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84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设置引诱件和上下间隔设置的搁板架,集卵板放置在搁板架上,集卵板的中间设有通孔,上下的通孔对应,引诱件放置在通孔内,引诱件放置在集卵板中间使得黑水虻集中产卵,解决黑水虻产卵不集中的问题,且使用搁板架放置集卵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叠放集卵板来说,集卵板的抽取更加方便,集卵板随取随放。集卵板随取随放。集卵板随取随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黑水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原产于美洲,为全世界广泛分布(南北纬40度之间)。黑水虻的卵直径约1毫米,长椭圆形,初产时呈淡黄色到奶色,后期逐渐加深,每个卵团大约包含有500个卵。
[0003]现有技术中叠合的集卵板创造黑水虻产卵的环境,但是黑水虻产卵不集中,有些时候不在集卵板上产卵,因此提出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设置引诱件和上下间隔设置的搁板架,集卵板放置在搁板架上,集卵板的中间设有通孔,上下的通孔对应,引诱件放置在通孔内,使得黑水虻集中在集卵板上产卵,提高集卵的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包括:集卵板、搁板架和引诱件,搁板架上下间隔放置,集卵板中间设有通孔,集卵板之间的通孔相互对应,引诱件置于通孔内。在引诱件内放置腐肉、残羹冷饭等物质散发出发酵味道,吸引黑水虻靠近。集卵板之间的空隙小,适合黑水虻产卵,引诱件放置在集卵板中间使得黑水虻集中产卵,解决黑水虻产卵不集中的问题,且使用搁板架放置集卵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叠放集卵板来说,集卵板的抽取更加方便,集卵板随取随放。
[0007]进一步,搁板架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等距设置第一凹槽,搁板架嵌入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助于搁板架的定位,使得搁板架上下等距放置。
[0008]进一步,搁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第二支撑板垂直第一支撑板,使得搁板架呈u形。搁板架呈U形,U形搁板架使得集卵板靠近搁板架一侧的板面暴露出来,充分利用集卵板的表面积,以使虫卵附着在集卵板上。
[0009]进一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一侧折弯,形成集卵板周围的挡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形成三边的挡板,限定集卵板的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引诱件包括散味盒和发热盒,所述散味盒中空且一侧呈敞口状,所述散味盒设有透气孔;所述发热盒呈中空且一侧呈敞口状。腐肉等发酵物置入散味盒,散发出吸引黑水虻的味道,使得黑水虻集中起来。发热盒内倒入热水,通过热传导加热散味盒,加速味道的散发。
[0011]进一步,发热盒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散味盒底部设有凸起,凸起与第二凹槽对合,使得散味盒限位在发热盒上。凸起和第二凹槽嵌合的方式使得发热盒和散味盒叠合在一起。
[0012]进一步,散味盒设有盖体,盖体遮住散味盒的敞口处。顶部的散味盒设置盖体,防止黑水虻从敞口处进入散味盒内,使得味道从透气孔中散发。
[0013]进一步,集卵板下面设有收集板,收集板四周设有挡沿。收集板用于承接从集卵板掉落的虫卵,避免虫卵的损失,而设置挡沿也是起集中虫卵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抖动时,收集板上的虫卵不会掉出。
[0014]进一步,集卵板上设有竖板,竖板间隔2mm放置,以通孔为圆心,从圆心向外,竖板与集卵板的相对高度等差增高。2mm是实验中适应黑水虻最佳产卵的间隙,又考虑到竖板的设置影响味道的散发,因此设置不同高度的竖板。
[0015]进一步,集卵板设有拉手。拉手的设置避免手碰到集卵板上,拿取时碰到虫卵使虫卵掉落。
[0016]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设置引诱件和上下间隔设置的搁板架,集卵板放置在搁板架上,集卵板的中间设有通孔,上下的通孔对应,引诱件放置在通孔内,使得黑水虻集中在集卵板上产卵,提高集卵的效率。
[0018]引诱件包括发热盒和散味盒,发热盒中空且一侧呈敞口状,内部放置热水,散味盒中空,一侧也呈敞口状,还设有透气孔,内部放置腐肉、厨余垃圾等散发出发酵味道的物质,散味盒叠放在发热盒上方,加速散发味道,增加引诱件的吸引力。与现有技术相比,引诱件的设置使得气味更加浓郁,将引诱件设置在集卵板的中心,有力促进黑水虻集中产卵。
[0019]集卵板上设置竖板,集卵板和集卵板之间以及竖板和竖板之间形成狭窄的产卵环境,促使黑水虻产卵。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未安装引诱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引诱件的分解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散味盒和发热盒的局部结构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集卵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连接柱;2

搁板架;3

挡沿;4

引诱件;5

第一支撑板;6

第二支撑板;7

盖体;8

散味盒;9

发热盒;10

凸起;11

第二凹槽;12

通孔;13
‑ꢀ
竖板;14

收集板;15

集卵板;16

第一凹槽;17

挡板;18

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包括:集卵板15、搁板
架2和引诱件4,搁板架2上下间隔放置,集卵板15中间设有通孔 12,集卵板15之间的通孔12相互对应,引诱件4置于通孔12内。在引诱件4 内放置腐肉、残羹冷饭等物质散发出发酵味道,吸引黑水虻靠近。集卵板15之间的空隙小,适合黑水虻产卵,引诱件4放置在集卵板15中间使得黑水虻集中产卵,解决黑水虻产卵不集中的问题,且使用搁板架2放置集卵板15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叠放集卵板15来说,集卵板15的抽取更加方便,集卵板15随取随放。
[0030]搁板架2设有连接柱1,连接柱1上等距设置第一凹槽16,搁板架2嵌入第一凹槽16。第一凹槽16助于搁板架2的定位,使得搁板架2上下等距放置。
[0031]搁板架2包括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两个第二支撑板6垂直第一支撑板5,使得搁板架2呈u形。搁板架2呈U形,U形搁板架2使得集卵板15 靠近搁板架2一侧的板面暴露出来,充分利用集卵板15的表面积,以使虫卵附着在集卵板15上。
[0032]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包括:集卵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搁板架和引诱件,所述搁板架上下间隔放置,所述集卵板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集卵板之间的通孔相互对应,所述引诱件置于所述通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板架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等距设置第一凹槽,所述搁板架嵌入所述第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板,使得所述搁板架呈u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折弯,形成所述集卵板周围的挡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件包括散味盒和发热盒,所述散味盒中空且一侧呈敞口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邵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瓴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