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3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44
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包括有安全警示部和固定帆布,所述安全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一导电夹、安全电池盒、安全警示灯头和第二导电夹,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于常用的双钩带绑腿式安全带上使用,在安全警示灯头安装上警示灯泡,在安全电池盒安装上干电池,将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夹于2条安全绳端部的安全钩,还可包括将第三导电夹、佩带电池盒、佩带警示灯头和第四导电夹用导线串联连接的佩带警示部,将第三导电夹和第四导电夹分别夹于腰部安全带两端部的扣件,使用时,当安全警示灯和佩带警示灯亮时,表示安全带佩带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使用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带,具有预警是否佩戴好安全带的作用,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高处作业现场施工安全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全带是预防高空作业人员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适用于基坑临边作业、坠落悬挂、垂直作业等情况,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高处作业安全带是双钩带绑腿式安全带。
[0003]使用前,应先检查一下安全带的质量情况,检查安全带有无裂纹,缝线处是否牢靠,金属件有无缺少,裂纹腐蚀情况。然后穿戴安全带,以五点式安全带为例,按以下顺序穿戴,穿戴背带,系紧胸带,系紧腿带,系腰带,最后就是连接带体与安全绳。
[0004]预防高处坠落,其中确认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好安全带最为关键,发生高空坠落事件对作业人员来说,通常是安全意识淡薄,在安全带质量保证,管理人员安全交底到位的情况下,也会贪图一时便捷,不准确佩戴好安全带或者不佩戴安全带。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时常会因视线问题,距离远看不清作业人员是否准确佩戴了安全带。因此,高空作业人员是否准确佩戴了安全带的安全隐患,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技术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其配合安全带使用,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和警醒佩戴安全带等特点。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包括有安全警示部和固定帆布,所述安全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一导电夹、安全电池盒、安全警示灯头和第二导电夹,所述固定帆布为T形结构,包括中部的警醒区、联体于警醒区上端的上左翼部和上右翼部,所述警醒区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中部固定带或中部固定夹,所述安全警示灯头和安全电池盒固定于警醒区的上半部,第一导电夹固定于上左翼部的未端,第二导电夹固定于上右翼部的未端,所连接的导线固定于固定帆布上。
[0008]优化方案1,所述固定帆布的上左翼部、上右翼部为双层套袋式结构,安全警示部的部分导线穿过上左翼部和上右翼部的套袋。
[0009]优化方案2,所述固定帆布的上左翼部、上右翼部分别设有1~3组翼部固定带。
[0010]优化方案3,所述固定帆布的警醒区的上半部设置有安全警示灯头套,安全警示灯头放置于安全警示灯头套内。
[0011]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有佩带警示部,所述佩带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三导电夹、佩带电池盒、佩带警示灯头和第四导电夹,所述固定帆布为工字形结构,还包括联体于警醒区下端的下左翼部和下右翼部,所述佩带警示灯头和佩带电池盒固定于警醒区的中部或下半部,第三导电夹固定于下左翼部的未端,第四导电夹固定于下右翼部的未端,所连接的导线固定于固定帆布上。
[0012]再优化方案1,所述固定帆布的下左翼部和下右翼部为双层套袋式结构,佩带警示部的部分导线穿过下左翼部和下右翼部的套袋。
[0013]再优化方案2,所述固定帆布的下左翼部和下右翼部分别设有1~3组翼部固定带。
[0014]再优化方案3,所述固定帆布的警醒区的下半部设置有佩带警示灯头套,佩带警示灯头放置于佩带警示灯头套内。
