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132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包括降水井和垂直截渗墙,垂直截渗墙设置于尾矿库下游位置,多个降水井设置于垂直截渗墙的上游,垂直截渗墙的上部采用连续墙,垂直截渗墙的下部采用帷幕灌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垂直截渗墙上游设置多个降水井,外排废水的地下径流部分经垂直截渗墙截断后,通过降水井及时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并回流回用,有效收集了尾矿坝及其周围的外逸渗水,降低垂直截渗墙的地下水水位,降低渗水坝肩绕渗或基底渗漏的风险,同时可大大提高垂直截渗墙结构自身的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且工程投资小,适应范围广,后期维护简单,维修成本较低,环保效益、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渗工程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一般由尾矿堆存系统、尾矿坝排渗系统、尾矿库排洪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0003]现有技术中,尾矿库防渗通常在尾矿库库底设置水平防渗衬层,一般采用土工膜或复合土工膜等人工合成材料,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尾矿库下游设置混凝土截渗墙或灌浆帷幕垂直截渗等。尾矿库堆积坝排渗一般采用贴坡排渗、排渗管排渗、井管排渗、辐射井排渗等水平或垂直排渗形式。
[0004]尾矿库水平防渗影响库内堆存尾矿的固结排水效果,对尾矿坝坝体安全性能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运行期尾矿坝人工排渗降水措施投资剧增,增大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对于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多年且未采取防渗措施的尾矿库,运行期间大量尾矿水渗漏和无序排放对周边环境特别是下游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期污水治理多采用在堆积坝体内设置大口径辐射井收集回抽尾矿渗水或在尾矿库下游合适位置增设截渗坝及防渗帷幕灌浆等垂直截渗墙方式截断尾矿渗水并回收的方式。
[0005]单一的垂直截渗墙受坝址地质条件制约易发生坝肩绕渗或基底渗漏,往往截渗效果不太理想,此外,由于截渗墙长期受强腐蚀性地下水高位浸泡侵蚀影响,结构耐久性显著降低,可能出现剥蚀或开裂等问题,运行一段时间后墙体渗水现象难以避免,较难满足尾矿库废水零排放要求。r/>[0006]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尾矿库垂直截渗技术存在坝肩绕渗或基底渗漏和墙体结构耐久性低的缺点,导致截渗墙可能出现剥蚀或开裂、出现渗水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包括降水井和垂直截渗墙,所述垂直截渗墙设置于尾矿库下游位置,多个所述降水井设置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游,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部采用连续墙,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下部采用帷幕灌浆。
[0008]优选地,所述垂直截渗墙的表面涂刷有防腐涂层,和/或所述连续墙的内部设置有防渗膜。
[0009]优选地,所述连续墙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紧急情况下排水的溢流坝段或全坝段。
[0010]优选地,所述垂直截渗墙的底部及其两侧坝肩采用封闭式帷幕灌浆或悬挂式帷幕灌浆中的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垂直截渗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基岩层以下,其中所述封闭式帷幕灌浆伸入微风化基岩层以下的深度不小于2米。
[0012]优选地,多个降水井排列组成的降水井截渗层,所述降水井截渗层设置于尾矿库下游位置且位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游。
[0013]优选地,所述降水井为大开挖成井的大口径降水井,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上部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为开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结构,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壁设置有外围反滤层,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口设置有检修盖板,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设备,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内径大于1米,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身高度小于6 米,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部呈辐射状地布设有砾石反滤料。
[0014]优选地,所述大口径降水井还包括呈辐射状的设置于井壁下部的外侧的滤水盲沟,相邻两个所述大口径降水井通过所述滤水盲沟连通;所述大口径降水井还包括沿与地下水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碎石截水盲沟,所述碎石截水盲沟用于将地下水和与其相邻的大口径降水井连通,以将地下水截断导排至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内部。
[0015]优选地,所述降水井为钻孔成井的小口径降水井,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上部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为开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结构,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壁设置有外围反滤层,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口孔隙填充有用于密封井口的粘土,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口设置有密封盖板,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设备,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内径小于1米,所述小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部呈辐射状地布设有砾石填充反滤料。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的修筑方法,S1,获取尾矿库的库底地层岩性、渗透特性及其完整性信息,获取尾矿库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布、发育情况、补给来源、径流、排泄途径、环境类别及腐蚀性信息,获取尾矿库的水文地质单位的完整程度信息,获取尾矿库的地下水整体流场信息,获取尾矿库的场底有无相对不透水隔水层信息,获取尾矿库的场区有无深部或侧向渗漏问题信息;
[0017]S2,提供拟建垂直截渗墙的典型地质剖面图,对尾矿库场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估算地下水渗漏量及涌水量,分析尾矿库的渗漏水对场址地下水补给的影响,评估确定尾矿库渗水的主要影响范围;
[0018]S3,根据尾矿库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结果,根据估算的尾矿库地下水最大渗漏水量值,初步确定降水井布置点位位置、数量及井深,根据不同降水点位置处的基岩埋深情况确定降水井埋深;
[0019]S4,先在修筑垂直截渗墙位置的上游修筑多个降水井,以用于及时回抽集渗水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再在尾矿库下游合适位置修筑用于截渗的垂直截渗墙,形成尾矿库截渗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垂直截渗墙上游设置多个降水井,外排废水的地下径流部分经垂直截渗墙截断后,通过降水井及时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收集并回流回用,有效收集了尾矿坝及其周围的外逸渗
水,降低垂直截渗墙的地下水水位,降低渗水坝肩绕渗的风险,同时可大大提高垂直截渗墙结构自身的耐久性,提高使用寿命,且工程投资小,适应范围广,后期维护简单,维修成本较低,环保效益、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尾矿库截渗结构的整体布设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尾矿库截渗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大口径降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大口径降水井的横断面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小口径降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井和垂直截渗墙,所述垂直截渗墙设置于尾矿库下游位置,多个所述降水井设置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游,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部采用连续墙,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下部采用帷幕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表面涂刷有防腐涂层,和/或所述连续墙的内部设置有防渗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墙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紧急情况下排水的溢流坝段或全坝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底部及其两侧坝肩采用封闭式帷幕灌浆或悬挂式帷幕灌浆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基岩层以下,所述封闭式帷幕灌浆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用封闭式或悬挂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降水井排列组成的降水井截渗层,所述降水井截渗层设置于尾矿库下游位置且位于所述垂直截渗墙的上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为大开挖成井的大口径降水井,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上部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为开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结构,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壁设置有外围反滤层,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口设置有检修盖板,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内部设置有抽水设备,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内径大于1米,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身高度小于6米,所述大口径降水井的井壁下部的外部呈辐射状地布设有砾石反滤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口径降水井还包括呈辐射状的设置于井壁下部的外侧的滤水盲沟,相邻两个所述大口径降水井通过所述滤水盲沟连通;所述大口径降水井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平王又武袁曦刘晓燕谢俊杰陈柯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