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规格稀土镁合金高性能锭坯短流程剧塑性变形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塑性加工
,具体涉及大规格稀土镁合金高性能锭坯短流程剧塑性变形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金属塑性变形模具中,传统正挤压是最基本的挤压方法,因其三向压应力强度大,可以充分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具有工艺操作简单、生产灵活性大等特点,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挤压时金属流动不均匀,中间流动快,边部流动慢,如图2中A处所示产生缩尾,且不利于连续挤压;(2)挤压模具存在锥形变形区,使得挤压完成后仍存在压余;压余和缩尾的存在使得挤压终了后需切头去尾,造成材料浪费;(3)现有大规格镁合金的制备多采用“多次加热反复挤压
‑
镦粗”工艺,即:1)加热均匀化
‑
2)加热
‑
3)挤压
‑
4)去头尾
‑
5)加热
‑
6)镦粗、重复2)—6)三次,共计16道工序,累积总应变大3
‑
4,有一定的强韧化效果。但是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规格稀土镁合金高性能锭坯短流程剧塑性变形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圆柱体镁合金棒料下料;S2:对圆柱体镁合金棒料进行均匀化处理,作为圆柱体坯料;S3:对圆柱体坯料加热到成形温度并保温,将制备模具加热到实验温度以上并保温半小时,所述制备模具包括安装在压力机上工作台的凸模、安装在压力机下工作台的凹模、可复原压余块和连接压力机顶出缸的背压板,所述凹模内设上型腔和下型腔,所述上型腔的上部供坯料、所述可复原压余块和凸模置入,所述上型腔的下部倾斜内收形成连通下型腔的挤压变形带;所述可复原压余块隔设在坯料和所述凸模之间,所述可复原压余块由可变形材料制成,所述可复原压余块既能变形填充于所述挤压变形带中,又能变形复原;所述背压板的上部配合置于所述下型腔中,使背压板的上部与下型腔之间构成成形型腔,所述背压板的上表面中间隆起;S4:将预热保温后的制备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给凸模、凹模上均匀喷涂有机石墨润滑剂;S6:将经过均匀化热处理的圆柱体坯料放入上型腔中;S7:将可复原压余块置于圆柱体坯料上方;S8:在挤压成形的初期阶段,顶出缸向上运动,将背压板调节高度至挤压变形带出口处,首先压力机带动凸模向下运动,逐渐挤压圆柱体坯料进入挤压变形带,圆柱体坯料的底部慢慢发生形变收缩、填充挤压变形带,随着凸模继续向下运动,坯料底部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民,于建民,王珍,陈喆,程眉,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