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387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评价主观因素影响大,缺乏定量化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可靠性较差,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治理效果的技术问题,包括:分别获取第一分支的第一米注浆量、第二分支的第二米注浆量和第三分支的第三米注浆量;以及它们的漏失点深度,进行一次评价,判断第一米注浆量和第二米注浆量是否均大于第三米注浆量,若是则进行二次评价,若否则输出设计间距不合理的评价结果;二次评价:计算相邻漏失点之间的漏失点间距,将所有的漏失点间距与预设的漏失点间距范围阈值进行匹配,得到匹配成功率,基于匹配成功率得到评价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区域治理,特别涉及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我国华北型煤田主采石炭-二叠纪煤层,开采过程中普遍受到底板灰岩含水层水害威胁,水害事故时有发生,底板注浆加固一直是煤层带压开采的主要工程技术手段。

2、根据华北型煤田地层结构,煤层回采后产生底板扰动破坏带,在隔水层较薄时裂隙带易直接导通底板含水层;同时,潜在的断层、陷落柱等垂向导水构造,易直接(或间接)导通底板太原组薄层灰岩、奥陶系厚层灰岩含水层,造成底板突水事故。

3、因此,华北型煤田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威胁主要来自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含水层,需采取底板注浆增加底板隔水层厚度达到底板水害治理的目的。现有的对于煤层底板治理中的分支间距的评价多为通过人工进行评价,不仅主观因素影响大,而且缺乏定量化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可靠性较差,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治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评价主观因素影响大,缺乏定量化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可靠性较差,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治理效果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包括:

3、s1,获取第一分支的第一钻孔轨迹,控制钻孔装置按照所述第一钻孔轨迹水平定向地进行第一钻井工作,获取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和所述第一分支的第一米注浆量;

4、获取第二分支的第二钻孔轨迹,控制钻孔装置按照所述第二钻孔轨迹水平定向地进行第二钻井工作,获取第二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和所述第二分支的第二米注浆量;

5、获取位于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之间的第三分支的第三钻孔轨迹,控制钻孔装置按照所述第三钻孔轨迹水平定向地进行第三钻井工作,获取第三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和所述第三分支的第三米注浆量;

6、s2,判断第一米注浆量和第二米注浆量是否均大于第三米注浆量,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输出设计间距不合理的评价结果;

7、s3,根据第一钻井工作过程、第二钻井工作过程和第三钻井工作过程中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计算每相邻两个漏失点之间的漏失点间距,将所有的漏失点间距与预设的漏失点间距范围阈值进行匹配,得到匹配成功率,基于匹配成功率得到评价结果。

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分别获取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的米注浆量,然后将其进行对比,判断分支间距是否合理,当不合理时则重新进行分支间距规划,若合理则进行二次评价,通过计算每个漏失点的间距进行二次评价,更加细化了评价指标,保证了评价的准确性。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上述第一钻井工作、第二钻井工作和第三钻井工作中,判断钻孔装置是否到达漏失点的条件为:

11、钻孔装置开始运行后,监测第一钻井工作、第二钻井工作和第三钻井工作中泥浆泵的钻孔泥浆消耗流量,若所述钻孔泥浆消耗流量大于等于泥浆消耗流量阈值,则判定钻孔装置到达漏失点,中断钻孔装置的工作;若所述钻孔泥浆消耗流量小于泥浆消耗流量阈值,则判定钻孔装置未到达漏失点,钻孔装置继续运行。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流量计或液位仪及时监测钻孔泥浆消耗,正常情况下泥浆的流量为67m3/h,不同型号泥浆泵泵量不同,当泥浆消耗≥5m3/h(即上返泥浆流量≤62m3/h)时起钻。从而获取到每个漏失点的深度。

13、进一步,上述所述泥浆消耗流量阈值为5m3/h。

14、进一步,上述获取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具体为:

15、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当钻孔装置到达漏失点后,中断第一钻井工作并起钻,起钻结束后通过获取钻具长度计算漏失点的深度并记录;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监测注浆工作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和注浆压力,当所述注浆流量小于等于注浆流量阈值以及所述注浆压力达到受注含水层压力的2-3倍时停止注浆工作;继续进行第一钻井工作,直至记录完第一分支的所有漏失点的深度;

16、获取第二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具体为:

17、第二钻井工作过程中,当钻孔装置到达漏失点后,中断第二钻井工作并起钻,起钻结束后通过获取钻具长度计算漏失点的深度并记录,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监测注浆工作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和注浆压力,当所述注浆流量小于等于注浆流量阈值以及所述注浆压力达到受注含水层压力的2-3倍时停止注浆工作;继续进行第二钻井工作,直至记录完第二分支所有漏失点的深度;

18、获取第三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具体为:

19、第三钻井工作过程中,当钻孔装置到达漏失点后,中断第三钻井工作并起钻,起钻结束后通过获取钻具长度计算漏失点的深度并记录,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监测注浆工作过程中的注浆流量和注浆压力,当所述注浆流量小于等于注浆流量阈值以及所述注浆压力达到受注含水层压力的2-3倍时停止注浆工作;继续进行第三钻井工作,直至记录完第三分支所有漏失点的深度。

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钻井工作、第二钻井工作和第三钻井工作相同,都是在钻孔装置到达漏失点之后起钻,然后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注浆工作完成后继续进行钻孔工作,到达下一个漏失点后继续起钻,直至完成每个分支所有的钻井工作。

21、进一步,上述所述注浆流量阈值为35l/min。

22、进一步,上述起钻结束后利用高速涡流制浆机制浆,浆液比重为1.1-1.5g/cm3,制浆完成后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

23、进一步,上述获取第一米注浆量具体为:

24、第一钻井工作结束后,通过所述高速涡流制浆机的计量称获取累计注浆量,得到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第一注浆总量,将所述第一注浆总量与已知的第一分支的总长度做四则运算,得到所述第一米注浆量;

25、获取第二米注浆量具体为:

26、第二钻井工作结束后,通过所述高速涡流制浆机的计量称获取累计注浆量,得到第二钻井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第二注浆总量,将所述第二注浆总量与已知的第二分支的总长度做四则运算,得到所述第二米注浆量;

27、获取第三米注浆量具体为:

28、第三钻井工作结束后,通过所述高速涡流制浆机的计量称获取累计注浆量,得到第三钻井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第三注浆总量,将所述第三注浆总量与已知的第三分支的总长度做四则运算,得到所述第三米注浆量。

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述高速涡流制浆机进行制浆,并通过计量称统计累计注浆量。

30、进一步,上述所述评价结果包括达到设计间距、基本达到治理要求和未能达到设计间距;

31、当所述匹配成功率大于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钻井工作、第二钻井工作和第三钻井工作中,判断钻孔装置是否到达漏失点的条件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消耗流量阈值为5m3/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流量阈值为35L/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起钻结束后利用高速涡流制浆机制浆,浆液比重为1.1-1.5g/cm3,制浆完成后通过注浆泵进行注浆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米注浆量具体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结果包括达到设计间距、基本达到治理要求和未能达到设计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量为所述注浆泵所用的骨料的量,所述骨料包括水泥和粉煤灰。

10.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钻井工作、第二钻井工作和第三钻井工作中,判断钻孔装置是否到达漏失点的条件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消耗流量阈值为5m3/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钻井工作过程中,钻孔装置每次到达漏失点的深度具体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区域治理的水平分支间距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流量阈值为35l/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利伟秦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