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24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包括框体,采用底部镂空,使得框体顶部与底部贯通,与其他养殖框配合使用,增大蚕虫的养殖空间,也方便投放其他更多的器具,同时也使得框体空气上下对流,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改善养殖环境,进而提高蚕虫的成活率。进而提高蚕虫的成活率。进而提高蚕虫的成活率。

A transparent silkworm breed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


[0001]本技术属于蚕虫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

技术介绍

[0002]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蚕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

40℃,饲育适温为20

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0003]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0004]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这种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0005]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在规模化的养殖技术中,对于养殖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养殖框底部封闭蚕砂以及养殖产生的杂质在框体内堆积﹐造成框体内细菌滋生,养殖环境变差,从而影响蚕虫的养殖效果。此外,还具有清洗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针对传统养殖器具的缺陷,设计了该养殖框架,该养殖框架基于养殖框设计而得,其顶部与底部贯通。基于该贯通的结构特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蚕砂与杂质能够掉落,避免框体内细菌滋生的问题﹔保持该养殖框架内的养殖环境,有利于蚕虫养殖,提升养殖效果。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包括框体,其特征在于:框体底部镂空,与框体顶部贯通。养殖框作为蚕虫的活动空间,对于蚕虫的存活率大小息息相关,本技术通过一个底部与顶部贯通的框体配合其他养殖框共同使用,从而增加内部的养殖空间,也方便投放其他更多的器具,提升内部的蚕虫养殖数量。框体越叠加养殖空间越大,同时空气上下对流,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改善养殖环境,进而提高蚕虫的成活率。
[0009]进一步,框体包括侧板,侧板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结构。闭合环状主要是把蚕虫圈出一个活动空间,使得蚕虫在其中生存,便于管理者管理。
[0010]进一步,侧板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使侧板内外的空气相互流通。框体内外侧通风,使得框体的透气性更强。透气孔的形状是规则的几何图形,可以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
三角形中的一种。
[0011]进一步,透气孔之间形成肋条。肋条的设置避免透气孔过大导致蚕虫逃出或者外面的物体进入框体,影响了蚕虫的生存。
[0012]进一步,侧板呈一体成型结构。考虑到使用相互连接的方式容易使侧板变得脆弱,而一体成型不仅易于操作,闭合效果也更好。
[0013]进一步,侧板设有面板,面板设置在侧板的上下两侧,作为框体之间的接触面,面板扩大框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框体通过面板与面板的贴合实现叠合,接触面积越大,养殖框的叠合越稳定。
[0014]进一步,顶部的面板设有小凸台,小凸台之间形成凹槽,使得顶部和底部面板的叠合产生缝隙,既有通风的作用,又使面板的叠合不会完全压到蚕虫,影响蚕虫的生存率。
[0015]进一步,侧板连接有加强筋,加强筋与面板相交形成许多个“工”字型的稳定结构,侧板连接在它们的相交面,使得侧板的结构强度增强,在搬运时不容易弯折,同时使得框体叠加的支撑力变大。
[0016]进一步,框体设有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框体的四个角落,支撑板分别连接支撑限位条和面板,增大支撑限位条对底部面板的支撑力。
[0017]进一步,框体设有支撑限位条和支撑限位槽,支撑限位槽与支撑限位条相匹配,限制叠加的框体移动。支撑限位条呈“L”形,分布在框体的四个角落,另一个框体底部的面板设有相应的“L”形凹槽,使得另一个框体限制在支撑限位条之间。
[001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采用底部镂空,使得框体顶部与底部贯通,与其他养殖框配合使用,增大蚕虫的养殖空间,同时也使得框体空气上下对流,提高蚕虫的成活率。贯通的框体也易于平时清洗。
[0020]设置了透气孔,实现框体内外的空气流通,使得框体的通透性更强。
[0021]设置了加强筋和面板,使框体不仅稳定叠合,还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仰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左视图;
[0028]图6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0029]图7为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的叠加状态。
[0031]图中,1

支撑限位条;2

支撑板;3

小凸台;4

面板;5

支撑限位槽;6

透气孔;7

肋条;8

加强筋;9

侧板;10

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包括框体10,框体10底部镂空,与框体10顶部贯通。养殖框作为蚕虫的活动空间,对于蚕虫的存活率大小息息相关,技术通过一个底部与顶部贯通的框体10配合其他养殖框共同使用,从而增加内部的养殖空间,也方便投放其他更多的器具,提升内部的蚕虫养殖数量。框体10越叠加养殖空间越大,同时空气上下对流,避免细菌滋生的问题,改善养殖环境,进而提高蚕虫的成活率。
[0033]框体10包括侧板9,侧板9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结构。闭合环状主要是把蚕虫圈出一个活动空间,使得蚕虫在其中生存,便于管理者管理。
[0034]侧板9设有透气孔6,透气孔6使侧板9内外的空气相互流通。框体10内外侧通风,使得框体10的透气性更强。透气孔6的形状是规则的几何图形,可以呈圆形、方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
[0035]透气孔6之间形成肋条7。肋条7的设置避免透气孔6过大导致蚕虫逃出或者外面的物体进入框体10,影响了蚕虫的生存。
[0036]侧板9呈一体成型结构。考虑到使用相互连接的方式容易使侧板9变得脆弱,而一体成型不仅易于操作,闭合效果也更好。
[0037]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包括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连接形成闭合环状结构,使得所述框体底部与顶部贯通;所述侧板设有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之间形成肋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呈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设有面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透型蚕虫养殖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何锐敏金丰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