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越专利>正文

帽式气帘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81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且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两个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且两个拉瓦尔管之间连通有风刀,所述风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且风刀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所述风刀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且弹性夹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所述气泵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和风刀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形成气帘,所述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所述弹性夹的内侧设置有供电模块,本方案,通过拉瓦尔管和超级风刀对气泵输出的洁净气流进行加速,使其在导向气嘴的下方形成气帘,对外部的有害气体、粉尘等均进行隔绝,在保障使用者安全的同时,保证其呼吸顺畅,减小了佩戴的不适感。减小了佩戴的不适感。减小了佩戴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帽式气帘口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帽式气帘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
[0003]现有的口罩佩戴方式多为耳戴式、头戴式和颈戴式,而口罩的轮廓结构主要有平板式、折叠式和杯式等,口罩的通气结构由最初的缝隙透气,发展为呼吸阀通气、利用微型风扇供风等,但这些传统口罩由于均贴近口鼻设置,均存在导致穿戴者呼吸不畅的问题,因此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多以绳挂式、口罩式和头戴式为主,且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佩戴时略显突兀,同时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售价高昂,用户体验不佳,此外现有的可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大多气流不够聚集,容易受外界气流的影响,产生的洁净空气极易被外界所干扰,导致实际被利用的洁净空气量较小,无法真正起到取代口罩的作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帽式气帘口罩。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帽式气帘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两个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且两个拉瓦尔管之间连通有风刀,所述风刀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且风刀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所述风刀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且弹性夹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所述气泵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和风刀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形成气帘,所述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所述拉瓦尔管的入口半径为3mm,喉部半径为1.2mm,出口半径2.45mm,收缩段长度13.2mm,扩张段长度92.4mm,管壁厚0.5mm,所述气泵的输入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石墨烯过滤膜,所述弹性夹的内侧设置有供电模块。
[0008]优选的,所述风刀内部的整流结构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中相邻两个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外腔室相邻两个腔室之间均设置有纵截面呈C形结构的隔板,且两个隔板的开口相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隔板开口朝向导向气嘴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拉瓦尔管的收缩段计算公式为:扩张
段计算公式为:
[0010][0011][0012][0013][0014]所述气泵的输出压为0.06MPa。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夹俯视面呈C性结构,且C形结构中线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下侧均嵌设有橡胶磁铁,所述弹性夹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槽,且卡槽和风刀之间卡接。
[0016]优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所述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之间电性连接,且锂电池和气泵之间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力调节模块,风力调节模块包括空气质量传感器,且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泵之间通讯连接,空气质量传感器和锂电池之间电性连接。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8]通过拉瓦尔管和超级风刀对气泵输出的洁净气流进行加速,使其在导向气嘴的下方形成气帘,对外部的有害气体、粉尘等均进行隔绝,在保障使用者安全的同时,保证其呼吸顺畅,减小了佩戴的不适感;同时通过薄膜太阳能组件和锂电池相配合实现对装置的便捷供能,便于携带,保证其持久性;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和气泵的电性连接,利用空气质量传感器对空气质量的感知,从而对气泵的流量进行便捷控制,实现实时的便捷调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等轴测示意图。
[0020]图2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仰视等轴测示意图。
[0021]图3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质量传感器、气泵连接电路图。
[0024]图6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组件充电电路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气泵;2、连接管;3、拉瓦尔管;4、弹性夹;5、橡胶磁铁;6、卡槽;7、风刀;701、第一腔室;702、第二腔室;703、外腔室;704、导向气嘴;8、薄膜太阳能组件;9、锂电池;10、空气质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气泵1、空气质量传感器10分别为:(EDZP02

03型循环隔膜式正压气泵,ZP07

MP503空气质量传感器);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帽式气帘口罩。参照图1

6,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1,两个气泵1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3,两个气泵1均通过软质连接管2实现气泵1和拉瓦尔管3之间的连通设置,气泵1优选的安装于帽檐上,且两个拉瓦尔管3之间连通有风刀7,优选的风刀7采用改进型高速风刀7,为贴合人头型,将风刀7设置呈弧形结构,且调整气体出口方向,调整后的弯管型告诉风刀7的尺寸为外径10mm,内径9.8mm,弯曲角度220
°
,整体最大直径195.5mm,风刀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704,且风刀7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风刀7内部的整流结构包括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且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中相邻两个之间均连通设置,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相邻两个腔室之间均设置有纵截面呈C形结构的隔板,且两个隔板的开口相反向设置,第一腔室701和第二腔室702之间隔板开口朝向导向气嘴704设置,风刀7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4,且弹性夹4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弹性夹4俯视面呈C性结构,且C形结构中线位置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上、下侧均嵌设有橡胶磁铁5,将装置通过弹性夹插接在帽檐上时,弹性夹4具有向内侧的夹持力,橡胶磁铁5相对一侧异性设置,提升对帽檐的夹持松紧度,从而提升夹持稳定性,同时该中夹持方式便于调节和面部之间的间距,保证气帘对于面部的作用效果,弹性夹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槽6,且卡槽6和风刀7之间卡接,优选的卡槽6纵截面呈C形结构,且C形结构的开口朝向下方设置,卡槽6和风刀7之间过盈配合,气泵1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3和风刀7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704形成气帘,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拉瓦尔管3的收缩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扩张段计算公式为:气泵1的输出压为0.06MPa,拉瓦尔管3的入口半径为3mm,喉部半径为1.2mm,出口半径2.45mm,收缩段长度13.2mm,扩张段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帽式气帘口罩,包括两个气泵(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泵(1)的输出端均连通有拉瓦尔管(3),且两个拉瓦尔管(3)之间连通有风刀(7),所述风刀(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导向气嘴(704),且风刀(7)的内部设置有整流结构,所述风刀(7)的外侧设置有与其卡接的弹性夹(4),且弹性夹(4)用于和帽子的帽檐进行夹持,所述气泵(1)输入的气流通过拉瓦尔管(3)和风刀(7)的加速,通过导向气嘴(704)形成气帘,所述气帘和人面部间隙配合,所述拉瓦尔管(3)的入口半径为3mm,喉部半径为1.2mm,出口半径2.45mm,收缩段长度13.2mm,扩张段长度92.4mm,管壁厚0.5mm,所述气泵(1)的输入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石墨烯过滤膜,所述弹性夹(4)的内侧设置有供电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式气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7)内部的整流结构包括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所述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且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腔室(703)中相邻两个之间均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腔室(701)、第二腔室(702)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越孙程绪倪玺杰李海鑫
申请(专利权)人:马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