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126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其参考系固定且方便推算拍摄角度和位置;包括:承载单元对整体装置提供安装位置,并且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旋转单元对承载单元进行支撑并使承载单元进行旋转;动力单元对承载单元的旋转提供动力;摄录单元摄录单元安装在承载单元上,在承载单元旋转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摄录,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进行无线发送;控制单元在承载单元转动的过程中,当承载单元转动达到设定转速时控制动力单元定速,并且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同时摄录单元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后停止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图像进行摄录。图像进行摄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收集和处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左右眼所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这也是人们能够洞察立体空间的主要原因,用现代术语就是双眼视差(binocularparallax),这也是立体影像的基本原理。立体成像的拍摄可分为静态景物拍摄和动态景物拍摄两大类。静态景物的拍摄,只需要使用一部照相机,在某一个位置角度先拍一张照片,然后平行移动照相机一段距离再拍一张,这样就得到了一组具有视差的立体照片。动态景物的拍摄,则需要利用特殊的立体相机(如双镜头相机),或者两部照相机一次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即得到一组具有视差的立体照片。但是目前的立体相机的镜头同在一侧,由于被拍摄物体的遮挡效果,导致立体相机无法记录全部的被拍摄物体的影像信息,难以在日后生成完整的三维图像信息。
[0003]申请号为20110329的文件提出,通过一次拍摄来获取一组图像的立体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对被拍摄对象拍摄多次,并将这组图像合成三维模型。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多次拍摄过程中的不同角度和位置,是三维模型建构过程中所必要的数据。因此记录一组图像中每张图片的相对于参考系的角度和位置,成为了建模过程中繁琐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繁琐的数据记录过程,也制约了此种三维建模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参考系固定且方便推算拍摄角度和位置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承载单元,对整体装置提供安装位置,并且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旋转单元,对承载单元进行支撑并使承载单元进行旋转;动力单元,对承载单元的旋转提供动力;摄录单元,摄录单元安装在承载单元上,在承载单元旋转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摄录,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进行无线发送;控制单元,在承载单元转动的过程中,当承载单元转动达到设定转速时控制动力单元定速,并且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同时摄录单元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后停止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摄录单元固定安装在承载单元上,动力力单元通过旋转单元带动承载单元,使承载单元相对被拍摄对象旋转,并且当承载单元转动达到设定转速时控制动力单元定速;同时以承载单元作为参考系,摄录单元相对承载单元静止,被拍摄对象相对承载单元旋转;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同时摄录单元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后停止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在摄录单元摄录过程中,单帧图片是按照时间顺序,均
匀分布于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的,即确定单帧图片在全部图像数据中的次序位置,即可得知此帧照片拍照时相对于被拍摄对象所处的拍摄角度和位置,减少因被拍摄物体遮挡引起的图像缺失的情况,同时简化拍摄流程,同时方便后续图像处理,通过硬系统的搭建,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了本领域的技术难题,在兼顾技术和硬件成本的基础上,方便技术推广;并且当承载单元的转速超过每秒25圈时,即可以在每秒内建立超过25组三维模型,推动了三维模型由静态转向动态的记录和展示。
[0006]优选的,所述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形状为圆柱体,承载板的圆心设置有圆形通腔;所述旋转单元包括环状轨道,环状轨道环形同轴心安装在承载板的底端;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在承载板的圆周外侧;所述摄录单元包括摄像机本体,摄像机本体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定速触发装置和配重蓄电池,定速触发装置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并且定速触发装置与摄像机本体位于承载板顶端的同一侧,承载板的顶端设置有条形孔,配重蓄电池通过螺栓安装在条形孔上,配重蓄电池与定速触发装置位于承载板顶端的对侧,并且摄像机本体、定速触发装置和配重蓄电池所形成的质心与承载板的质心同心,摄像机本体与配重蓄电池电连接;其中通过调整配重蓄电池在条形孔上的位置,方便调节至“配重蓄电池所形成的质心与承载板的质心同心”,提高承载单元以及其荷载装置的动平衡精度,减少整体设备晃动,提高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承载单元和旋转单元的配合使用,还可以“选用轨道车和圆形轨道”的形式;即承载单元沿旋转单元设定的既定圆形轨道带动摄录单元,均可视作本申请的总的专利技术构思。
