管6、负压吸气机61、框架3、夹层31、透气孔32、连接块33、网框4、连接条41、卡盖5、排气管6、支撑边13、安装边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0023]如图1

2所示: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安装于燃尽室2上侧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侧开口并与燃尽室2上侧开口对接安装,燃尽室收集来自窑体中高温挥发的脱附气,其中含有有机物气体,通过天然气助燃进行焚烧,燃烧后废气直接转入壳体中,所述壳体1的上侧开口对接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串接有负压吸气机61;为了提高废气的排气效果,在排气管串接负压吸气机用于抽吸作用。
[0024]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活性炭11的框架3,框架固定于壳体内侧壁,所述框架3多个,所述框架3由壳体1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均匀排列,所述框架3内部开设有用于收集气体的夹层31,框架为板状,相互平行设置,框架的端侧固定于壳体内侧壁,夹层为扁平
状的夹层,所述夹层31对应框架3底部具有开口,所述框架3侧壁开设有透气孔32。
[0025]本技术中,通过夹层底部的开口进一步分流气体,使气体进入各个夹层中,夹层的侧壁开设有透气孔,将气体通过各个通气孔排出夹层,而各个框架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颗粒,通过透气孔穿过的气体在活性炭颗粒吸附作用下吸附,大大提高了废气的吸附效率。
[0026]如图2所示:相邻的框架3之间具有连接块33,所述连接块33截面为V形。连接块用于封锁框架之间的槽体,同时用于支撑活性炭颗粒,连接块为V形有利于夹层的下侧开口位置形成漏斗口,并与气体上浮过程中进入。
[0027]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内对应相邻框架3的槽体中内衬有网框4,所述网框4上侧开口,用于盛装活性炭颗粒,相邻的网框4之间,其对应的开口侧具有连接条41连接,使各个网框4呈整体设置。多个网框通过连接条形成整体,为可拆卸安装,网框侧壁为网状,用于防止颗粒活性炭在透气孔掉落,同时整体拆卸网框结构,用于更换内部活性炭,连接条为加固条,除了连接各个网框之外,其还起到结构支撑作用,网框为金属材质。
[0028]如图1、4所示:所述壳体1的上侧开口具有可拆卸安装的卡盖5,所述卡盖5呈倒漏洞状,所述卡盖5的顶部收口部连通排气管6。卡盖可拆卸安装,用于拆卸卡盖对其中的活性炭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换,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燃尽室(2)上侧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侧开口并与燃尽室(2)上侧开口对接安装,所述壳体(1)的上侧开口对接排气管(6),所述排气管(6)串接有负压吸气机(6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活性炭(11)的框架(3),所述框架(3)多个,所述框架(3)由壳体(1)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均匀排列,所述框架(3)内部开设有用于收集气体的夹层(31),所述夹层(31)对应框架(3)底部具有开口,所述框架(3)侧壁开设有透气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框架(3)之间具有连接块(33),所述连接块(33)截面为V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脱附气燃尽室尾气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对应相邻框架(3)的槽体中内衬有网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述山韩文勇张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纬纶科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