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02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火弹,所述灭火弹包括柱状的灭火弹弹体以及位于柱状的灭火弹弹体末端的尾翼,所述灭火弹弹体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柱状,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填充有灭火剂,药柱容纳腔体,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并沿所述柱状壳体内腔轴向延伸,所述药柱容纳腔体内形成药柱容纳腔,所述药柱容纳腔中填充有炸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灭火弹在爆炸时能够均匀的将灭火剂散开,提高了灭火效率。提高了灭火效率。提高了灭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弹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灭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弹。

技术介绍

[0002]灭火弹是依靠炸药产生激波,形成高压气体冲击可燃物并破坏燃烧条件,且爆炸抛洒灭火介质与燃烧物发生作用,从而提升灭火效能。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炸药的装药结构对灭火弹的灭火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装药结构能够提升灭火弹在灭火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火弹。
[0005]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包括柱状的灭火弹弹体以及位于柱状的灭火弹弹体末端的尾翼,
[0007]其中,所述灭火弹弹体包括:
[0008]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为柱状,所述外壳体内部形成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填充有灭火剂,
[0009]药柱容纳腔体,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并沿所述柱状壳体内腔轴向延伸,所述药柱容纳腔体内形成药柱容纳腔,所述药柱容纳腔中填充有炸药。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柱状壳体内腔径向的中央位置。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柱容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段容纳腔、中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所述前段容纳腔、中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均为圆柱状且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中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大于前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前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相等,所述中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为所述前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的2.2

2.9倍。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中段容纳腔柱状轴向长度占药柱容纳腔总长度的10%

15%。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灭火弹弹体还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为柱状,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同向延伸,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内腔、所述内壳体内部形成第二内腔,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中。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壳体、内壳体与药柱容纳腔体均为圆柱状且中心轴线重合。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壳体柱状截面直径是所述内壳体柱状截
面直径的2.5倍。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灭火弹还包括位于灭火弹弹体前端的引信,在灭火弹药柱容纳腔体轴向前端面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被所述引信覆盖。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壳体、内壳体和药柱容纳腔体的材料均为高强度复合塑性材料。
[0019]本技术的灭火弹在药柱容纳腔体内部填充有一定比例的炸药,其中在前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相等,而中段容纳腔在柱状径向上的尺寸大于前段容纳腔和后段容纳腔,当药柱容纳腔内部的炸药爆炸之后,由于中段容纳腔内部的炸药质量大,因此中段容纳腔处的爆炸力强,并且爆炸冲击波会呈球形扩散,使得灭火弹内部的灭火剂在向四周扩散的同时,中心部位也会呈球形扩散,使灭火剂能从灭火弹内部更加均匀的扩散,进而提高了灭火剂的使用率,提高了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灭火弹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另一种结构的灭火弹示意图。
[0022]图中,1、引信;2、前封头;3、灭火弹弹体;4、外壳体;41、内壳体;5、前段容纳腔;51、后段容纳腔;6、中段容纳腔;7、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对本技术做以详细说明。虽然显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而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25]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火弹,当灭火弹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会产生爆炸,同时对目标区域灭火,所述灭火弹包括柱状的灭火弹弹体3和位于灭火弹弹体3末端的尾翼7,灭火弹内部填充有具有灭火性质的材料,在灭火弹灭火时,灭火弹弹体3会爆炸,同时使灭火弹弹体3内部的填充物向四周扩散,进而实现灭火;尾翼7用于保持灭火弹弹体3在飞行过程中的平衡性;使灭火弹能够准确到达目标区域。
[0026]灭火弹弹体3包括柱状的外壳体4,外壳体4为中空,在外壳体4内部形成壳体内腔,壳体内腔充满有灭火剂。
[0027]在外壳体4靠近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柱状的药柱容纳腔体,药柱容纳腔体内部形成药柱容纳腔,在药柱容纳腔内部填充有炸药。药柱容纳腔体设置在灭火剂内部,当药柱容
纳腔体内部的炸药被引燃后,炸药会发生反应而产生爆炸,进而将包裹在药柱容纳腔体四周的灭火剂炸散,使灭火剂向四周扩散,进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0028]外壳体4、内壳体41和药柱容纳腔体的材料均为高强度复合塑性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与无机纤维的复合材料、聚己内酯与无机纤维的复合材料),使用此材料能够在保证灭火弹弹体3强度的条件下,同时能够降低灭火弹弹体3爆炸时壳体破碎所带来的阻力,使用适量炸药即可使灭火弹弹体3破碎。
[0029]在外壳体4前端面靠近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引信1,引信1与填充在药柱容纳腔内的炸药连接,因此当引信1被引燃后,引信1会引燃炸药。引信1固定在药柱容纳腔体上,同样能够对药柱容纳腔体起到密封作用,使炸药能够存留在药柱容纳腔体内。
[0030]在外壳体4前端面靠近中心的位置处开置有中心孔,并且引信1将中心孔所覆盖,引信1能够对中心孔起到密封作用。
[0031]在外壳体4的前端设置有呈半球形的前封头2,前封头2的端面直径与外壳体4柱状截面直径相适配,前封头2与外壳体4螺纹连接,引信1设置在前封头2的内部,前封头2能够对引信1起到保护作用,螺纹连接能够提高前封头2和外壳体4之间的密封性,进而能够减少引信1被暴露在空气中而引起返潮的可能性。
[0032]药柱容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段容纳腔5、中段容纳腔6和后段容纳腔51,前段容纳腔5、中段容纳腔6和后段容纳腔51均为柱状且中心轴线重合,前段容纳腔5和后段容纳腔51的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相等,中段容纳腔6的柱状径向截面直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弹包括柱状的灭火弹弹体(3)以及位于柱状的灭火弹弹体(3)末端的尾翼(7),其中,所述灭火弹弹体(3)包括:外壳体(4),所述外壳体(4)为柱状,所述外壳体(4)内部形成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内腔填充有灭火剂,药柱容纳腔体,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壳体内腔中,并沿所述柱状壳体内腔轴向延伸,所述药柱容纳腔体内形成药柱容纳腔,所述药柱容纳腔中填充有炸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柱容纳腔体位于所述柱状壳体内腔径向的中央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柱容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前段容纳腔(5)、中段容纳腔(6)和后段容纳腔(51),所述前段容纳腔(5)、中段容纳腔(6)和后段容纳腔(51)均为圆柱状且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中段容纳腔(6)柱状径向截面直径大于前段容纳腔(5)和后段容纳腔(51)柱状径向截面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容纳腔(5)和后段容纳腔(51)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相等,所述中段容纳腔(6)柱状径向截面直径为所述前段容纳腔(5)和后段容纳腔(51)柱状径向截面直径的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靖飞张全灵高宁宇李博黄敦奕赵磊李向申游道生金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