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42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其中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包括:离心管,所述离心管内具有内腔;垫高部,所述垫高部可分离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承载微针模具;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可分离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封盖所述微针模具的开口;拉扯部,所述拉扯部连接在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垫高部的表面上;所述垫高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部的外侧壁均抵靠所述内腔的内壁。解决现有技术中套件无法通用,且通过粘胶、粘纸和机械加固方法进行固定所导致的取放不方便、结构不稳定、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的问题。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的问题。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制作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微型模具内灌注胶体材料,通过离心的方法使胶体下渗到母模凹槽内,现有的方法通常是将模具直接固定在匀胶机或者离心机内,使用匀胶机进行旋涂,胶体难以纵向渗透,而使用离心机可以达到纵向渗透的效果,则需要通过定制特殊的固定件稳定模具以保持平衡,费时费力。
[0003]在使用微针模具进行离心操作时,如何对微针模具进行固定是一个难题。通常,人们通过定制与微针模具匹配的套件进行固定,但是由于微针模具规格的不同,且通常微针模具数量较大(规格多),套件无法通用导致定制不同规格的套件往往价格昂贵,且生产厂家少;或者通过粘胶、粘纸和机械加固等方法进行固定,这一类的方法存在取放不方便、结构不稳定、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等缺点。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套件无法通用,且通过粘胶、粘纸和机械加固方法进行固定所导致的取放不方便、结构不稳定、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包括:离心管,离心管内具有内腔;
[0008]垫高部,垫高部可分离设置在内腔中,并用于承载微针模具;
[0009]密封部,密封部可分离位于内腔中,并封盖微针模具的开口;
[0010]拉扯部,拉扯部连接在密封部背离垫高部的表面上;
[0011]垫高部的外侧壁与密封部的外侧壁均抵靠内腔的内壁。
[0012]可选地,拉扯部包括:螺钉,螺钉螺接在密封部上;
[0013]拉绳,拉绳连接在螺钉上。
[0014]可选地,垫高部为可塑性垫高部,可塑性垫高部的上表面与微针模具的下表面相抵靠。
[0015]可选地,密封部的下表面与微针模具的开口表面相贴合。
[0016]可选地,密封部由弹性体材料制成。
[0017]可选地,密封部通过胶粘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并固化成型。
[0018]可选地,微针模具固定装置还包括盖体,盖体螺接在离心管上并封盖内腔。
[0019]可选地,垫高部的高度+微针模具的高度+密封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离心管的高度。
[0020]基于相同的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微针制作方法,其中,用于如上任一所述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微针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0021]制备微针前体溶液;
[0022]取适量溶液注入微针模具;
[0023]放入微针模具固定装置进行离心操作;
[0024]干燥;
[0025]将微针模具从微针模具固定装置中取出,并将成型微针从微针模具中取出。
[0026]可选地,所述放入微针模具固定装置进行离心操作的步骤中:
[0027]离心转速为3000rpm,离心时间为5分钟;
[0028]所述干燥的步骤中,干燥温度为:30℃,静置时间为8小时。
[002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其中微针模具固定装置通过离心管放置在离心机内,并通过垫高部可分离设置在离心管的内腔中,使垫高部可方便进行更换,从而匹配不同的微针模具,微针模具放置在垫高部上,垫高部抬高微针模具,方便存取微针模具;在使用时将调配好的液体、胶体等印模材料添加到微针模具的开口中,将密封部可分离封盖所述微针模具的开口,从而将微针模具的内腔进行封闭,使印模材料封闭在微针模具的内腔中封闭并通过微针模具的内腔进行成型;且密封部可分离位于内腔中,便于密封部取出内腔,或密封部根据不同的微针模具进行更换。垫高部的外侧壁与拉扯部的外侧壁均抵靠所述内腔的内壁,这样垫高部和密封部不会在离心管的径向产生移动,而高部和密封部在轴向固定住微针模具,从而离心过程中不会使微针模具发生晃动致使失衡。本方案中只要是比离心管的内腔小的微针模具均能被固定,因此垫高部和密封部之间可以固定不同规格的微针模具,具有通用性,垫高部和密封部的大小和高度可以根据微针模具的尺寸和离心管的大小来制作,取材方便,工艺简单,与微针模具和离心管的匹配度高,固定稳定使胶体不易外溢,离心过程中不会使微针模具发生晃动致使失衡;另外本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垫高部和密封部易于从离心管中拆出分离,便于清洗,可反复使用,因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取放不方便、结构不稳定、易失衡和液体外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微针模具的俯视图;
[0032]图3为现有微针的主视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0035]图中各标号:100、离心管;200、垫高部;300、密封部;310、沉孔;400、拉扯部;410、螺钉;420、拉绳;500、微针模具;510、凹腔;600、盖体;700、推杆;900、高度调整组件;910、调节螺杆;920、承载块;921、内螺纹孔; 922、导向槽;930、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及微针制作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7]微针可携载多种药物,例如减肥药、抗皮肤癌药物、载药纳米颗粒等,是一种新型给药方式,由于长度短、体积小、能穿过角质层、制作材料安全健康等特点,它能克服传统吃药治疗药物利用率低治疗缓慢和打针治疗会产生疼痛、伤害人体正常组织,以及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注射工具污染环境等问题。在制作微针时,在微针模具内灌注胶体材料,通过离心的方法使载药胶体下渗到微针模具(母模)的凹槽内,通常是将微针模具固定在匀胶机或者离心机内,在微针模具上添加负载药物的胶质材料,旋涂/离心结束后烘干脱模即得到所需微针器件。
[0038]本方案提出多种实施例,具体如下: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用于将微针模具500固定在离心设备上,如图2所示,微针模具500的具体结构包括母模,母模的一侧为开口,开口内为内壁带凹陷图案的凹腔510,通过将调配好的液体、胶体等印模材料添加到微针模具500的开口中,固化后形成微针。微针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结构为现有技术,不作详细说明。而微针模具500 固定装置包括:离心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管,所述离心管内具有内腔;垫高部,所述垫高部可分离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用于承载微针模具;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可分离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封盖所述微针模具的开口;拉扯部,所述拉扯部连接在所述密封部背离所述垫高部的表面上;所述垫高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密封部的外侧壁均抵靠所述内腔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扯部包括:螺钉,所述螺钉螺接在所述密封部上;拉绳,所述拉绳连接在所述螺钉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部为可塑性垫高部,所述可塑性垫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微针模具的下表面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微针模具的开口表面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离心操作的微针模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由弹性体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离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骊工彭海川邱德兴占美晓赵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