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60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属于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针体、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针体一端为针尖,另一端为针尾,针体上设有针尖侧的第一螺纹段和针尾侧的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匹配于第一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第一加压螺母,第二螺纹段匹配于第二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第二加压螺母,第一加压螺母位于针体上髌骨骨折处一侧,第二加压螺母位于针体上髌骨骨折处另一侧时,通过旋转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能够使针体加压固定于髌骨骨折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减小创口面积,缩短治疗疗程和术后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痛苦。

Minimally invasive compression fixation and reduction device for patellar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外科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主要表现为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髌骨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抱膝圈疗法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法。其中,抱膝圈疗法对于骨折位移较大的患者治疗效果略差;髌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法可以达到骨折对位准确、关节面较平整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对于组织破坏较大,术后极可能出现组织黏连严重,使患者留有永久性的刀口疤痕,且根据数据显示,术后恢复期较长,膝关节的伸屈功能需要半年左右才能逐渐恢复。上述治疗法存在治疗过程长、治疗效果差、恢复期长、增加患者痛苦等缺点,已成为患者长期存在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减小创口面积,缩短治疗疗程和术后恢复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的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包括针体、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所述针体一端为针尖,另一端为针尾,所述针体上设有针尖侧的第一螺纹段和针尾侧的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匹配于所述第一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加压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段匹配于所述第二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压螺母,所述第一加压螺母位于所述针体上所述髌骨骨折处一侧,所述第二加压螺母位于所述针体上所述髌骨骨折处另一侧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加压螺母和所述第二加压螺母能够使所述针体加压固定于髌骨骨折位置。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其中之一采用左旋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其中另一采用右旋螺纹。
[0006]进一步,所述针体、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制成。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螺纹段长度a和所述第二螺纹段长度b均为25mm,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之间距离c为35mm。
[0008]进一步,所述针体长度m为150mm,所述针体直径d为4.8mm。
[0009]本技术中,第一加压螺母安装于针体上髌骨骨折处一侧的第一螺纹段,第二加压螺母安装于针体上髌骨骨折处另一侧的第二螺纹段时,通过旋转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减小或增大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之间的距离,可形成对髌骨骨折端的推合力和正压力,使髌骨两骨折端可紧密对合,实现加压固定复位。所述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其中之一采用左旋螺纹,其中另一采用右旋螺纹,便于使用锁紧扳手同时转动
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使其可同时相对旋紧或相向旋松,进而实现双向锁紧加压。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中针体的主视图。
[0013]其中:1、针体;11、针尖;12、针尾;13、第一螺纹段;14、第二螺纹段; 2、第一加压螺母;3、第二加压螺母;
[0014]图中第一螺纹段长度为a,第二螺纹段长度为b,第一螺纹段和所述第二螺纹段之间距离为c,针体长度为m,针体直径为d。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针体1、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所述针体1一端为针尖11,另一端为针尾12,所述针体1上设有针尖侧的第一螺纹段13和针尾侧的第二螺纹段14,所述第一螺纹段13匹配于所述第一加压螺母 2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加压螺母2,所述第二螺纹段14匹配于所述第二加压螺母3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压螺母3,所述第一加压螺母2位于所述针体1上所述髌骨骨折处一侧,所述第二加压螺母3位于所述针体1上所述髌骨骨折处另一侧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加压螺母2和所述第二加压螺母3能够使所述针体1加压固定于髌骨骨折位置。
[0017]本技术中,第一加压螺母2安装于针体1上髌骨骨折处一侧的第一螺纹段13,第二加压螺母3安装于针体1上髌骨骨折处另一侧的第二螺纹段14时,通过旋转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减小或增大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之间的距离,可形成对髌骨骨折端的推合力和正压力,使髌骨两骨折端可紧密对合,实现加压固定复位。与目前使用的抱膝圈疗相比,本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提高了增加复位固定的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与目前使用的髌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法相比,本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适用于微创手术,可减小创口面积,缩短治疗疗程和术后恢复期,减少患者痛苦。
[0018]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螺纹段13长度a和所述第二螺纹段14长度b均为25mm,所述第一螺纹段13和所述第二螺纹段14之间距离c为35mm,该尺寸可确保本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患者的髌骨,具有通用性。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针体1长度m为150mm,所述针体1直径 d为4.8mm,该针体1尺寸属于克氏针长度范围和直径范围,简化了针体1的生产加工步骤。进一步,螺纹外径可为6mm。
[0019]具体的,所述针体1、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均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或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强度高的特点。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段13和所述第二螺纹段14其中之一采用左旋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段13和所述第二螺纹段14其中另一采用右旋螺纹,便于使用锁紧扳手同时转动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使其可同时相对旋紧或相向旋松,调整实现双向锁紧加压,简化加压固定过程,并可通过调节旋转圈数调整加压固定力度,防止同时转动第
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 时该二者同向运动,或者转动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其中之一时带动另一同向运动而降低加压效率。
[0021]使用本技术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时,可以包括以下过程:手术过程中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膝弯曲使髌骨显露清晰,髌骨固定于确定位置后,选取合适角度将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针体1的针尖11由髌骨骨折的一侧穿至髌骨骨折的另一侧,再将第一加压螺母2安装至针体1上髌骨骨折处一侧的第一螺纹段13,第二加压螺母3安装至针体1上髌骨骨折处另一侧的第二螺纹段14,使用锁紧扳手同时将第一加压螺母2和第二加压螺母3其中之一沿顺时针方向旋进、另一沿逆时针方向旋进,实现双向锁紧加压,对髌骨骨折处起到固定复位的作用,且加压固定力度可控,创口面积小,减少患者痛苦,可更好地进行固定定位。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第一加压螺母和第二加压螺母,所述针体一端为针尖,另一端为针尾,所述针体上设有针尖侧的第一螺纹段和针尾侧的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匹配于所述第一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加压螺母,所述第二螺纹段匹配于所述第二加压螺母且用于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加压螺母,所述第一加压螺母位于所述针体上所述髌骨骨折处一侧,所述第二加压螺母位于所述针体上所述髌骨骨折处另一侧时,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加压螺母和所述第二加压螺母能够使所述针体加压固定于髌骨骨折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髌骨骨折的微创加压固定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川崔亚楠邸军张国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