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外壳框架和动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14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和动力电池模组,涉及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电芯外壳框架包括:两个侧板,侧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端板,端板两侧边缘均折弯形成一连接板,且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孔;侧板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一个连接板,且端板内侧面还设有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以吸收尺寸公差使得第一通孔与第二孔对接。本申请使用可拆卸连接的侧板与端板提升模组强度,也方便模组的拆装维护;两个端板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进行调整以使得端板上折弯的连接板上的第二孔与侧板上的第一孔好对接,以使侧板与端板都能够使得孔位对准进而达到机械连接,吸收尺寸公差,降低零件尺寸的偏差敏感程度。寸的偏差敏感程度。寸的偏差敏感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外壳框架和动力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的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和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也逐渐提升。目前,电池储能系统中的动力电池模组多通过端板和侧面的绑带将电芯封装在一块。就绑带式的模组而言,模组中能够封装较多的电芯,但是由于使用到较少的结构件,尽管其能够做到极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却无法具备较为可靠的结构强度,故而在实际应用中,若将绑带式模组直接应用到电池储能系统中,还需要额外使用粘接剂来提高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和动力电池模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模组的强度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包括:
[0005]两个侧板,所述侧板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6]两个端板,所述端板两侧边缘均折弯形成一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孔;
[0007]同时,所述侧板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且所述端板内侧面还设有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以吸收尺寸公差使得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孔对接。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的边缘均向外折弯。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连接板铆接。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为冲压金属件或挤压金属件,或者所述端板为冲压金属件或挤压金属件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还设有侧面凸包,或者所述端板上还设有端面凸包。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凸包横向布置。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底部边缘还向内折弯形成一承接板。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内侧面还贴合有侧板绝缘片,或者所述端板内端面还贴合有端板绝缘片。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绝缘片内侧面还由外向内依次贴设有加热片和导热片。
[0016]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的电芯外壳框架和封装在该电芯外壳框架中的电芯组。
[0017]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使用可拆卸连接的侧板与端板,侧板和端板自身具备可靠的结构强度即可提升模组强度,可拆卸地连接形式方便模组的拆装维护;两个端板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进行调整以使得端板上折弯的连接板上的第二孔与侧板上的第一孔好对接,以使得若电芯存在尺寸公差或者是电芯的外壳框架存在尺寸公差时,侧板与端板都能够使
得孔位对准进而达到机械连接,吸收尺寸公差,降低零件尺寸的偏差敏感程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外壳框架中容纳有电芯的爆炸视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板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侧板的立体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外壳框架的装配图;
[0024]图中:1、电芯;2、侧板;21、第一通孔;22、侧面凸包;23、承接板;3、端板;31、连接板;32、第二孔;33、端面凸包;41、缓冲片;42、侧板绝缘片;43、端板绝缘片;44、加热片;45、导热片;4、盖板;51、隔离板;52、输出极;53、连接片。
[0025]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其使用可拆卸连接的侧板与端板,侧板和端板自身具备可靠的结构强度即可提升模组强度,可拆卸地连接形式方便模组的拆装维护;两个端板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进行调整以使得端板上折弯的连接板上的第二孔与侧板上的第一孔好对接,以使得若电芯存在尺寸公差或者是电芯的外壳框架存在尺寸公差时,侧板与端板都能够使得孔位对准进而达到机械连接,吸收尺寸公差,降低零件尺寸的偏差敏感程度。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包括:
[0031]两个侧板2,所述侧板2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21;
[0032]两个端板3,所述端板3两侧边缘均折弯形成一连接板31,且所述连接板3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孔32;
[0033]同时,所述侧板2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31,且所述端板3内侧面还设有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41,以吸收尺寸公差使得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第二孔32对接。
[003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外壳框架用来封装电芯1,电芯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假设电芯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电芯1并排布设形成一个电芯组。
[0035]在所述电芯组的两端各贴设一个缓冲片41,再在两个缓冲片41外各贴设一个端板3;其中,所述电芯组由各个电芯1通过结构胶或双面胶连接组成,那么在电芯1、缓冲片41和端板3进行堆叠排列以后,通过工装治具进行预紧挤压以达到尺寸和力的要求,此时再将两侧侧板2贴合在电芯组的两侧,其中,侧板2上的第一通孔21对准端板3的连接板31上的第二孔32,即可进行连接,同时,孔与孔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能够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
[0036]具体地,所述侧板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孔32与所述连接板31铆接。
[0037]在本申请中,所述侧板2与所述连接板31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包括但不局限于铆接,其中铆接的方式工艺成熟可靠、无需额外的大型设备投入,对场地的制约也小。
[0038]优选地,所述端板3的边缘均向外折弯。如图2所示,所述端板3的边缘均向外折弯,其中,该端板3两侧的折弯部分用来与侧板贴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且向外折弯能够方便铆接的连接件的安装和拆除,且也能够提升其支承能力。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侧板(2),所述侧板(2)两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21);两个端板(3),所述端板(3)两侧边缘均折弯形成一连接板(31),且所述连接板(3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2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孔(32);同时,所述侧板(2)的两端均可拆卸连接一个所述连接板(31),且所述端板(3)内侧面还设有厚度受压可变的缓冲片(41),以吸收尺寸公差使得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第二孔(32)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的边缘均向外折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所述第二孔(32)与所述连接板(31)铆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外壳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为冲压金属件或挤压金属件,或者所述端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思陈鑫代华钟鸿涛曾鸿瑾晏磊梁春欣虞上淼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