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36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属于电桩技术领域,当驾驶人员需要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大多通过手持充电头使充电头与车辆的充电插口连接,由于充电头长时间插接在车辆的充电插口处,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落,包括基座和充电桩主体,充电桩主体的一端和基座的内壁活动接触,充电桩主体的一侧设有充电头;通过驱动空心套板转动,空心套板使一侧的充电头转动,同时驱动移动套移动,移动套通过第二连杆使充电头同步移动,使充电头与车辆的充电插口处相对应,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充电头位置的自动调节,进而便于充电头与不同车辆的充电插口处相对应,以及避免了传统的手持充电头对车辆进行充电而导致充电头发生脱落。充电头对车辆进行充电而导致充电头发生脱落。充电头对车辆进行充电而导致充电头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目前,当驾驶人员需要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大多通过手持充电头使充电头与车辆的充电插口连接,由于充电头长时间插接在车辆的充电插口处,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落;
[0004]2、当雨季使用充电头对车辆进行充电时,由于充电头及车辆充电插口的连接处缺少防护,常常导致雨水进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包括基座(1)和充电桩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一端和基座(1)的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一侧设有充电头(21),所述充电头(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缆线(22),所述电缆线(22)远离充电头(21)的一端和充电桩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3),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一侧分别设有转动机构(3)和长度调节机构(4),所述充电头(21)的一端设有防护组件(5),所述基座(1)内设有拆装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锥形插杆(11),所述锥形插杆(11)的外壁均匀分布固定安装有加强筋(12),所述基座(1)的内壁固定设有两个封板(13),两个所述封板(13)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回型密封圈(14),所述回型密封圈(14)和基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一侧和回型密封圈(14)的一侧活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有圆形导轨(31),所述圆形导轨(3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块(33),两个所述弧形块(33)远离圆形导轨(31)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34),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分隔板(35),所述分隔板(35)的一面固定设有第一电机(36),所述第一电机(36)的驱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38),所述转动杆(38)贯穿充电桩主体(2)并和充电桩主体(2)的一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32),所述圆形导轨(31)和圆形槽(3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7),所述第一固定块(37)远离第一电机(36)的一面和分隔板(35)的一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4)包括有空心套板(41),两个所述第一连杆(34)远离弧形块(33)的一端和空心套板(4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38)远离第一电机(36)的一端和空心套板(4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缆线(22)贯穿空心套板(41)并和空心套板(41)的内壁活动插接,所述空心套板(41)远离转动杆(38)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导向槽(42),两个所述导向槽(42)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43),两个所述导向块(4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套(44),所述移动套(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桂玲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悦源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