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077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伤科油凝胶贴剂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粘胶层和功能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伤科油和改性敷料,所述改性敷料包括负载油性凝胶剂的敷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改性敷料为支架,负载伤科油,制备能稳定负载伤科油的敷料,防止伤科油的流动和流失。防止伤科油的流动和流失。防止伤科油的流动和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伤科油是从黄柏、栀子、地榆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药用精油,具有解毒消炎、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等功效,适用于烫火灼伤、创伤止血、跌打损伤、蚊虫咬伤、无名肿毒等。伤科油秉承中医的内病内治、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理论,可通过经络进入人体,释放药油分子缓解调节人体脏腑。
[0003]伤科油最常用的使用方法是将其搽敷于患处,或者倒入棉花、纱布、海绵以及无纺布等敷料中,然后将其包覆于特定部位。由于常规敷料保油性很差,伤科油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稳定地固定在特定区域,容易流动和流失,不利于药物吸收,需频繁涂抹或更换,从而对伤科油的使用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伤科油容易流动和流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所述伤科油贴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粘胶层和功能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伤科油和改性敷料,所述改性敷料包括负载有油性凝胶剂的敷料。
[0006]可选地,所述油性凝胶剂包括乙基纤维素、天然蜡、脂肪酸、聚甘油硬脂酸酯、植物甾醇和卵磷脂中至少一种。
[0007]可选地,所述天然蜡包括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大豆蜡、米糠蜡、蜂蜡和蓖麻油蜡中至少一种;和/或,
[0008]所述植物甾醇包括β

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中至少一种。
[0009]可选地,所述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花生酸和山梨酸中至少一种。
[0010]可选地,所述聚甘油硬脂酸酯包括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硬脂酸酯、三聚甘油硬脂酸酯、三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四聚甘油硬脂酸酯、四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六聚甘油硬脂酸酯、六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六聚甘油五硬脂酸酯、十聚甘油硬脂酸酯、十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十聚甘油五硬脂酸酯以及十聚甘油十硬脂酸酯中至少一种。
[0011]可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纸或聚酯膜;和/或,
[0012]所述粘胶层的材质包括聚丙烯酸钠。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伤科油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4]将敷料浸入含有油性凝胶剂的溶液中,然后将负载油性凝胶剂的敷料在0

80℃条
件下烘干得到改性敷料;
[0015]将伤科油负载于所述改性敷料得到功能层;
[0016]在保护层上设置粘胶层,然后将所述功能层置于所述粘胶层上,经定型、灭菌后得到伤科油凝胶贴剂。
[0017]可选地,所述含有油性凝胶剂的溶液中,溶剂包括乙醇、丙酮和环己烷中至少一种。
[0018]可选地,所述敷料包括棉花、纱布、海绵和无纺布中至少一种。
[0019]可选地,将伤科油负载于改性敷料得到功能层的步骤包括:将伤科油加入改性敷料中,加热至65

140℃,放置冷却后得到功能层。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伤科油负载于经油性凝胶剂处理的敷料中,制备得到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油性凝胶剂能够有效固定伤科油,避免伤科油的流动和流失,同时将伤科油固定在敷料中,经挤压或摩擦可以将伤科油缓慢释放出来,增强药效,达到减少上药次数、节约成本的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凝胶剂的浓度来控制伤科油凝胶贴剂的硬度,有效缓解创面的压力,减少对创面的刺激。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9制备的油性凝胶剂固定伤科油后的流变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1制备的油性凝胶剂透皮扩散测试结果图。
[0032]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
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伤科油作为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药用精油,具有解毒消炎、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等功效,适用于烫火灼伤、创伤止血、跌打损伤、蚊虫咬伤、无名肿毒等,常用的使用方法是将其搽敷于患处,或者倒入棉花、纱布、海绵以及无纺布等敷料中,然后将其包覆于特定部位。由于常规敷料包油性较差,伤科油在使用过程中,易流动和流失,不利于药物的吸收,需频繁涂抹或更换,影响伤科油的使用。
[003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伤科油凝胶贴剂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伤科油凝胶贴剂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粘胶层和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伤科油和改性敷料,其中,所述改性敷料包括负载有油性凝胶剂的敷料。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改性敷料是负载油性凝胶剂的敷料,伤科油负载于改性敷料而构成功能层。常规敷料因保油性比较差,导致在伤科油的使用中,无法固定在特定区域,很容易造成伤科油流动和流失,一方面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另外一方面药物流失导致的后果是需要频繁涂抹和更换,造成使用的不便,也会造成药物的浪费。将伤科油负载于经油性凝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科油凝胶贴剂,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保护层、粘胶层和功能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伤科油和改性敷料,所述改性敷料包括负载有油性凝胶剂的敷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科油凝胶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性凝胶剂包括乙基纤维素、天然蜡、脂肪酸、聚甘油硬脂酸酯、植物甾醇和卵磷脂中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科油凝胶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蜡包括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大豆蜡、米糠蜡、蜂蜡和蓖麻油蜡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植物甾醇包括β

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中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科油凝胶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花生酸和山梨酸中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科油凝胶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甘油硬脂酸酯包括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二聚甘油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硬脂酸酯、三聚甘油硬脂酸酯、三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四聚甘油硬脂酸酯、四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六聚甘油硬脂酸酯、六聚甘油二硬脂酸酯、六聚甘油五硬脂酸酯、十聚甘油硬脂酸酯、十聚甘油二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昌何明丰赵岩雷凯君王识宇郑芳昊吕建华刘东文李子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