[0015]本技术配合常用的双钩带绑腿式安全带使用,先在安全警示灯头安装上警示灯泡,在安全电池盒安装上干电池,然后将本技术安装于安全带背面,将警醒区上端绑扎于肩部安全带,将警醒区下端绑扎于腰部安全带,又将第一导电夹和第二导电夹分别夹于2条安全绳端部的安全钩,上左翼部连同导线和上右翼部连同导线分别绑扎于2条安全绳。使用时,当两条安全绳上的安全钩同时扣接于金属钩或金属管时,警醒区上端的警示灯通电亮起,表示安全钩已挂在了指定位置。
[0016]对于具有佩带警示部的结构,用同样方式在佩带警示灯头安装上警示灯泡,在佩带电池盒安装上干电池,又将第三导电夹和第四导电夹分别夹于腰部安全带两端部的扣件,下左翼部连同导线和下右翼部连同导线分别绑扎于腰部安全带。使用时当腰部佩戴安全带并使2个扣件相接时,警醒区下端的警示灯通电亮起,表示安全带已扣接好。
[0017]本技术安装、使用方便,采用本技术的安全带,具有预警是否佩戴好安全带的作用,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钟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参考图1.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包括有安全警示部和固定帆布。
[0023]所述安全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一导电夹31、安全电池盒5、安全警示灯头3和第二导电夹32,其中第一导线21将第一导电夹31和安全电池盒5联接,第二导线22将安全警示灯头3和第二导电夹32联接,第五导线25将安全警示灯头3和安全电池盒 5联接。
[0024]所述固定帆布为T字形结构,包括中部的警醒区1、联体于警醒区1上端的上左翼部 11和上右翼部12,警醒区1的上半部设置有安全警示灯头套,上左翼部11、上右翼部12 为双层套袋式结构,警醒区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中部固定带10,上左翼部11和上右翼部12分别设有2组翼部固定带15,安全电池盒5固定于警醒区1的上半部,安全警示灯头3放置于安全警示灯头套内。
[0025]第一导电夹31固定于上左翼部11的未端,第一导线21穿过上左翼部11的套袋,第二导电夹32固定于上右翼部12的未端,第二导线22穿过上右翼部12的套袋。
[0026]本技术配合常用的双钩带绑腿式安全带使用,先在安全警示灯头3安装上警示灯泡,在安全电池盒5安装上干电池,然后将本技术安装于安全带背面,将警醒区1上
端通过中部固定带10绑扎于肩部安全带,警醒区1下端通过中部固定带10绑扎于腰部安全带。
[0027]又将第一导电夹31和第二导电夹32分别夹于2条安全绳端部的安全钩,上左翼部11连同导线和通过翼部固定带15绑扎于一条安全绳,上右翼部12连同导线通过翼部固定带15绑扎于另一条安全绳。
[0028]当两条安全绳上的安全钩同时扣接于金属钩或金属管时,警醒区1上端的警示灯通电亮起,表示安全钩已挂在指定位置。
[0029]实施例2
[0030]参考图2,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改进,增加佩带警示部。
[0031]所述佩带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三导电夹33、佩带电池盒6、佩带警示灯头4和第四导电夹34,其中第三导线23将第三导电夹33和佩带电池盒6联接,第四导线 24将佩带警示灯头4和第四导电夹34联接,第六导线26将佩带警示灯头4和佩带电池盒 6联接。
[0032]所述固定帆布的警醒区1下端增加下左翼部13和下右翼部14成为工字形结构,警醒区1的下半部设置有佩带警示灯头套,下左翼部13和下右翼部14为双层套袋式结构,警醒区1的下左翼部13和下右翼部14分别设有2组翼部固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包括有安全警示部和固定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警示部包括有用导线串联连接的第一导电夹(31)、安全电池盒(5)、安全警示灯头(3)和第二导电夹(32);所述固定帆布为T形结构,包括中部的警醒区(1)、联体于警醒区(1)上端的上左翼部(11)和上右翼部(12),所述警醒区(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中部固定带(10)或中部固定夹;所述安全警示灯头(3)和安全电池盒(5)固定于警醒区(1)的上半部,第一导电夹(31)固定于上左翼部(11)的未端,第二导电夹(32)固定于上右翼部(12)的未端,所连接的导线固定于固定帆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帆布的上左翼部(11)、上右翼部(12)为双层套袋式结构,安全警示部的部分导线穿过上左翼部(11)和上右翼部(12)的套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帆布的上左翼部(11)、上右翼部(12)分别设有1~3组翼部固定带(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处作业安全带佩戴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帆布的警醒区(1)的上半部设置有安全警示灯头套,安全警示灯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敏郑剑彬李培胜唐武兴梁健时杨烁张志强刘俊鹏陈清怡赖嘉伟邹华贵袁锦滔周志聪曾浩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