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导入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79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导入钳,包括:钳头,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有手柄;钢丝导管,设有两根,且分别与不同的钳头连接;其中,两个手柄可拆卸的同轴转动连接,当手柄相互靠近时,两根钢丝导管的管口相互远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手柄靠近而使得两根钢丝导管相互远离,远离的钢丝导管在人体组织的张力下相互靠近,实现术中钢丝导管的多次对接,相较于传统的钢丝导入钳而言舒张钢丝导管需要双手才可以分开手柄,单手操作不稳定而言,本装置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术后效果。高术后效果。高术后效果。

Wire guide pli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导入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钢丝导入钳。

技术介绍

[0002]钢丝导入钳,用于骨科手术中进行钢丝固定前的钢丝导入。区别于传统的骨科手术需要开阔的视野暴露,才可穿束钢丝而言,采用钢丝导入钳可将创伤缩小到三四厘米甚至更小。微创化在医疗领域逐渐盛行,不仅仅是外观的优势,其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是主要原因;因此,钢丝导入钳也成为骨科相关手术的常用器具。
[0003]为了追求手术效果,现有的钢丝导入钳种类很多,大多数精度很高,一般设有多个定位点,使用时,多个定位点同时就位意味着手柄就位,附着在两个钳头上的钢丝导管对接呈环壮导通,可以进行钢丝导入;然而人体毕竟不是标准件,经医生临床验证,钢丝导入钳应用于骨科时,钢丝导管的对接需要应对人体内的复杂环境,需要反复多次的尝试,而精密的钢丝导入钳在钢丝导管对接时更是需要满足多个点的契合才可以成功导通,使用十分的不便,耗时耗力,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导入钳,以提高钢丝导入钳操作便利性,减少手术时间浪费,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导入钳,包括:
[0006]钳头,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有手柄;
[0007]钢丝导管,设有两根,且分别与不同的钳头连接;
[0008]其中,两个手柄可拆卸的同轴转动连接,当手柄相互靠近时,两根钢丝导管的管口相互远离;
[0009]择一手柄开配合槽,配合槽内设有固定螺栓,另一手柄嵌入配合槽内且通过开设配合孔与固定螺栓间隙配合;固定螺栓远离手柄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两个钳头的两侧与两个手柄的两侧均位于同一平面;固定螺栓两侧的成对钳头和成对手柄之间设有间隔缝。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技术中,通过驱动手柄靠近而使得两根钢丝导管相互远离,远离的钢丝导管在人体组织的张力下相互靠近,实现术中钢丝导管的多次对接,相较于传统的钢丝导入钳而言舒张钢丝导管需要双手才可以分开手柄,单手操作不稳定而言,本装置操作简便,有效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术后效果。
[0012]优选地,两根钢丝导管的一端交叉连接在错位的钳头上,两根钢丝导管的另一端弯曲后对接。
[0013]优选地,两根钢丝导管远离对接处的一端分别位于钳头的两侧。
[0014]优选地,两个手柄外侧分别连接有操作环。
[0015]优选地,还包括:
[0016]锁紧螺母,其下端连接有至少一圈摩擦条;
[0017]固定螺母的外壁外设有螺纹,锁紧螺母与固定螺母外壁螺纹连接;摩擦条与手柄相抵。
[0018]优选地,固定螺栓包括:
[0019]支撑段,与配合槽的底部连接;
[0020]螺旋段,与支撑段同轴线连接且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0021]其中,支撑段的直径大于螺旋段。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钢丝导入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钢丝导入钳的各部位暂定序号图;
