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951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供水领域,提供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包括2台立式供水泵组,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一软管接低压吸水管,低压吸水管经截止阀、第一过滤器接装置的吸水口,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三软管接高压供水管,高压供水管连接蓄能器,高压供水管经截止止回阀、第二过滤器接装置的供水口,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二软管接低压吸水管,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四软管接高压供水管,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第二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通过减震器固定于机架上,管路附件通过弹性管卡固定于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运行可靠、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充分兼顾船舶供水领域多个系统不同需求。同需求。同需求。

A modular adjustable water supply device for sh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供水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内部的供水系统如冷却水系统、压载系统、消防水系统是保证船舶正常工作和安全的重要系统,它们需要通过供水装置为系统提供不同压力、流量的水源。由于现代船舶功能分区日渐增多,而各分区内设备用户需求、潜在火灾类型荷载各不相同,导致不同功能分区对供水压力、流量需求不尽相同,变化范围大。例如,冷却用户往往需要低压、小流量供水;船舶压载需要高压、大流量供水;灭固体表面火往往采用高压、小流量供水;灭固体深位火,采用低压、大流量供水效果更佳。传统船舶供水装置往往分散布置,各司其职,装置数量多,存在耗电量高、占用空间大、重量大等缺点,特别是考虑到船舶空间有限以及航行经济性等方面,这种矛盾愈发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可兼顾船舶供水系统不同需求。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0005]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包括2台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蓄能器,过滤器,截止阀,截止止回阀,进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软管,机架,低压吸水管,高压供水管,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一软管接低压吸水管,低压吸水管经截止阀、第一过滤器接装置的吸水口,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三软管接高压供水管,高压供水管连接蓄能器,高压供水管经截止止回阀、第二过滤器接装置的供水口,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二软管接低压吸水管,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四软管接高压供水管,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第二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通过减震器固定于机架上,管路附件通过弹性管卡固定于机架上。
[0006]2台立式供水泵组、截止阀、过滤器、软管、过滤器、截止止回阀通过低压吸水管、高压供水管相连,集中安装于机架上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模块化集中供水功能,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总体布置。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2台立式供水泵组1主1备,可单台运行,或者同时运行,提供不同流量范围的供水。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置设有3个管路接口,包括吸水口、调节口、供水口,吸水口用于立式供水泵组从储备水舱吸水,调节口将多余的压力水送回储备水舱,供水口连接用户系统管路,将水输送至所需用户。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高压供水管出口附近设置调节支管,调节支管接调节口,调节支管设置安全阀,可设定装置最大工作压力,超压起跳卸压,保证装置安全运行。同时调节支管设置调压阀,可根据外部系统需求调节装置正常工作供水压力,匹配外部需求。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信号接至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检测装置压力并内置控制程序,控制器通过控制信号来增大或减小调压阀的开度,通过出口压力传感器检测装置压力,实现装置动态大范围压力调节闭环控制功能。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低压吸水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用于就地显示供水装置的进口压力值,以便与控制器显示的进口压力传感器数值对比。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高压供水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用于就地显示供水装置的出口压力值,以便与控制器显示的进口压力传感器数值对比。
[0013]本技术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充分兼顾船舶供水领域多个系统不同需求,提出了压力、流量可大范围动态调整的供水装置,具有自动闭环控制能力,可用于冷却、压载、消防水等供水系统,在船舶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15]2.本技术采用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将多个部件集成布置机架上形成功能完整模块,运行可靠、使用安全,便于船舶设计、安装与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原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装置的后视图。
[0019]其中,1

第一立式供水泵组,2

第二立式供水泵组,3

控制器,4

蓄能器,5

第一过滤器,6

第二过滤器,7

截止阀,8

截止止回阀,9

调压阀,10

安全阀,11

第一压力表,12

第二压力表,13

进口压力传感器,14

出口压力传感器,15

第一软管,16

第二软管,17

第三软管,18

第四软管,19

机架,20

低压吸水管,21

高压供水管,22

调节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包括2台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3,蓄能器4,过滤器,截止阀7,截止止回阀8,进口压力传感器13,出口压力传感器14,软管,机架19,低压吸水管20,高压供水管21,第一立式供水泵组1的入口经
第一软管15接低压吸水管20,低压吸水管20经截止阀7、第一过滤器5接装置的吸水口,低压吸水管20上设有第一压力表11,第一立式供水泵组1的出口经第三软管17接高压供水管21,高压供水管21连接蓄能器4,高压供水管21经截止止回阀8、第二过滤器6接装置的供水口,高压供水管21上设有第二压力表12,第二立式供水泵组2的入口经第二软管16接低压吸水管20,第二立式供水泵组2的出口经第四软管18接高压供水管21。
[0024]截止阀7、过滤器、软管、2台立式供水泵组、截止止回阀8通过低压吸水管20、高压供水管21连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台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蓄能器,过滤器,截止阀,截止止回阀,进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软管,机架,低压吸水管,高压供水管,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一软管接低压吸水管,低压吸水管经截止阀、第一过滤器接装置的吸水口,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三软管接高压供水管,高压供水管连接蓄能器,高压供水管经截止止回阀、第二过滤器接装置的供水口,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入口经第二软管接低压吸水管,第二立式供水泵组的出口经第四软管接高压供水管,第一立式供水泵组、第二立式供水泵组、控制器通过减震器固定于机架上,管路附件通过弹性管卡固定于机架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2台立式供水泵组1主1备,可单台运行,或者同时运行,提供不同流量范围的供水。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模块化可调节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3个管路接口,包括吸水口、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昉丁红元李盼陈国锋王晓东何缘胡洋李伟谢江辉俞健蔡标华石兆存胡秋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