[0007]优选的,所述定速触发装置包括金属接触球、连接基座、弹簧、钢丝、螺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金属尺,金属接触球通过连接基座安装在弹簧的顶端,弹簧的底端与承载板的顶端连接,钢丝位于弹簧的内部,钢丝的顶端与连接基座的底端连接,钢丝的底端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底端穿过承载板并伸出至承载板的底端外界,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螺纹安装在螺杆上,并且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贴紧,第一螺母与承载板贴紧,金属尺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金属尺上设置有刻度,并且金属接触球和金属尺的材质均为导电材质,并且金属接触球与金属尺接触时形成通路并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通过调整金属尺的横向距离d,以及调整金属接触球与承载板之间的纵向距离h,可得w=λ*h*d;其中λ为经验常数,理论上,影响λ的因素还包括海拔高度、地转偏向力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海拔高度与λ成负相关性,弹簧的劲度系数与λ成负相关性;上述影响因素在弹簧选用高劲度系数弹簧后,海拔高度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趋于减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依照金属接触球和弹簧的选择制定对照表,在使用过程中依靠对照表中的信息,即依照:金属接触球的质量、金属接触球的体积、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的长度等信息,即可确定经验常数λ。
[0008]优选的,定速触发装置还包括T型滑轨、螺丝、垫片、拉杆、固定台、固定螺栓、压紧构件、摩擦块和球头,金属尺滑动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T型滑轨固定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并且T型滑轨横向滑动穿过金属尺,螺丝横向穿过金属尺,并且金属尺与螺丝之间设置有垫
片,螺丝螺装插入至拉杆的内部,并且拉杆与金属尺贴紧,固定台固定安装在承载板的顶端,固定台的底部为柱体结构,固定台的顶部为柱体结构,并且固定台顶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台底部的直径,拉杆滑动穿过固定台的顶部,并且拉杆的底部与固定台的底部接触,固定螺栓的底端穿过压紧构件并螺纹安装至固定台的顶端,压紧构件的底端设置有摩擦块,并且摩擦块的底端与拉杆的顶端贴紧,拉杆上设置有刻度,并且拉杆上设置有球头;通过设置,T型滑轨方便在金属尺横向滑动的同时约束金属尺的纵向位置;通过转动固定螺栓,方便调节拉杆的横向位置;同时设置螺丝,方便金属尺和拉杆的拆卸和组装,提高设备通用性。
[0009]优选的,环状轨道包括连接件、环形滑轨和环形滑块,连接件的顶端设置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的顶端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滑块的顶端与承载板的底端连接,环形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环形滑轨滑动安装在滑动腔的内部,连接件伸出至环形滑块的底端外界,环形滑块的侧面设置有注油孔,并且注油孔与滑动腔相通;通过环形滑轨和环形滑块的配合,提高承载单元转动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注油孔向滑动腔内注入润滑油,减少环形滑轨与环形滑块之间的摩擦,提高设备寿命。
[0010]优选的,环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单元,对整体装置提供安装位置,并且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旋转单元,对承载单元进行支撑并使承载单元进行旋转;动力单元,对承载单元的旋转提供动力;摄录单元,摄录单元安装在承载单元上,在承载单元旋转的过程中,对图像进行摄录,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进行无线发送;控制单元,在承载单元转动的过程中,当承载单元转动达到设定转速时控制动力单元定速,并且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同时摄录单元在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内将图像打包为图像数据后停止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的形状为圆柱体,承载板(1)的圆心设置有圆形通腔;所述旋转单元包括环状轨道(2),环状轨道(2)环形同轴心安装在承载板(1)的底端;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安装在承载板(1)的圆周外侧;所述摄录单元包括摄像机本体(4),摄像机本体(4)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定速触发装置(5)和配重蓄电池(14),定速触发装置(5)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并且定速触发装置(5)与摄像机本体(4)位于承载板(1)顶端的同一侧,承载板(1)的顶端设置有条形孔,配重蓄电池(14)通过螺栓安装在条形孔上,配重蓄电池(14)与定速触发装置(5)位于承载板(1)顶端的对侧,并且摄像机本体(4)、定速触发装置(5)和配重蓄电池(14)所形成的质心与承载板(1)的质心同心,摄像机本体(4)与配重蓄电池(14)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速触发装置(5)包括金属接触球(6)、连接基座(7)、弹簧(8)、钢丝(9)、螺杆(10)、第一螺母(11)、第二螺母(12)和金属尺(13),金属接触球(6)通过连接基座(7)安装在弹簧(8)的顶端,弹簧(8)的底端与承载板(1)的顶端连接,钢丝(9)位于弹簧(8)的内部,钢丝(9)的顶端与连接基座(7)的底端连接,钢丝(9)的底端设置有螺杆(10),螺杆(10)的底端穿过承载板(1)并伸出至承载板(1)的底端外界,第一螺母(11)和第二螺母(12)螺纹安装在螺杆(10)上,并且第一螺母(11)与第二螺母(12)贴紧,第一螺母(11)与承载板(1)贴紧,金属尺(13)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金属尺(13)上设置有刻度,并且金属接触球(6)和金属尺(13)的材质均为导电材质,并且金属接触球(6)与金属尺(13)接触时形成通路并启动摄录单元对图像进行摄录。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定速触发装置(5)还包括T型滑轨(15)、螺丝(16)、垫片(17)、拉杆(18)、固定台(19)、固定螺栓(20)、压紧构件(21)、摩擦块(22)和球头(23),金属尺(13)滑动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T型滑轨(15)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并且T型滑轨(15)横向滑动穿过金属尺(13),螺丝(16)横向穿过金属尺(13),并且金属尺(13)与螺丝(16)之间设置有垫片(17),螺丝(16)螺装插入至拉杆(18)的内部,并且拉杆(18)与金属尺(13)贴紧,固定台(19)固定安装在承载板(1)的顶端,固定台(19)的底部为柱体结构,固定台(19)的顶部为柱体结构,并且固定台(19)顶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台(19)底部的直径,拉杆(18)滑动穿过固定台(19)的顶部,并且拉杆(18)的底部与固定台(19)的底部接触,固定螺栓(20)的底端穿过压紧构件(21)并螺纹安装至固定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贵鑫王娟娟杨义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中科英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