[0024]图3为图1的钢丝导入钳的安置槽处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标号说明:
[0026]1、钳头;
[0027]2、手柄;21、配合槽;
[0028]3、钢丝导管;
[0029]4、固定螺栓;41、支撑段;42、螺旋段;
[0030]5、固定螺母;
[0031]6、操作环;
[0032]7、锁紧螺母;71、摩擦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参见图1至图3,一种钢丝导入钳,包括:钳头1,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有手柄2;
[0035]钢丝导管3,设有两根,且分别与不同的钳头1连接;其中,两个手柄2可拆卸的同轴转动连接,当手柄2相互靠近时,两根钢丝导管3的管口相互远离。
[0036]传统的钢丝导入钳,通过握持手柄2使得钳头1相互靠近,连接其上的两个钢丝导管 3的管口相互靠近完成对接;当需要重复对接时,需要双手搬动手柄2(单手不利于稳定发力),此时钢丝导管3位于肌肉组织和骨头之间,需要较大的力量才可驱动导管相互远离,整个过程保持稳定避免给病人的创口带来二次伤害,无疑是比较困难的。操作钳子的钳头1靠近时,握住手柄2是很容易的,单手即可稳定操作;本装置的钢丝导入钳,单手操作手柄2相互靠近即可实现两根钢丝导管3的相对远离,手柄2处的外力放松后,在肌肉的张紧力下,钢丝导管3又会靠近,实现二次对接,与此同时调节整个钢丝导管3的位置,直至对接成功;操作简单便捷,利用本装置特殊的结构实现钢丝导管3的相互间稳定远离,利用肌肉被钢丝导管3撑开带来的张紧力驱动钢丝导管3相互靠近完成对接,效率极高。
[0037]进一步的,两根钢丝导管3的一端交叉连接在错位的钳头1上,两根钢丝导管3的另
一端弯曲后对接。
[0038]当握住手柄2时,钳头1相互靠近,两个钢丝导管3暂定为1号钢丝导管和2号钢丝导管,两个钳头1暂定为1号钳头和2号钳头,两个手柄2暂定为1号手柄和2号手柄, 1号钢丝导管位于1号钳头的上方且与2号钳头固定连接,2号钢丝导管位于2号钳头上方与1号钳头连接。1号手柄和2号手柄交错且在交错点转动连接;2号钳头与1号手柄连接,1号钳头与2号手柄连接;以两个钳头1的中间划线,握持手柄2时,1号钳头和2 号钳头相互靠近划线处,而连接与两个钳头1上的钢丝导管3则相互远离该线,实现手柄 2相互靠近则钢丝导管3相互远离的效果。
[0039]此外,两根钢丝导管3远离对接处的一端分别位于钳头1的两侧。即两个钢丝导管3 的轴线在其与钳头1连接的位置处存在距离,使得两根钢丝导管3对接后,整体呈螺旋弯曲状态,钢丝容易穿束。
[0040]进一步的,择一手柄2开配合槽21,配合槽21内设有固定螺栓4,另一手柄2嵌入配合槽21内且通过开设配合孔与固定螺栓4间隙配合;固定螺栓4远离手柄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5;两个钳头1的两侧与两个手柄2的两侧均位于同一平面;固定螺栓 4两侧的成对钳头1和成对手柄2之间设有间隔缝。
[0041]当间隔缝存在时,钢丝导管3的对接端对接,当两个手柄2相互趋近,间隔缝消失时,钢丝导管3的对接端分开。钢丝导入钳放入创口内也可以是两个手柄2与钳头1的组合体分开进入,当钢丝穿线完毕需要将钢丝导入钳取出时,可以旋转固定螺母5,将两个手柄2分开,分别取出,而不用撑开软组织后取出,创伤更小。固定螺母5在固定螺栓4上旋转时将两个手柄2压在一起,使得钢丝导管3的对接端相互对齐便于后续对接。间隔缝的宽度决定了钢丝导管3可以相互远离的距离。...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导入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设有一对,且分别连接有手柄;钢丝导管,设有两根,且分别与不同的钳头连接;其中,两个手柄可拆卸的同轴转动连接,当手柄相互靠近时,两根钢丝导管的管口相互远离;择一手柄开配合槽,配合槽内设有固定螺栓,另一手柄嵌入配合槽内且通过开设配合孔与固定螺栓间隙配合;固定螺栓远离手柄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两个钳头的两侧与两个手柄的两侧均位于同一平面;固定螺栓两侧的成对钳头和成对手柄之间设有间隔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导入钳,其特征在于,两根钢丝导管的一端交叉连接在错位的钳头上,两根钢丝导管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飞李英胡艺王欢王德华谭响谢继勇莫育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