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698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属于钻井下管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根套管一端固定,另一端套接箍套筒,得到套管组;将其中一组套管组竖直吊起,下放进入井内,直至接箍套筒处于井口处,然后通过夹管器夹持固定住套管组的上端;取另一组套管组,竖直起吊,使得该组套管组设有接箍套筒的一端朝上,并使该组套管组的每根套管分别一一对应的插入井口处的三个接箍套筒中,并将接箍套筒与对应的套管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合体;松开夹管器,将套管组合体继续下放至最上端的接箍套筒处于井口处,再重新利用夹管器夹持固定住;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操作。优点:能有效缩减下管时间,并降低管路缠绕导致难以下管及取管的问题。降低管路缠绕导致难以下管及取管的问题。降低管路缠绕导致难以下管及取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属于钻井下管
,特别涉及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钻井内下入的套管多为一趟管路或者分多次下入多趟管路,具体地,每一趟管路先一根根的接管下管,然后,再继续下一趟管路下管,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井内较深,每一趟管路下管后,管线会产生弯曲,再继续下一趟管路下管时,弯曲的管线会阻挡在下管路径上,造成难以下管,或是,两趟管路之间相互缠绕,导致后续无论是继续下管还是取管都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制作套管组,取三根套管,然后将三根套管的同一端捆扎固定,另一端分别外套接箍套筒,且将接箍套筒与套管焊接固定,并将三个接箍套筒相互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并按上述方法预先制作多组;
[0007]步骤二、将其中一组套管组竖直吊起,并使设有接箍套筒的一端朝上,然后下放进入井内,直至接箍套筒处于井口处,然后通过夹管器夹持固定住套管组的上端;
[0008]步骤三、取另一组套管组,竖直起吊,使得该组套管组设有接箍套筒的一端朝上,并使该组套管组的每根套管分别一一对应的插入井口处的三个接箍套筒中,并将接箍套筒与对应的套管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合体;
[0009]步骤四、松开夹管器,将套管组合体继续下放至最上端的接箍套筒处于井口处,再重新利用夹管器夹持固定住;
[0010]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操作,直至下管结束。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上述步骤一中,将三根套管的同一端通过钢丝或扎带捆扎固定。
[0013]进一步,上述套管长度为12m。
[0014]进一步,上述夹管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管分部,上述夹管分部包括半圆形的管夹和连接在管夹两端的支撑部,两个上述夹管分部分别抱合在一组上述套管组的三根上述套管的外部,且二者两端的支撑部分别相互连接固定,并支撑于井口处,并且,上述夹管分部上端抵靠支撑于三个上述接箍套筒的下端。
[0015]进一步,每根上述套管插入对应的上述接箍套筒中的深度为2

3cm。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能够有效地缩减下管时间,并大幅降低管路缠绕导致难以下管及取管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趟管路下管工艺中两组套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三趟管路下管工艺中夹管器与管线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套管;2、接箍套筒;3、夹管器;31、夹管分部;311、管夹;31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三趟管路下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一、制作套管组,取三根套管1,然后将三根套管1的同一端捆扎固定,另一端分别外套接箍套筒2,且将接箍套筒2与套管1焊接固定,并将三个接箍套筒2相互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套管组中,三根套管1呈品字型贴靠固定),并按上述方法预先制作多组;
[0024]步骤二、将其中一组套管组竖直吊起,并使设有接箍套筒2的一端朝上,然后下放进入井内,直至接箍套筒2处于井口处,然后通过夹管器3夹持固定住套管组的上端;
[0025]步骤三、取另一组套管组,竖直起吊,使得该组套管组设有接箍套筒2的一端朝上,并使该组套管组的每根套管1分别一一对应的插入井口处的三个接箍套筒2中,并将接箍套筒2与对应的套管1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合体;
[0026]步骤四、松开夹管器3,将套管组合体继续下放至最上端的接箍套筒2处于井口处,再重新利用夹管器3夹持固定住;
[0027]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操作,直至下管结束。
[0028]本实施例中,在φ194
×
8mm管内同时下入三趟φ60mm套管1,套管1的厚度3.5mm,单根长度为12m,累计下深约233m。接箍套筒2的直径为73mm,厚度4m,长度10cm。套管1一般进入接箍套筒2内2

3cm,上下两根套管1进入接箍套筒2的总长为4

6cm,接箍套筒2中间剩余的空间可以调节三趟套管1长度的差异。可以防止因套管1长度略有差异导致套管组合体长度不一。
[002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套管1采用12m长度的型号,在其他场合使用时,也可以采用3m、6m等其他不同尺寸型号的管件。
[0030]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一中,将三根套管1的同一端采用钢丝、铁丝或扎带捆扎固定,再配合另一端接箍套筒2的连接固定,使得整个套管组在下管时不会过于松散,下管更方便。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上述夹管器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管分部31,上述夹管分部31包括半圆形的管夹311和连接在管夹311两端的支撑部312,两个上述夹管分部31分别抱合在一组上述套管组的三根上述套管1的外部,且二者两端的支撑部312分别相互连接固定,并支撑于井口处,并且,上述夹管分部31上端抵靠支撑于三个上述接箍套筒2的下端。
[0032]上述实施方案中,夹管器3采用两个夹管分部31从两侧抱住同一组套管组的三根套管1的上端,并且,抵靠在接箍套筒2的下端,使的套管组合体定位在井口,方便下一组套管组在井口的连接装配,工艺更简单、方便。
[003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夹管器3可以作为最终套管1的固定器,亦可拆除更换为其他夹管装置。若套管管路循环使用,则保留该夹管器3不拆除,以便日后重复使用。
[0034]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焊接过程中,接箍套筒2与套管1外表面的环形缝满焊,确保密封性良好。
[0035]整个实施例中,三趟管路采用同时下管的工艺,整个工艺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并且,在三趟管路与井的间隙较小的前提下能够避免多次下入管路导致管路缠绕的问题,下管更顺畅、快捷。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趟管路下管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套管组,取三根套管(1),然后将三根套管(1)的同一端捆扎固定,另一端分别外套接箍套筒(2),且将接箍套筒(2)与套管(1)焊接固定,并将三个接箍套筒(2)相互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并按上述方法预先制作多组;步骤二、将其中一组套管组竖直吊起,并使设有接箍套筒(2)的一端朝上,然后下放进入井内,直至接箍套筒(2)处于井口处,然后通过夹管器(3)夹持固定住套管组的上端;步骤三、取另一组套管组,竖直起吊,使得该组套管组设有接箍套筒(2)的一端朝上,并使该组套管组的每根套管(1)分别一一对应的插入井口处的三个接箍套筒(2)中,并将接箍套筒(2)与对应的套管(1)焊接固定,得到套管组合体;步骤四、松开夹管器(3),将套管组合体继续下放至最上端的接箍套筒(2)处于井口处,再重新利用夹管器(3)夹持固定住;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操作,直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利伟李训魁秦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