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241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涉及煤矿井下运输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和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套设在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上,并形成运输方向相反的第一上带体和第一下带体;其中,沿第一下带体的输送方向,第一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第一输送部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输送部的水平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煤炭通过第一上带体沿第一方向运出,通过第一下带体将矸石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进行运输,并且可以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之间进行接料或者进行物料转运,通过一套运输装置能够实现煤炭和矸石的同步运输,无需配置两套运输系统,降低了对井下空间的占用和运输所需成本。本。本。

A coal mine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al mine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al mine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It includes a first conveying device; The first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nveying roller, a second conveying roller and a first conveying belt. The first conveying belt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conveying roller and the second conveying roller, and forms a first upper belt body and a first lower belt body with opposite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s; Among them,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first lower belt body, the first includes a first conveying part and a second conveying part, and the horizontal height of the first conveying part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conveying part. The invention can transport the coal in the first direction through the first upper belt body, transport the gangue in the opposite second direction through the first lower belt body, and receive or transfer the materials between the first convey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onveying part. The synchronous transportation of coal and gangu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 set of transportation device, without configuring two set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which reduces the occup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Ben. Ben< b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主要使用皮带输送装置将井下煤炭由采煤工作面运出,而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矸石进行充填作业,在矸石充填作业中,则需要将矸石运输至工作面后方采空区。
[0003]现有的煤炭和矸石的运输方式一般是在井下设置两套输送系统,进而对煤炭和矸石进行分别运输,不仅占用井下空间,影响井下作业效率,而且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煤炭和矸石分别运输带来的占用空间大、作业效率低、生成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辊、第二输送辊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和所述第二输送辊上,并形成运输方向相反的第一上带体和第一下带体;其中,沿所述第一下带体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下带体包括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水平高度。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张紧机构,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张紧所述第一下带体,以使所述第一下带体形成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辊上方,所述第一张紧辊张紧在所述第一下带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张紧辊张紧在所述第一下带体的上表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长度。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运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所述转运装置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输送部的来料,并将承接的来料向外输送;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转运装置的来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运装置包括依次衔接的接料机构、转运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接料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并用于承接所述第一输送部的物料;所述转运机构用于承接所述接料机构的来料,并将物料输送至所述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用于向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物料。
[0011]进一步的,当包括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时,所述第一张紧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接料机构上方,所述第二张紧辊与所述接料机构具有预设间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机构包括第一底壁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壁四周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其内物料的自然安息角,所述第一侧壁设有供物料流出的第一出料口;和/或,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第二底壁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四周的第二
侧壁,所述第二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其内物料的自然安息角,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供物料流出的第二出料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输送辊、第四输送辊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三输送辊和所述第四输送辊上,并形成运输方向相反的第二上带体和第二下带体;其中,沿所述第二下带体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下带体包括第三输送部和第四输送部,所述第三输送部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四输送部的水平高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张紧机构,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张紧所述第二下带体,并使所述第二下带体形成具有高度差的所述第三输送部和所述第四输送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能够将工作面采出的煤炭通过第一上带体沿第一方向运出,通过第一下带体将矸石沿相反的第二方向向工作面后方采空区进行运输,并且可以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之间进行接料或者进行物料转运,通过一套运输装置能够实现煤炭和矸石的同步运输,无需配置两套运输系统,降低了对井下空间的占用和运输所需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的第一接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的第二接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

第一输送装置;110

第一输送辊;120

第二输送辊;130

第一传送带;131

第一上带体;132

第一下带体;1321

第一输送部;1322

第二输送部;140

第一张紧机构;141

第一张紧辊;142

第二张紧辊;
[0022]200

转运装置;210

接料机构;211

第一底壁;212

第一侧壁;213

第一出料口;220

转运机构;230

出料机构;231

第二底壁;232

第二侧壁;233

第二出料口;
[0023]300

第二输送装置;310

第三输送辊;320

第四输送辊;330

第二传送带;331

第二上带体;332

第二下带体;3321

第三输送部;3322

第四输送部;340

第二张紧机构;341

第三张紧辊;342

第四张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由于现有的工作面开采出的煤炭和填充工作面的矸石为分别运输,因此需要相应配置两套运输系统,不仅占用井下巷道的空间,影响井下作业效率,而且两套运输系统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0026]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旨在通过带传送结构上下两侧传送方向相反的特性,对带传动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27]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首先针对第一输送装置100的结构做出改进,本实施例的第一输送装置100为带传送结构,第一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输送辊110、第二输送辊120和第一传送带13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包括第一输送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输送辊(110)、第二输送辊(120)和第一传送带(130),所述第一传送带(130)套设在所述第一输送辊(110)和所述第二输送辊(120)上,并形成运输方向相反的第一上带体(131)和第一下带体(132);其中,沿所述第一下带体(132)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下带体(132)包括第一输送部(1321)和第二输送部(1322),所述第一输送部(1321)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部(1322)的水平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张紧机构(140),所述第一张紧机构(140)张紧所述第一下带体(132),以使所述第一下带体(132)形成所述第一输送部(1321)和所述第二输送部(13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机构(140)包括第一张紧辊(141)和第二张紧辊(142);所述第一张紧辊(141)位于所述第二张紧辊(142)上方,所述第一张紧辊(141)张紧在所述第一下带体(13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张紧辊(142)张紧在所述第一下带体(132)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部(13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输送部(1322)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运装置(200)和第二输送装置(300);所述转运装置(200)被配置为承接所述第一输送部(1321)的来料,并将承接的来料向外输送;所述第二输送装置(300)用于承接并输送所述转运装置(200)的来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200)包括依次衔接的接料机构(210)、转运机构(220)和出料机构(230);所述接料机构(210)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1321)和所述第二输送部(132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利晶郝娇阳冯来宏沙兴锋李天潇杨阳楚子琪徐浩胡勇于赟王建鹏李荣进焦宏强肖运智刘晋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