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024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头戴式固定装置,包含:头框,包含二侧框部,以及位于该二侧框部之间且连接该二侧框部的前框部,弹性片,该弹性片的一端连接该前框部;以及头套,具有环部以及顶部,该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侧框部,而该顶部的其中一端连接该弹性片的另一端,该顶部的另一端连接该环部,其特征为该前框部用以抵靠于一使用者的额头,以提供一支点,该弹性片以其弹力支撑该支点,使该前框部不会下滑,该环部用以围绕且抵靠该使用者的头部后方,该二侧框部用以做杠杆,使该环部防止该头戴式固定装置向前倾倒。装置向前倾倒。装置向前倾倒。

Head mounted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头戴式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学已证明,近视的原因其中5%属于遗传因素,其他近视原因多属长久近看导致,而长久近看的主要活动主要为看书、写字,随着文明的进步,近年看手机、平板及计算机的时间更是大幅增长,而人类近视就逐渐成为常态。
[0003]通常,近视是眼球的长度增长所造成的结果,眼球由圆形变成了椭圆形。当看远的景物时,水晶体已无法借着调适作用改变形状,使影像无法正确投影在视网膜上。尤其儿童的水晶体尚在发育阶段,其更容易因为用眼过度而改变形状。从前述可知,如何限制看物的距离勿过于接近眼睛,俨然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课题。
[0004]请参阅中国台湾公告号I677709,其揭示一种显示设备组件,其主要有一架体、一光学组件及一辅助件,并让使用者能够于架体上放置显示单元(例如:手机),特别的是,该案中的光学组件配置于架体上,且位于显示单元的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由于光学组件是具有多层镀膜的凹透镜,因此让显示单元所提供的影像光束传递至光学组件,并藉由光学组件上的多层镀膜反射至使用者的眼睛中,以使得使用者可在观察方向上对光学组件进行观看,且在对光学组件进行观看时获得一虚拟图像,进而让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所呈现的环境影像结合。
[0005]然而,这种固定装置的设计有配戴不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固配戴的头戴式固定装置。
[0007]一种头戴式固定装置,包含:
[0008]头框,包含二侧框部,以及位于该二侧框部之间且连接该二侧框部的前框部,该二侧框部和该前框部为硬材质;
[0009]弹性片,该弹性片的第一端连接该前框部;以及;
[0010]头套,具有环部以及顶部,该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侧框部,而该顶部的其中一端连接该弹性片的另一端该顶部的另一端连接该环部,其特征为该前框部用以抵靠于使用者的额头,以提供支点,该弹性片以其弹力支撑该支点,使该前框部不会下滑,该环部用以围绕且抵靠该使用者的头部后方,该二侧框部用以做杠杆,使该环部防止该头戴式固定装置向前倾倒。
[001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二侧框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该环部为头带,且该环部的其中一端穿过其中一个该穿孔,该环部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该穿孔,再通过魔鬼毡黏贴于该环部上,使该环部与该二侧框部连接。
[0012]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片具有至少可伸缩结构。
[001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片连接该顶部的一端部开设有贯孔,该顶部连接该弹
性片的一端通过穿过该贯孔,再通过魔鬼毡黏贴于该顶部上,使该顶部与该弹性片连接。
[001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顶部由该弹性片组成,该弹性片的其中一端连接该前框部,该弹性片的另一端则开设两个该贯孔,而二该贯孔供以让该环部穿过。
[001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支臂组,连接该头框;
[0016]反射模块,组设于该支臂组上,且该反射模块具有反射片,该反射片供以反射投射影像;
[0017]放大模块,连接该支臂组,使该反射模块位于该放大模块及该人体头部位置之间,且该放大模块具有放大片,该放大片供以接收该投射影像放大后投射至人体眼睛位置。
[001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二侧框部是枢接于该前框部,该二侧框部与该前框部的各枢接处设有第一转轴。
[001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头套,更包含:二配重组件,其设置于该环部的两端。
[0020]该放大模块和该反射模块至少其中之一与该支臂组的各枢接处设有第二转轴。
[0021]藉由凹面镜的虚像成项原理,使物体放大数倍并成像在比实际物距更远,运用该光学技术以解决用户长时间看近物的问题,不仅让眼睛视觉看到的距离在一公尺以外,更让物体放大以让用户得以视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于第三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于第四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0027]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0028]头框10
[0029]侧框部11
[0030]穿孔12
[0031]前框部13
[0032]衬垫14
[0033]第一转轴15
[0034]反射模块20
[0035]反射片21
[0036]放大模块30
[0037]放大片31
[0038]头套40
[0039]环部41
[0040]魔鬼毡411
[0041]配重组件412
[0042]顶部42
[0043]弹性片421
[0044]可伸缩结构4211
[0045]贯孔4212,4211B
[0046]魔鬼毡422
[0047]穿戴空间43
[0048]支臂组50
[0049]第二转轴组51
[0050]支点G1,G2
[0051]力F1,F2
具体实施方式
[0052]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为一种头戴式固定装置,主要具有支臂组50、头框10反射模块20、放大模块30及头套40,其中:
[0053]该头框10,包含二侧框部11,以及位于该二侧框部11之间且连接该二侧框部11的前框部13,该二侧框部11用以抵靠于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二侧,该前框部13用以抵靠于该使用者的额头,该二侧框部11和该前框部13为硬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二侧框部11分别枢接于前框部13的相对二端,二侧框部11前端与前框部13的各枢接处设有第一转轴15;然而,本创作不限于此枢接态样,因此不使用时可通过枢转第一转轴15折收该二侧框部11。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前框部13朝向头部的表面设有衬垫14,衬垫14用以抵靠于额头,以提升配戴的舒适度,该二侧框部1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12。
[0054]该支臂组50,连接该头框13。
[0055]该反射模块20组设于该支臂组50上,且该反射模块20具有反射片21,该反射片21供以反射投射影像;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模块20朝向人体头部的前方映照该投射影像。
[0056]该放大模块30连接该支臂组50,使该反射模块20位于该放大模块30及该人体头部位置之间,且该放大模块30具有放大片31,该放大片31供以接收该投射影像放大后投射至人体眼睛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放大片31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凹面镜的成像,因此可以使该放大片31中的虚像放大,同时可以让该虚像的距离更远,请参阅图5,该支臂组50与该放大模块30之间通过第二转轴组51枢接,使该放大模块30的倾斜角度可调。然而,本创作不限于此枢接态样,请参阅图4,该第二转轴组51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头框,包含二侧框部,以及位于所述二侧框部之间且连接所述二侧框部的前框部,所述二侧框部和所述前框部为硬材质;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连接所述前框部;以及;头套,具有环部以及顶部,所述环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二侧框部,而所述顶部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所述顶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环部;所述前框部用以抵靠于使用者的额头,以提供支点,所述弹性片以其弹力支撑所述支点,所述环部用以围绕且抵靠所述使用者的头部后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侧框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环部为头带,且所述环部的其中一端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穿孔,所述环部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所述穿孔,再通过魔鬼毡黏贴于所述环部上,使所述环部与所述二侧框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具有至少可伸缩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连接所述顶部的一端部开设有贯孔,所述顶部连接所述弹性片的一端通过穿过所述贯孔,再通过魔鬼毡黏贴于所述顶部上,使所述顶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勋
申请(专利权)人:怡利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