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169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包括集中供热管网和冷却供能组件,冷却供能组件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出水端连通,冷却供能组件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进水端连通,集中供热管网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地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有末端风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热与制冷技术领域。该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通过地源热泵机组与集中供热管网联接,充分利用集中供热管网分布广,用户服务面广,蓄水量大的特点,在用户侧使用地源热泵机组以实现夏季制冷需求,与此同时可充分利用谷电在夜间储能,白天使用,为降低用能成本提供渠道,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与制冷
,具体为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热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支线等组成,输热干线自热源引出,一般不接支线,配热干线自输热干线或直接从热源接出,通过配热支线向用户供热。
[0003]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0004]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利用率较低,往往只能在冬季正常使用,用于保障城市供暖的正常使用,这样导致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局限性较大,且利用效率较低,为此,特提出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通过地源热泵与集中管网联接,充分利用集中供热管网分布广,用户服务面广,蓄水量大的特点,在用户侧使用地源热泵机组以实现夏季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包括集中供热管网和冷却供能组件,所述冷却供能组件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冷却供能组件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集中供热管网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地源热泵机组,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冷水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有末端风盘,所述末端风盘的出热端通过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的热水进口连通,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热水出口通过连接管与集中供热管网的近出水端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冷却供能组件包括水源热泵和冷水机组,所述水源热泵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水机组的进水口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水源热泵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冷水机组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的进水端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集中供热管网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水进口连通,所述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连接处的外表面套设有防腐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防腐组件包括上套壳和下套壳,所述上套壳和下套壳的两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半壳和第二螺纹半壳,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半壳的外表面和两个第二螺纹半壳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大尺寸螺母。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半壳和第二螺纹半壳的内部且位于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连接处的外表面填充有密封泡沫。
[0012]本技术提供了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通过地源热泵机组与集中供热管网联接,充分利用集中供热管网分布广,用户服务面广,蓄水量大的特点,在用户侧使用地源热泵机组以实现夏季制冷需求,与此同时可充分利用谷电在夜间储能,白天使用,为降低用能成本提供渠道,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14](2)该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通过防腐组件的设置,使得热泵可以安全的安置在土地中,并且对管道连接处提供隔离保护,保证管道正常流通的同时,为管道连接处提供保温防腐功能,且为管道的维修提供便利条件,保证管道的长时间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集中供热管网、冷却供能组件、地源热泵机组和末端风盘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防腐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防腐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集中供热管网;2、冷却供能组件;3、大尺寸螺母;4、地源热泵机组;5、末端风盘;6、水源热泵;7、冷水机组;8、防腐组件;9、上套壳;10、下套壳;11、第一螺纹半壳;12、第二螺纹半壳;13、密封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包括集中供热管网1和冷却供能组件2,进一步说明,冷却供能组件2包括水源热泵6和冷水机组7,水源热泵6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水机组7的进水口连通。
[0021]作为优选方案,冷却供能组件2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出水端连通,冷却供能组件2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进水端连通,作为详细说明,水源热泵6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出水端连通,冷水机组7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进水端连通。
[0022]作为优选方案,集中供热管网1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地源热泵机组4,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有末端风盘5,末端风盘5的出热端通过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热水进口连通,地源热泵机组4的热水出口通过连接管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近出水端连通。
[0023]进一步的,集中供热管网1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进口连通,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连接处的外表面套设有防腐组件8,具体的,如附图3所示,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
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的连接方式为通过法兰进行固定,作为详细说明,防腐组件8包括上套壳9和下套壳10,上套壳9和下套壳10的两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半壳11和第二螺纹半壳12,两个第一螺纹半壳11的外表面和两个第二螺纹半壳12的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大尺寸螺母3。
[0024]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管道连接处的密封和防腐效果,第一螺纹半壳11和第二螺纹半壳12的内部且位于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连接处的外表面填充有密封泡沫13。
[0025]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6]工作时,在地面挖出设定尺寸的坑后,放置地源热泵机组4,在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进口、冷水出口、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进行连接之前,将大尺寸螺母3套在连接管上,在连接完成后,在下套壳10和上套壳9中喷覆密封泡沫13,然后直接将下套壳10和上套壳9套在管道连接法兰的外部,拧紧大尺寸螺母3,使得两个第一螺纹半壳11紧紧贴合,两个第二螺纹半壳12紧紧贴合,即完成防腐组件8的安装,其中在供冷循环为:水源热泵6制冷得到的水和进入到冷水机组7中,由冷水机组7进一步制冷后,输入到集中供热管网1中,经过连接管流经冷水进口进入到地源热泵机组4中,由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出口流经末端风盘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包括集中供热管网(1)和冷却供能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供能组件(2)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冷却供能组件(2)的输出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集中供热管网(1)的近进水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有地源热泵机组(4),所述地源热泵机组(4)的冷水出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有末端风盘(5),所述末端风盘(5)的出热端通过连接管与地源热泵机组(4)的热水进口连通,所述地源热泵机组(4)的热水出口通过连接管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近出水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供能组件(2)包括水源热泵(6)和冷水机组(7),所述水源热泵(6)的冷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水机组(7)的进水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与集中供热管网储能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6)的输入端与集中供热管网(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冷水机组(7)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华颜敏王振力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明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